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奶牛寄生虫病与防控技术

奶牛寄生虫病与防控技术

  • 字数: 62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作者: 廖党金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5-12-01
  • 商品条码: 978710921166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9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1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专著分为上篇、中篇、下篇共十章,附有200余幅彩色照片或图片。其中,上篇为奶牛寄生虫病特点与基础,重点阐述了寄生虫病对奶牛及奶制品的影响、寄生虫病的基本概念等,尤其是针对奶牛场等基层单位的多数兽医技术人员对寄生虫分类(分类涉及正确选择抗寄生虫药物)困难等问题,编写了奶牛各系统的寄生虫一章,便于他们根据采集寄生虫的部位,缩小了该寄生虫种类的范围,再根据中篇中各寄生虫的形态特点彩色照片,可进行大体分类,从而正确地指导选择相应药物进行驱虫。同时,在这篇还附上了我国奶牛的寄生虫名录,便于读者了解我们奶牛的寄生虫种类。中篇为奶牛寄生虫与寄生虫病,主要编写了我国已报告的奶牛寄生虫病,其次编写了现在我国虽然还未报告的寄生虫病,但很可能随着奶牛寄生虫病研究进行,将来在我们奶牛体内可能见到的寄生虫,同时,在相应寄生虫病章节中编入了我们和靠前、外的近期新研究结果。在寄生虫形态描述中附上了各虫种的形态结构的彩色照片,直观地反映出其结构特点,便于从事寄生虫学或动物学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在显微镜等下观察到的寄生虫虫体结构而进行分类。下篇为奶牛寄生虫病防控技术,重点编写了寄生虫病的相关技术及这些技术的研究进展,既包括一些简便、实用的技术,尤其是适合奶牛场应用的技术,也包括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等,便于掌握寄生虫病诊断的敏感性等技术水平,也使读者了解靠前、外近期新研究技术或寄生虫病防治技术的发展方向。本书还编入了适合用于奶牛的抗寄生虫药物,介绍了这些药物的特点、应用范围、使用方法、休奶期、弃奶期、药物的正确选择方法等,便于基层单位兽医技术人员等进行正确地预防性或治疗性驱虫。本书既包括寄生虫和寄生虫病的基础理论知识,也包括实用技术;既包括编者们近十多年的研究成果,也包括靠前、外近期新研究成果及进展。该专著对从事寄生虫学和奶业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工作者,以及从事临床工作的奶牛场兽医人员技术人员、基层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等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可作为研究生、本科学生等的教科书。
目录
前言
上篇奶牛寄生虫病特点与基础
第一章奶牛寄生虫病概况
第一节奶牛寄生虫病的危害
第二节奶牛感染寄生虫病的特点
第三节奶牛寄生虫病防治的特殊性
第四节我国奶牛寄生虫病防治现状
第五节我国奶牛寄生虫病流行状况
附中国奶牛寄生虫名录
参考文献
第二章奶牛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第一节寄生虫病学的基本概念
一、寄生生物的生活方式
二、寄生生物
三、被寄生生物
四、寄生虫发育史
五、寄生虫免疫
第二节奶牛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一、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三、易感动物
第三节奶牛寄生虫病流行的特点
一、地方性
二、季节性
三、自然疫源性
第四节影响奶牛寄生虫病流行的因素
一、宿主
二、病原
三、环境条件
四、生物
五、社会条件
第五节奶牛寄生虫病流行病学分析方法与应用
参考文献
第三章奶牛各系统的寄生虫
第一节奶牛消化系统的寄生虫
第二节奶牛呼吸系统的寄生虫
第三节奶牛循环系统的寄生虫
第四节奶牛神经、泌尿系统的寄生虫
