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自我与本我

自我与本我

  • 字数: 1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海峡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 出版日期: 2018-11-01
  • 商品条码: 978755501552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21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自我与本我》是弗洛伊德后期论著汇编,收录了他后期的三篇成熟作品,简练地表达了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要点和学说精髓,揭示了人的心理及其活动的表象及成因:《超越唯乐原则》指出“强迫重复原则”并揭示了人类生、死本能造成生命之谜的决定因素;《集体心理学和自我的分析》系统论述了集体心理学的本质即人类自身存在的“力比多联系”;《自我与本我》谈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联系以及阐述了自我从本我,超我从自我分化的过程。
目录
超越唯乐原则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集体心理学和自我分析
引言
第一章 古斯塔夫·勒庞谈集体心理
第二章 关于集体心理生活的其他陈述
第三章 暗示与性欲
第四章 两种伪集体:教派和军队
第五章 更多的问题和工作
第六章 认同
第七章 恋爱与催眠
第八章 从众本能
第九章 集体与原群
第十章 自我的不同等级
附言
自我与本我
第一章 意识与什么是无意识
第二章 自我与本我
第三章 自我与超我(自我的理想状态
第四章 本能的两种类型
第五章 自我的依赖关系
摘要
    第一章
     在精神分析理论中,我们毫不犹豫地认为,心理活动发生的过程受唯乐原则自动调节。也就是说,我们相信,这些心理活动的过程必然是由一种不愉快的紧张所引起的,而且这个过程沿着这样的方向发展,其最终结果会与那种紧张的减缓一致,也就是说,避免不愉快或者产生愉快。为了在思考我们研究的主题――心理过程时把上述过程也考虑在内,我们正在把“经济学的”观点加入到我们的研究工作中。如果在描述心理过程时,我们试图估计除了“地形的”和“动力学的”因素之外的“经济学的”因素,那我认为,我们大概能得到当今对这个过程最为完整的描述,而且当得起以“心理玄学的”这一术语来区分开来。
     在这点与唯乐原则的假说的联系上,要问我们在多大程度上接近和采纳了任何特殊的、历史上存在的哲学体系,那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已经通过试图描述和解释我们研究领域的日常观察获得了这些思辨性的假设。优先和原创性并不是精神分析工作的目标,而且作为唯乐原则的假设之基础的那些印象是如此深刻以至于我们无法去忽视。另一方面,对于任何可以使我们了解如此强烈地影响着我们的愉快和不愉快情感的意义的哲学或心理学理论,我们都愿意表达谢意。但是,在这一点上,我们没有为我们的目的找到任何东西(来支撑)。这是心理学中最模糊、最令人费解的区域,既然我们无法避免接触到它,那么,对我们来说,最不死板的假说似乎会是优选的。我们已经决定将愉快和不愉快与一定量的存在于心理中但不受任何方式“约束”的兴奋联系起来,联系的方式是这样的:不愉快与兴奋的量的增加相一致,而愉快则是与兴奋的量的减少相一致。我们进行这种联系并不是暗示愉快和不愉快情感的程度与兴奋的量的相应变化之间的简单关系,因为就我们所受的生理心理学教育来说,我们不建议任何正比例关系:决定情感的因素可能是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兴奋的量增加或减少的数量。在这里,实验可能会发挥作用,但是只要没有十分确切的观察来指导,那么不建议分析家更深入地研究这个问题。
     然而,当我们发现具有深刻洞察力的研究者费希纳在愉快和不愉快这个主题上所持的观点几乎与我们被精神分析所强加的观点接近一致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了。费希纳的论述可以在一本小的著述中找到,即《对有机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几点想法》。他说:“至于意识冲动一直与愉快和不愉快看着一些联系,愉快和不愉快也可被认为与稳定和不稳定状态有着一种生理心理学上的联系。这为我计划在其他方面做更为详细的研究的假说提供了基础。按照这个假说,每一种产生于意识阈以上的心理物理运动,当它超过了某一限度并接近接近的稳定时,就产生愉快;当它超过某一限度并背离接近的稳定时,就产生不愉快;然而在我们描述为愉快和不愉快的质的阈的两种限度之间,有着某种审美冷漠的地带……”
     那些让我们相信唯乐原则支配心理生活的事实同样也可以用这样的假说来解释:心理器官努力使其自身存在的兴奋的量尽可能维持在大力度优惠水平上,或者至少使这种量保持不变。这种假说仅仅是唯乐原则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因为,如果心理器官的作用是要将兴奋的量维持在低水平上,那么,任何打算增加这种量的东西都会被视为与心理器官功能相悖的东西,也就是不愉快的东西。从恒常性原则出发,必然会得出唯乐原则:其实恒常性原则是从那些迫使我们采纳唯乐原则的事实中推论出来的。而且,一个更为详细的讨论将会表明,我们归因于心理器官的这种倾向可以作为费希纳的“趋向稳定性”原则的一个特例。他已经将这个原则同愉快和不愉快的情感联系起来了。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