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玉雕

玉雕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美术出版社
  • 作者: 陆丽娟
  • 出版日期: 2013-09-01
  • 商品条码: 978753446580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0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在上海工艺美术界,在玉雕行业,刘忠荣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有思想、有抱负,很个性、很自信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一、有思想,体现在他对玉雕事业的无限眷恋和独到见解
    与玉雕界的不少工艺美术大师几乎如出一辙,刘忠荣在14岁时被选送进入堪称上海工艺美术玉石雕刻界的“黄埔军校”——上海玉石雕刻厂工业中学。从此同玉雕结下不解之缘,历经40年玉雕生涯,不离不弃。刘忠荣说他用了几十年时间去读去攻这个白玉。“假如这个白玉你读不懂它,你就无法和它对话,那很危险。因为每块玉都有它不一样的地方。有些玉我拿上来就有感觉,而有些玉我放在那里10年还没找到感觉,我认为是没有读懂它,对这块玉没有深入地了解。我只得放在那里慢慢地等待,等到读懂它了再做。”可以看出刘忠荣惜材如命,因为上佳白玉做一块则少一块。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萧海春评介说:刘忠荣为玉而生,他的天赋和他自身的喜欢玉,两者渐渐地融合在一起,一旦融合之后就很难分离,直到进入一个痴迷的状态。对某一事物痴迷了才有可能做好它。
    二、有抱负,体现在他对玉雕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刘忠荣努力要突破子冈牌的传统模式,他在传承子冈玉牌的基础上创建了他的独特风格,在行业中人们管他叫“忠荣风格”。对品牌的打造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全国玉雕界当中他是靠前个有此意识的大师。他专门成立法务部,请律师来处理法律方面的事务。他所有的玉牌都申请了知识产权,这方面他为全国玉雕大师做了一个表率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在团队建设方面也做得毫不逊色,除了自己的作品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以外,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后起之秀。上海玉雕厂曾经是上海玉雕行业培养大师的一个摇篮,而“忠荣玉典”既是个品牌又是当代培养玉雕人才的第二摇篮。很多“小年轻”在刘忠荣的悉心指导下,他们的作品也脱颖而出。刘忠荣表示毕生要把“海派玉雕”整体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海派玉雕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很个性,表现出他与众不同、放达不羁的性格
    “我叫刘忠荣不叫陆子冈,我不做子冈玉牌。”刘忠荣从来不承认自己做的是子冈牌,他有他自己的追求。“陆子冈是陆子冈,我刘忠荣是我刘忠荣”,这反映出作者对自己的认定。听上去似乎有狂妄嫌疑,但唯有这样你才能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不然总是模仿别人有什么出息呢?
    但凡那些有影响的艺术家、大师,如果真正希望能做出一些流传后世的作品,除了要保持一种旺盛的创造力和艺术追求以外,还必须有所担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摆脱世俗,为自己设定的目标而不断前行。刘忠荣便是为数不多的践行者。
    四、很自信,表现出他对玉雕艺术足够的驾驭能力
    自从1994年离开上海玉雕厂进入社会后,近20年里,很初刘忠荣用了整整10年时间进行学习调整,因为他之前是做炉瓶的,炉瓶是玉雕当中要求技术含量优选的一个品种,当年他的一件《黑白玉调色器》在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评比中获奖,为上海争得了荣誉。虽然翡翠和白玉、炉瓶和玉牌都是属于雕刻范畴,但感觉、做法以及整个思路都不尽相同。刘忠荣那时做炉瓶的技艺在靠前已是数一数二,而回到玉牌时几乎要从零开始。但他基本功好,有信心、有能力把它做好。在各种需求的交叉点中刘忠荣找到了他要走的路,并发明了“六面围雕”。传统子冈牌一般为4厘米×6厘米规格,很好规正。刘忠荣从这个基础上尝试演变,从抛线、抛面、两面抛、上下抛,厚度从1厘米做到1.2厘米,甚至做到2.5厘米等创新,让人们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觉感和手感。值此刘忠荣授徒传艺30年之际,并借此书付梓之时,期盼大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中国玉雕史书写当代玉雕发展绚烂的一页。
目录
总 序 张道一
前 言 周 南
第一章 艺术成就
第一节 幸运之神 牵手玉雕
第二节 承前启后 功勋卓著
第三节 玉雕全才 扬名海外
第四节 自主创业 创建品牌
第五节 忠荣玉典 依法维护
第六节 惠泽后人 流芳百世
第七节 传道授业 桃李芬芳
第二章 作品和技艺
第一节 海派玉雕源远流长
第二节 海派玉雕技艺流程
第三节 鬼斧神工的玉雕炉瓶艺术
第四节 冰清玉洁之白玉牌艺术
第三章 作品欣赏
第四章 大师著述 言论语录
第一节 当代玉雕应该研究的问题
第二节 玉器炉瓶制作中的(面)
第三节 玉牌的传承与革新
第四节 为玉而生
第五节 刘忠荣关于玉雕艺术的前瞻
思考
第五章 评述摘要
第一节 赏时代之美玉
第二节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忠荣学术研讨会摘要
第三节学有师承,继往开来――刘忠荣大师授徒传艺30年
谢师会专题摘录
第六章 艺术简历
后记及主要参考书目 萧海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