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东征南讨与北伐战争

东征南讨与北伐战争

  • 字数: 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21814822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东征南讨与北伐战争》是《红色广东丛书》中的一种,以两次东征、南征与琼崖的收复、国民政府的成立、北伐战争、工农群众对革命战争的支援为主线,描写了叶挺、林伯渠、周士第、廖乾武等为革命奋不顾身、英勇奋斗的故事,细致讲述了汀泗桥之役、贺胜桥大捷、攻陷武昌、进军江西的战事细节,描写刻画了革命先烈光辉勇武的形象,对于传递革命精神、宣扬红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是开展红色教育的优秀参考读物。
目录
一、合作
(一)护法沉思
(二)改组政党
(三)中共建党
(四)北伐梦碎
(五)联俄联共
(六)中共三大
(七)国共携手
(八)共创局面
二、北上
(一)北京政变
(二)曲折之路
(三)孙张会谈
(四)弥留之际
(五)革命遗愿
三、第一次东征
(一)革命中心
(二)进攻广州
(三)讨伐叛军
(四)东进淡水
(五)淡水之战
(六)智取海丰
(七)棉湖之战
(八)勇夺华城
四、第二次东征
(一)改组政府
(二)卷土重来
(三)再次出征
(四)惠州之战
(五)横扫溃军
五、南讨
(一)八属联军
(二)负隅顽抗
(三)扫平南路
(四)渡海攻琼
六、北伐
(一)酝酿准备
(二)两湖战场
(三)进占赣闽
(四)会攻南京
(五)宁汉分裂
(六)二次北伐
(七)革命镜鉴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合作”是指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十月革命的炮声,对孙中山影响很大。旧式革命屡战屡败,孙中山认识到必须借助俄式革命改变中国面貌。此时,刚刚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中国国情的异常复杂性,军阀混战及各自背后帝国主义列强的利益博弈,民众生活难以为继,国家危亡。面对各种反革命力量,中国共产党迅速调整策略,寻求与进步革命力量合作,并移步广州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中共三大),专题讨论国共合作事宜,同意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以党内合作方式体现真诚。最终,国共合作使得中国革命全面、迅速发展,中国革命在广东呈现新局面。 (一)护法沉思 袁世凯一生优选的败笔就是复辟帝制,最终,他与他的“洪宪帝国”一起上了历史耻辱柱。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任总统,段祺瑞出任总理,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旧国会亦恢复。不久,黎元洪与段祺瑞就因为中国是否向德国宣战而发生争执,即“府院之争”。段祺瑞主张参战,而黎元洪及国会有所保留。后来,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之职,并且引督军团团长张勋入京,却致使张勋在1917年7月1日为溥仪复辟,国会亦被解散,是为“张勋复辟”。当月3日,讨逆军总司令段祺瑞发表通电,宣布讨伐张勋。12日攻入北京,赶走张勋,重新掌握北京政府大权的段祺瑞为便于独裁统治,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被解散的国会,公开召集临时参议院。孙中山听闻“张勋复辟”的消息后,极为震怒,即偕廖仲恺、朱执信、何香凝、章太炎等人乘“海琛号”军舰从上海南下,准备在南方组织武力讨伐,但孙中山尚未到达广州,复辟丑剧即告结束。 “张勋复辟”被段祺瑞镇压,黎元洪引咎辞职,总统之职由冯国璋取代。段祺瑞称事件为“再造共和”,指旧国会已被解散,原有法统亦已不再存在,公开宣称:一不要约法,二不要国会,三不要旧总统,实行“武力统一”政策,于是与梁启超等组织临时参议院,成立新政府。 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十分愤怒,他一直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当做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象征,将斗争矛头直指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北洋军阀。17日,孙中山抵达广州,当晚发表演说,他指出:约法和国会,是共和国之命脉,如果听任约法废弃,国会解散,则数十年的革命成绩,全被推翻,而将来国家根本之宪法,亦无从制定。这是万万不能容忍的。于是,他高举起“护法”旗帜,为“禳除奸凶,恢复《约法》,以竟元年未尽之业,雪数岁无功之耻”而开始了新的战斗。 1917年7月,孙中山在海军的支持下南下广州进行护法运动,依靠桂系与滇系军阀与北洋军阀相抗。7月17日在广州欢迎会,他发表演讲指出段祺瑞“以假共和之面孔,行其专制之手段也。故今日变乱,非帝政与民政之争,非新旧潮流之争,非南北意见之争,实真共和与假共和之争”。孙中山抵达广州后,两个月连续发布13次宣言、命令、通电和谈话,坚持“主权在民”,坚持法治,反对段祺瑞“以个人私欲代替法律”的“人治”,要求实现真共和。7月19日,孙中山发通电邀请国会议员南下护法,指出,“江河流域,已为荆棘之区,唯西南诸省,拥护共和,欢迎国会。诸君宜自行集会于粤、滇、湘各省,择其适当之地以开会议,而行民国统治之权。如人数不足,开紧急会议亦可”。此主张得到了部分议员的支持。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