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左传全鉴

左传全鉴

  • 字数: 239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
  • 作者: (春秋)左丘明
  • 出版日期: 2016-02-01
  • 商品条码: 9787518022311
  • 版次: 1
  • 页数: 309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该书仿照春秋体例,按照鲁国君主即位次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十四年间春秋霸主逐步演变的历史,在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左传全鉴》对其原典进行了精准的注释和翻译,力求将经典内容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作者简介
左丘明(约前502-约前422)都君人,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而关于左丘明的姓名,长期以来由于先秦及汉代文献对左传作者左丘明的记载很好有限,历代学者就左丘明氏字名情况问题争论不休、众说纷纭。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一说单姓左,名丘明,但史载,左丘明乃姜子牙后裔,嫡系裔孙丘(邱)氏较为可靠,旁系左氏有待商酌)
东周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春秋末期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军事家。与孔子同时或者比孔子年龄略长些。曾任鲁国史官,为解析《春秋》而作《左传》(又称《左氏春秋》),又作《国语》,作《国语》时已双目失明,两书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由于史料详实,文笔生动,引起了古今中外学者的爱好和研讨。被誉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孔子、司马迁均尊左丘明为“君子”。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和中都伯;明封先儒和先贤。山东肥城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左丘明。
左丘明是中国传统史学的创始人。史学界推左丘明为中国史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左丘明的思想是儒家思想,在当时较多地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要求。
目录
卷一 隐公
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
周、郑交质(隐公三年)
石?大义灭亲(隐公三、四年)
臧僖伯谏观鱼(隐公五年)
郑庄公攻许(隐公十一年)
卷二 桓公
臧哀伯劝谏(桓公二年)
郑伯自救(桓公五年)
楚武王侵随(桓公六年)
申论取名(桓公六年)
卷三 庄公
齐襄公之死(庄公八年)
齐桓公即位(庄公八、九年)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
卷四 闵公
卫懿公好鹤(闵公二年)
卷五 僖公
屈完辩齐桓公(僖公四年)
骊姬之乱(僖公四、五、六年)
晋献公克虞(僖公五年)
葵丘之盟(僖公九年)
荀息之忠贞(僖公九年)
秦、晋之战(僖公十五年)
鲁僖公轻敌(僖公二十二年)
宋襄公论战(僖公二十二年)
重耳回国(僖公二十三、二十四年)
介子推不言禄(僖公二十四年)
周襄王伐郑(僖公二十四年)
展喜说齐(僖公二十六年)
晋文公教民(僖公二十七年)
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
烛之武退军(僖公三十年)
秦、晋崤之战(僖公三十二、三十三年)
卷六 文公
狼?之勇(文公元年、二年)
秦穆公称霸西戎(文公三年)
三良殉秦(文公六年)
晋灵公即位(文公六、七年)
?缺说赵盾(文公七、八年)
公子鲍礼遇国人(文公十六年)
齐懿公之死(文公十八年)
卷七 宣公
晋灵公不君(宣公二年)
楚庄王问鼎(宣公三年)
若敖氏灭亡(宣公四年)
楚庄王复封陈(宣公十一年)
楚庄王围郑(宣公十二年)
楚庄王围宋(宣公十五年)
卷八 成公
晋援鲁、卫(成公二年)
