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墨戏 人文古画三十品

墨戏 人文古画三十品

  • 字数: 1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白音格力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5983394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5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古画无言,但赏画者有心。人气古意美文作家白音格力教你用光阴里的古画之美链接内心、艺术与生活。这是一本现代人的古画美学生活鉴赏书。门类齐全,以点带面:古画按年代从唐、五代写到宋、元、明、清,按人物从李思训、黄公望写到沈周、文徵明、倪瓒、董其昌、陈洪绶。每一篇在作者的笔下都是旖旎动人的画卷,如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近睹古画,远怀古人,读画写画,古雅清心,幽趣横生,一本在握,可尽得古人的山水情致。跟随作者一起读画,仿佛画堂晨起,日上花梢,莺穿柳带,你自可取青山当席,置茶品茗。闲下一日,鸟正衔花,别有天地。
内容简介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追求的不是绘画技巧本身,而是“以心入画,以情造文”的画外之意,以率意天真、空灵简远的笔墨阐释东方生活美学,千百年来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全书从艺术和社会史的角度出发,按年代从唐、五代写到宋、元、明、清,以李思训、王维、董源、巨然、范宽、米友仁、黄公望等三十位艺术巨匠的传世名作,带你领略中国文人画的深情与美意。并在细节处发声,从历史流变、画风变革、文人意趣等诸多方面剖析画作,于诗情画意中深入解读画者的曼妙内心世界,全景还原中国画里的人文风貌,再现其艺术精神和丰富内涵。
作者简介
白音格力,原名潘军强,曾用笔名潘炫。古意散文代表作家,文字充满灵性又满怀感恩,被盛赞为“高山流水文章,抚琴听者知音”。 白音格力写草木诗、云水词,做清风客、流水禅,清风出袖为文,明月入怀做人。喜欢素朴的生活,一茶,一香,一墨,一纸。唯愿一生,好茶涤烦,好香熏德,好墨焕彩,好纸垂世。 写作至今已发表各类作品百余万字,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疼的单行道我逆行》和小品文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现为专栏作家和经营白音读美微杂志。
目录
第一辑 唐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千峰耸绿和风荡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日照香尘逐马蹄
王维《雪溪图》:广绝烟尘真干净
第二辑 五代
荆浩《匡庐图》:翠微深处墨轩楹
董源《龙宿郊民图》:笼水烟边山色青
巨然 《万壑松风图》:洗耳不须菩萨泉
第三辑 宋
李成《晴峦萧寺图》:闲看瀑水静闻钟
范宽《溪山行旅图》:澄怀味象无他求
许道宁《关山密雪图》:蛮溪大砚磨松烟
李唐《策杖探梅图》:秀骨玉映探梅人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满纸云烟痴墨戏
马远《踏歌图》:踏歌声度晓云边
第四辑 元
黄公望《快雪时晴图》:几回立雪看红日
赵孟頫《鹊华秋色图》:流水淡然孤舟还
盛懋《溪山清夏图》:清泠洒然白衣人
朱德润《林下鸣琴图》:林深流水见琴者
