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胡安国 湘湘学派创始人

胡安国 湘湘学派创始人

  • 字数: 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福建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9-10-01
  • 商品条码: 978721108180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2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既阐述了胡安国勤奋好学、拜得良师、结交益友,进而高中进士的青年时期;也记述了他提举学士、立朝大节、捍卫洛学的中年仕途;还讲述了他与程门高徒之间的交友与互相学习;并对他以毕生精力所作《胡氏春秋传》进行了详细论述;最后讲述了他晚年隐居,创立湖湘学派的经历。
作者简介
宁淑华,1969年出生于湖南邵东,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1年获湖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古代文学方向),2009年获福建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副教授。先后曾发表古代诗文研究领域的论文十多篇。
目录
第一章 早年进学:昼夜勤苦,私淑二程
第一节 家学渊源,为学勤苦
第二节 良师益友,进士及第
第二章 中午仕途:进退出处,一合于义
第一节 提举学事
第二节 立朝大节
第三节 捍卫洛学
第三章 程门交谊:胡安国与程门弟子
第一节 胡安国与谢良佐
第二节 胡安国与杨时
第三节 胡安国与游酢
第四节 胡安国与其他程门弟子
第四章 毕生精力:《春秋胡民传》
第一节 《春秋胡氏传》成书
第二节 《春秋胡氏传》特点
第三节 《春秋胡氏传》的影响
第五章 晚午隐居:开创湖湘学派
第一节 从碧泉书院到文定书堂
第二节 胡安国的教育思想
第三节 奠定湖湘学派的底色
第四节 胡安国的弟子
结语
后记
摘要
     第一节 家学渊源,为学勤苦家居籍溪里 胡安国,字康侯,谥文定。熙宁七年(1074年)生于建州崇安县开耀乡籍溪里。其先祖本是江南人,五世祖号“主簿公”,可能曾任主簿之类官职,后因躲避五代战乱而移居籍溪里鹅子峰,钓鱼自娱,人称“钓鱼翁”。曾祖胡容、祖父胡罕都未曾出仕。祖父胡罕虽未做官,但是崇尚气节,一诺千金,在乡邻中极有声望。胡罕家里本来算是富有,但亲朋邻里每每向他借贷求助,他都欣然答应,很多钱借出去之后便收不回了,因此家里一天天艰难起来,但胡罕从不埋怨。到胡安国父亲胡渊手里,家计已经败落了。胡渊开始读书应考,得本县仙洲教授吴先生赏识,吴先生发现他好学强记,所写《论语》《尚书》从头至尾,无一差错,很是器重,便将女儿嫁给他,由此胡渊走向仕途,以宣义郎致仕。胡渊致仕回乡后,曾在家开馆授徒,从此开启了胡氏家族的家学渊源。幼有高志,勤学刻励 胡安国自幼聪慧。据说刚能说话时,家人以《训童蒙韵语》教他数十字,他读过两遍之后便能记住,祖母余氏抚摸着他的脑袋,欣慰地赞叹:“这孩子将来必定能光大胡氏门庭。”胡安国7岁时曾作小诗,其中便有“自任以文章道德”的诗句,显示出以圣人为榜样的不凡志向。 为了让胡安国更好地学习,父母送他到外公吴教授家读书,对他的要求也非舻严格,一年只能回来一次,一次住家不能超过两夜。胡安国勤奋刻苦,每天背诵数千言,记而不忘。15岁,他离开外公家到信州州学就读,勤奋更胜往昔。有一天,学校前面有马戏表演,同学们兴奋难抑,蜂拥到马戏台前。州学教授、翕州胡公被惊动,巡视教堂,发现满院空空,却又隐隐传来诵书声。走进教室,见到胡安国一人,端坐桌前,专心诵读,惊讶不已。遂将他叫到大堂上,询问姓名及所读书籍,并问他为什么不出去看马戏,他答说:“我读的是圣贤书。马戏乃一时之乐,经典终身受用。”胡公赞赏连连,兴奋地拿出纸笔,还特地选了一方好砚,赠送给他“好好用功,当为大器”几个字,两年后,胡安国果然以优异成绩考人太学。第二节良师益友,进士及第太学砥砺,良师益友 元祐五年(1090年),胡安国17岁,入读太学,其时正是北宋政局大变动时期。胡安国就是在这大变动的政局中,接受了二程洛学,完成了人生学问和信仰的最重要的奠基。王安石新党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到元丰八年(1085~)哲宗继位结束。哲宗继位时才9岁,高太后听政,司马光、吕公著等旧党上台,新法尽废,史称“元祐更化”。旧党学术代表人物程颐、程颢的洛学取代王安石新学。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程颐以布衣受诏,任崇政殿说书,其职务是教皇帝读书。程颐就职之前,就给皇帝上奏,提出了君子应重视“涵养气质,熏陶德性”;上任之后,程颐以“帝王之师”自任,不遗余力地向皇帝宣扬“圣王之道”,并且敢于“议论褒贬,无所顾避”,进一步扩大了洛学的影响和声势。在太学的胡安国并没能直接见到程颐,而是间接受到洛学的影响。“是时元祐盛际,师儒多贤彦,公所从游者,伊川程先生之友朱长文及颍川靳裁之”。 先说靳裁之。靳裁之,颍川人,是程颢的私淑弟子,“同舍有颍川靳裁之,常闻西洛程先生之学,独奇重公,与论经史大义。公以是学问益强,识致日明”。是靳裁之首先将二程洛学介绍给了胡安国,并且说过读书人可分为三类:“志于道德者,功一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从此,胡安国学问日益深厚,理识日益明通,而且,他一生淡薄功名,应该与此不无关系。 朱长文,字伯原,吴县人,人称乐圃先生,“从泰山学《春秋》,得《发微》深旨”。这里的“泰山”是指宋初三先生(胡媛、孙复、石介)之一的孙复。孙复是宋代理学的先驱,以研治《春秋》而著称,著有《春秋尊王发微》12卷。朱长文从孙复学《春秋》,又将这种影响传给了胡安国。胡安国毕生致力于《春秋》研究,估计与此有关系。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