晋楚释累囚(成公三年)
巫臣复仇(成公七年)
晋还钟仪(成公九年)
莒国败于无备(成公九年)
吕相绝秦(成公十三年)
晋、楚之战(成公十六年)
卷九 襄公
祁奚荐才(襄公三年)
魏绛戮扬干奴(襄公三年)
魏绛劝谏晋悼公(襄公四年)
驹支之辩(襄公十四年)
子罕不受玉(襄公十五年)
荀偃之死(襄公十九年)
祁奚救叔向(襄公二十一年)
穆叔论不朽(襄公二十四年)
崔武子弑君(襄公二十五年)
晋用楚材(襄公二十六年)
向戌弭诸侯之兵(襄公二十七年)
季札观乐(襄公二十九年)
子产执政(襄公三十年)
子产相郑伯以如晋(襄公三十一年)
子产不毁乡校(襄公三十一年)
卷十 昭公
子产却楚(昭公元年)
晏子请继室(昭公三年)
晏子拒更宅(昭公三年)
女叔齐论礼(昭公五年)
孟僖子说孔丘(昭公七年)
子革谏楚灵王(昭公十二年)
韩宣子求玉环(昭公十六年)
郯子论命名(昭公十七年)
子产救火(昭公十八年)
子产授兵(昭公十八年)
伍奢二子(昭公二十年)
晏子论和、同(昭公二十年
古而无死(昭公二十年)
论为政宽猛(昭公二十年)
简子问礼(昭公二十五年)
王子朝之志(昭公二十六年)
公子光弑君(昭公二十七年)
卷十一 定公
蔡昭侯朝楚(定公三年)
祝佗不尚年(定公四年)
阖庐入郢都(定公四年)
申包胥如秦乞师(定公四年)
孔丘知礼(定公十年)
卷十二 哀公
夫差报父仇(定公十四年,哀公元年)
楚昭王不祭(哀公六年)
仲尼与孔文子(哀公十一年)
黄池会盟(哀公十三年)
孔丘请伐齐(哀公十四年)
白公胜作乱(哀公十六年)
勾践灭吴(哀公十七、十九、二十、二十二年)
参考文献
摘要
    卫庄公迎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名为庄姜,(庄姜)貌关却没有生下自己的儿子,卫国人为其作赋日《硕人》。卫庄公又迎娶了陈国的女子,名为厉妫,生下了孝伯,(孝伯)却在很小的时候就死了。厉妫的陪嫁妹妹戴妫生下了桓公,庄姜便将他看成自己的儿子。
    公子州吁,是卫庄公爱妾所生的孩子,受宠并喜好武力,卫庄公对此也不禁止,庄姜却很厌恶州吁。卫国贤臣石碚谏言说:“我听说爱子,就要教给他道义,不要将他引入邪道。骄纵、品质、淫荡、放纵,就是产生邪的原因所在。之所以会产生这四点,是因为宠溺和俸禄过头了。想要立州吁,就要尽早确定下来,如若还没有确定,就会逐渐引导他走向祸端。那些受宠而不骄横,骄横而又能接受地位下降,地位下降而不憎恨,憎恨而又能够抑制的人少有。而低贱的人妨碍富贵的人,年幼的人欺凌年长的人,疏远的人离间亲近的人,新人离间旧人,势力小的压迫势力大的,邪恶的毁坏正义的,这就是所说的六逆。君主仁义,臣子受命,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兄长有爱,兄弟相敬,这就是所说的六J惯。去掉六顺而效仿六逆,就会加速祸患的到来。君主的任务就是要除去祸患,而今却加快了祸患的到来,恐怕不妥当吧?”卫庄公不听。石诺的儿子石厚和州吁交好,石稽禁止过,却没有效果。桓公即位后,(石猎)便退休了。(隐公三年)
    隐公四年春,卫国州吁杀了桓公自己做了君主。
    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及卫州吁立,将修先君之怨于郑,而求宠于诸侯,以和其民,使告于宋日:“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人许之。于是,陈、蔡方睦于卫,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围其东门,五日而还。
    公问于众仲日:“卫州吁其成乎?”对日:“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㈤。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夫州吁弑其君而虐用其民,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秋,诸侯复伐郑。宋公使来乞师,公辞之。羽父请以师会之,公弗许,固请而行。故书日“鼍帅师’,疾之也。诸侯之师败郑徒兵,取其禾而还。
    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石子日:“王觐为可。”日:“何以得觐?”日:“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碚使告于陈日:“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莅杀州吁于濮,石碚使其宰孺羊肩莅杀石厚于陈。P8-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