王蒙《涤砚图》:墨衣小童捧砚来
倪瓒《水竹居图》:水光竹色照琴书
第五辑 明
沈周《云际停舟图》:舟系云边白鹤闲
唐寅《杏花茅屋图》:花可参禅酒可仙
文徵明《绿荫长话图》:有鹤来信长溪语
董其昌《离骚图》:孤心拂素一山墨
蓝瑛《松萝晚翠图》:曾伴山溪归晚翠
陈洪绶《疏林眺远图》:兴之所至无古人
第六辑 清
石涛《松荫研读图》:搜尽奇峰打草稿
查士标《空山结屋图》:终日开窗面流水
朱耷《秋林亭子图》:一亭一风一山人
王翚《秋树昏鸦图》:相对寒灯细品茶
髡残《云房舞鹤图》:云鹤只随老僧闲
钱杜《虞山草堂步月诗意图》:闲数几夜旧时月
摘要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千峰耸绿和风荡 “豆马寸人, 须眉毕露。”看李思训《江帆楼阁图》,真是件劳神又美好的事。劳神是因为画作清晰图不常见,而其上之人物,骑行江边,或孤帆江上,抑或楼阁之中,林木之间,小到无从辨认,但又引人禁不住想一探究竟。待反反复复看那“豆马寸人”,看到“须眉毕露”,便欢喜得如入画中。 一整个大唐的青绿山水画,都好似被李思训的名气霸占了去。李思训的画,像一道门,即使如今看来,也像一下子打开了大唐的美卷,他的画“意境隽永奇伟、风骨峻峭、色泽匀净而典雅”,是“具有装饰味的工整富丽的金碧山水画风格”。李思训的青绿山水画和同时期兴起的水墨山水画,都为五代和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奠定了基础。 《江帆楼阁图》虽被后人疑为并非真迹,应是古代摹本。但据专家考证,以其价值考虑,“无论从题材内容到技法的呈现方式,都是属于李思训流派,是一幅研究李派山水重要的作品。” 画作右上方,江天寥廓,鱼鳞波纹,层层荡荡,小舟穿梭;右下方是江岸,一湾清波,岸边林木葱郁,有人骑马而行,有人望江水;整个画面的左部分,群峰峭拔,含灵蕴秀,林莽苍郁,怪石愕然;林间有楼阁,四五座掩映林间,碧殿朱廊,红梁青瓦,好不气派。 有评说,此画可作《游春图》看,自然说的是李思训创作的风格深受隋代展子虔《游春图》的影响。从画意来看,却与《游春图》有异曲同工之妙。再从画中林木及人物衣着上看,季节应是春天无疑,从人物行为举止上辨别,也应是游春时节。 每年一到阳历二月,我就会感觉,眼睛里像含了花骨朵一样,好像就等一缕春风,就吹开了千千红萼。再翻那些春意盎然的诗句时,感觉那些字,一笔一画里,都在含苞。 自然也会早早进山,阳历二月的北方,哪来的花气,但就是感觉不管是树梢,或水边,都飘着香似的。待到阳历三月,就管不住步子,好似一山的丹英芳意缠绵,不去走走,就辜负了子燕春归,绿水如兰的好节气。 所以赏画时,我是一下子掉进了画中的。迎面逢上江边四人,一人骑行,三人随行。随行者有牵马的,有提箪的,有挑扁担的。骑行者正悠闲坐于马背,风扬须飞。这样的春游算是兴致极高了,可以说是“浩浩荡荡”了,吃的喝的,一一备齐,直待找了心仪之地,便可纵情畅饮,与春同住。 不远处岸边,两人谈兴正酣,一人手指江水,不知所言,或许是正在对着水之明滟,忍不住赋诗一首;另一人于一旁,细心聆听。 江面上,有帆舟往来,也有二人小舟垂钓。一人甩竿,一人摇橹,惟妙惟肖。二人皆是老者,在这春意正浓的时节,也许他们只是为了鱼而来,但舟上垂钓,似乎又不仅仅是为了鱼。 楼阁里有一人,状如作揖,但不见外人,令人遐想。江边林木间,能有这样一处掩映其间的楼阁,本来就是件赏心悦目事。记得离家不远的小山上,亦有小楼阁,虽然比不了名胜楼阁之金碧辉煌,却也是别有韵味。每次在山巅之路上跑步,翻越几个小山头,就能到此处。然后正好稍作歇息,登楼远眺,看松林连绵,远山烟岚。 画中不知谁有幸进得楼阁,有人作揖相迎,然后一壶茶里,或一卷诗文里,把春赏尽。 走在春里,坐在春里,钓在春里,饮在春里,满目春光,千峰耸绿,柔风吹荡,四野欢颜。想想该是怎样的乐事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