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西方的智慧 从苏格拉底到维特根斯坦 全译本

西方的智慧 从苏格拉底到维特根斯坦 全译本

  • 字数: 444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英)伯特兰·罗素
  • 出版日期: 2020-11-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6223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64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罗素试图提供由泰勒斯至维特根斯坦的西方哲学史概观,同时叙述其发展的历史环境,还涉及了同时期的科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内容,简洁明快地勾勒出西方哲学史的流变。《西方的智慧》一书绝不是《西方哲学史》的简本,它的叙述既简洁又具包容性,与某种程度的批判性论述相结合,展示了哲学讨论是如何演进的。书中有许多相关的原始资料和图片。
目录
前言

苏格拉底以前
雅典
希腊化时代
早期基督教
经院哲学
近代哲学的兴起
不列颠经验主义
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
功利主义以来
当代
结语
索引
译后记
摘要
     我们已经到了叙述的尾声。跟随我们至此的读者也许会自问,他从中有何收益。对他我们必须发出一句警告。我们讨论的每一个主要题目,都有着作问世。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考虑了众多材料中的一小部分。阅读一本书籍,无论它篇幅多大,也绝不能使读者成为专家。的确,即使再多的单纯阅读,也不自行改善你对任何事物的理解。除了获取信息,所需要的是对收集的若干问题作一定程度的认真反思。这也是各种哲学史的一个理由,就每个哲学家选出议题,提出来讨论,这时就遇到专家提供的那么多的详尽着作。对于外行甚至学者来说,有时坐在旁边并作概观,颇有意义。为此,他需要一个概观,既不庞大亦非详细的,尤其是一个已通过专一脑袋的概观。我们的叙述不是文字意义上的百科全书,无论人物还是思想,必定有所选择。充其量你能希望提供一个总趋势的轮廓。同样,历史的背景材料也是相当纲要式的和浓缩的。本书无意向读者教授历史,而是不时地使他想到历史,以至于想到不该忘却的哲学观点成长的背景。与此同时,本书突出从早期古希腊到我们时代的西方文化传统的连续性。    也许有人会问,在西方哲学史里,为何我们不给通常称为东方智慧的东西一席之地。对于这一问题,也许有数种回答。首先,东西方世界彼此孤立地发展,因之,西方思想独立自足的叙述是可行的。其次,这已是足以使人望而生畏的任务;我们已决定把自己的范围限于这一学科。但是,我们这样做,还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因为在某些至关重要的方面,西方的哲学传统不同于东方心灵的沉思。只有在希腊文明中,哲学运动与科学传统携手并进。正是这点给希腊事业以特定的范围;正是这个双重传统塑造了西方的文明。    当前重要的是澄清这一特定关系。某一领域的科学探究工作不同于哲学。但是,哲学反思的一个来源是科学。当我们认为它存在的样子一般说来是科学的时候,我们正在处理一个哲学问题。对科学方法准则的研究是哲学探究。使哲学家倾心一个常在问题是,世界在总体特征上是什么样的,他们试图对此作出一个说明。这里让我们仔细加以区别。以科学的方法来描述事实,这不是哲学研究的合适目的。没有重视这一,导致自成体系的唯心论者有时误入歧途。哲学所能提供的是检查经验研究成果的方式,可以说,哲学提供一种框架,以便把科学的发现纳入某种秩序。唯心主义的所作所为只要不逾越这个方式,就接近在它的适当限度之内。同时,我们应该指出,当我们开始科学研究时,我们已经卷入某种哲学世界观。因为我们称作普通常识的态度,其实是一套关于事物本质的一般不言而喻的假定。注意到这一情形也许是批判哲学的主要优点。提醒我们自己记住,科学理论旨在陈述适合于世界的某种东西,不管它们会使我们采取什么有益的行为,这无论如何不是无谓之举。这一点有时为那些把理论仅仅视作抽象形式体系的人所忘记,正如他们忘记数字是用来计数的那样。    作为研究对象的世界不是我们的创造物。我们确实制造我们自己的错误和幻觉,并经常难以发觉我们处于错误之中。但是,绝不是某一信念提供给我们的欢乐和舒适使其成为真。一个人也许设想他具有无穷无尽的财源,因为这一看法给他带来某些满足。确实有些人接受这一看法,但是银行经理和法庭一般不会赞成他们的观点。研究的结果有时是错误的,但这并不使它们成为主观的。错误至少要有一个犯错者,这一说法也许不无道理。自然本身不会犯错误,因为她不作陈述。当人提出主张时,他也许陷于错误。也许实用主义理论的一个动机,即源于这一事实。因为如果错误是主观的,这一主观的意义在于,错误总是与犯错误者相联系,进一步不能担保不犯错误,那么或许会感到我们始终囿于我们自己的主观意见。然而,这全然是错误的。说错误可能悄悄进入是一回事,但断定我们从未正确过,接近是另一回事。如果我说某事如此这般,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那么,这一判断就丝毫没有主观性。错误的情形亦复如斯,如果我是错误的,那么我的错误是关于世界的一个事实。强调不偏不倚研究的客观品性以及这种研究所追求的真理的独立性,尤为重要。那些坚持真理是有几分可塑的、主观的人不能觉察到,根据这种观点,探究是不可能的。另外,他们错误地认为,一个探究者接近不顾哲学家,当代人的眼光。    他发现中的收益或有用性,就不能听从自己的好奇心。没有人否认许多研究不属于这种类型,但有一些则属于这种类型。用实用主义的观念无法解释科学史。对客观真理的尊重可抑制源于主观主义偏见的无限权力的幻觉。    这把我们带到哲学思辨的另一个主要动机。目前为止,我们只提到科学及其操作的一般原则,这是哲学研究的一个客体。但是作为社会动物的人不仅关心认识世界:人的任务之一是在世界中行动。科学的一方与手段有关,我们一方则涉及目的。正是主要由于人的社会本性才使他面临伦理问题。科学能够告诉他如何可能以很好方式达到某些目的,但它不能告诉他应该追求这一目的,而非其他目的。    至于伦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