第五节奶牛其他部位的寄生虫
参考文献
中篇奶牛寄生虫与寄生虫病
第四章奶牛原虫病
第一节锥虫病
第二节隐孢子虫病
第三节球虫病
第四节住肉孢子虫病
一、牛住肉孢子虫病
二、贝诺孢子虫病
三、弓形虫病
四、新孢子虫病
第五节梨形虫病
一、巴贝斯虫病
二、泰勒虫病
第六节小袋虫病
参考文献
第五章奶牛蠕虫病
第一节奶牛吸虫病
一、血吸虫病
二、片形吸虫病
三、前后盘吸虫病
四、阔盘吸虫病
第二节奶牛绦虫病
第三节奶牛线虫病
一、类圆线虫病
二、犊牛新蛔虫病
三、食道口线虫病
四、仰口线虫病
五、毛圆线虫病
六、古柏线虫病
七、血矛线虫病
八、长刺线虫病
九、奥斯特线虫病
十、网尾线虫病
十一、吸吮线虫病
十二、丝状线虫病
十三、毛首线虫病
参考文献
第六章奶牛寄生性节肢动物病
第一节蜱病
第二节螨病
第三节吸血虱病
第四节毛虱病
第五节皮蝇病
参考文献
下篇奶牛寄生虫病防控技术
第七章奶牛寄生虫病诊断与检测技术
第一节临床检查技术
一、体内寄生虫病临床检查
二、体外寄生虫病临床检查
第二节病理解剖变化检查技术
一、消化系统病理变化检查
二、呼吸系统病理变化检查
三、循环系统病理变化检查
四、神经系统病理变化检查
五、泌尿系统病理变化检查
六、生殖系统病理变化检查
七、免疫系统病理变化检查
八、皮下和体腔等的病理变化检查
第三节寄生虫病病原检查技术
一、蠕虫成虫和寄生性节肢动物检测
二、蠕虫幼虫和虫卵检查
三、原虫检查
第四节免疫血清学检测技术
一、概述
二、免疫血清学技术在奶牛寄生虫病诊断检测中的应用
第五节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一、基本概念
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在奶牛寄生虫病诊断检测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八章奶牛寄生虫病综合预防技术
第一节环境卫生
一、选址
二、分区
三、分道
四、饲养工具区分
五、管理
六、环境消毒
第二节饲料与饮水卫生
一、饲料卫生
二、饮水卫生
第三节预防性驱虫
一、驱虫药物种类和时间选择
二、奶牛寄生虫病预防性驱虫模式
第四节免疫预防
一、寄生虫疫苗类型
二、寄生虫疫苗研究进展
第五节生物预防
第六节公共卫生安全
一、环境卫生安全
二、水源卫生安全
三、奶源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第九章奶牛寄生虫病治疗技术
第一节对寄生虫病治疗方法的进一步认识
第二节奶牛寄生虫病治疗步骤
一、寄生虫病诊断
二、抗寄生虫药物的选择
三、投药
四、治疗效果检查
五、奶牛寄生虫病治疗路线
参考文献
第十章奶牛抗寄生虫药物
第一节抗寄生虫药物效果临床试验设计
一、实验奶牛样本
二、实验奶牛寄生虫病要求
三、寄生虫病检查时间
四、抗寄生虫药物评估指标
第二节抗寄生虫药物选择
一、单一寄生虫病
二、混合寄生虫病
第三节寄生虫抗药性特性
一、抗药性形成机制
二、抗药性表现形式
三、抗药性的稳定性
四、抗药性检测方法
第四节抗寄生虫药物剂型
第五节奶牛抗寄生虫药物
一、抗原虫病药物
二、抗吸虫病药物
三、抗绦虫病药物
四、抗线虫病药物
五、抗体表寄生虫病药物
参考文献

附录编者发表重要文章
附录一抗安锥赛克隆伊氏锥虫的生物特性
附录二伊氏锥虫分离株对安锥赛抗性的体内、外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附录三Egg production of Paramphistomata in dairy cattIe
附录四奶牛前后盘吸虫虫种调查与感染动态分析
附录五奶牛前后盘吸虫病药物筛选研究
附录六奶牛前后盘吸虫病的调查及治疗
附录七Study on a new egg count technique for Macracnthorhynchus hirudinaceus and Ascaris suum
附录八绵羊与牛片形吸虫病的粪便检测新技术
附录九乙酰氨基阿维菌素(eprinomectin,EPR)浇泼剂对奶牛螨虫病的疗效试验报告
附录十锥虫抗药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附录十一锥虫抗药性的遗传特性
附录十二伊氏锥虫对安锥赛抗药性机制的初步探讨
附录十三伊氏锥虫安锥赛抗药性相关基因-TbTAl的分析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