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
字数: 312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作者: 梁秋川
出版日期: 2018-01-01
商品条码: 9787512658387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55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5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作家浩然的第三子粱秋川先生,通过浩然生前的日记以及友人之间的书信,叙述浩然一生与文坛作家、农民兄弟、读者、学生以及合作过的出版机构之间的往来,是一部作家浩然友情的全记录,真实再现了作家浩然为人处世的风格,对研究浩然的生平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
内容简介
《父亲浩然和他的朋友们》是著名作家浩然的第三子梁秋川先生,通过浩然生前的日记以及友人之间的书信,叙述浩然一生与文坛作家、农民兄弟、读者、学生以及合作过的出版机构之间的往来,是一部作家浩然友情的全记录,真实再现了作家浩然为人处世的风格,对研究浩然的生平具有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
作者简介
梁秋川,著名作家浩然三子,祖籍冀东。出生于六十年代初期,1984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律专业。曾先后在北京市公安局、北京郊区旅游实业开发公司等单位工作。目前从事浩然先生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工作。已由团结出版社出版专著《曾经的艳阳天 我的父亲浩然》,并在《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文艺报》《中国政协》《北京日报》《传记文学》《文史资料选辑》《深圳晚报》《世纪》《读书台》等多种大型报刊上发表有关浩然先生的文章。
目录
一生的农民兄弟――萧永顺
亦师亦友――翟向东
不“打”不相识――刘绍棠
45年的老朋友――常庚西
尺素尽显兄弟情――杨啸
相逢恰是少年时――曹继铎
张峻:低谷期帮扶浩然的那个人
伯乐周雁如
仗义执言贾玉江也
浩然的文学指路人――萧也牧
郭小川:是领导更是朋友
天涯若比邻――沈仁康
李克明:从合作伙伴到知己好友
叶圣陶:长达三十年的忘年交
张志民:患难之交
父亲的编辑朋友――周艾文
父亲永远的遗憾――周立波
故交刘怀章
给庄户人编故事的秀才――赵树理
“顶天立地”――贺敬之
北戴河海岸的《雪浪花》――杨朔
相见恨晚的同乡至交――管桦
李学鳌:永远活着的“红五类”
从未言谢过的导师――巴人
最可爱的人――魏巍
经过特殊岁月考验的友情――杨沫
神交四十年――柳青
父亲的上海朋友――胡万春
《艳阳天》的第一责编――郭卓
西沙烽烟共死生――张永枚
“大道”与“大刀”――父亲浩然与郭澄清
永留记忆中的老诗人――李季
《金光大道》的接生婆――马贵民
责编书目最多的编辑至交――刘国玺
合作化运动中闻名全国的女劳模――吕玉兰
写农村生活的一员老将――马烽
相逢何必曾相识――孙谦
感情至深的军旅诗人――胡世宗
父亲浩然敬佩的日本朋友――伊藤克
“切而不密”的东北汉子――丁仁堂
一幅赝品引发的友情――张昌华
杨屏:是学生更是朋友
父亲浩然与费孝通
年轻的知音――赵秀忠
费玲英:倔强的老朋友
刘国震:燕赵大地上的仗义执言者
最真诚、最可信赖的朋友――读者
改编、出版连环画最多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君子之交的《鸭绿江》
终生难忘的《红旗》经历
敬老爱老――父亲浩然与五保老人们
后记
摘要
一生的农民兄弟――萧永顺
父亲浩然有许多朋友,朋友中的农村基层干部和普通农民又占着相当大的比例。在这些众多的农民朋友中,有的因为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种种原因,后来断了联系;有的则是断了联系后,在几年,或几十年后又重新建立起联系;有的则是自从相识,成为朋友后,就一直没有中断过交往,将友谊保持到生命的终了,萧永顺就是父亲这样的一个朋友。
萧永顺出生于1925年,比父亲年长7岁,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他出生在穷苦农家,旧社会做过讨饭的花子,当过财主的小半活,给有钱人干过织布的佣工。他还是抗日战争期间的老民兵,1947年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年多的紧张而艰苦的战斗生活,使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锻炼成一个有觉悟的战士。在部队,他立过三次战功,受到过多次奖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作为荣军回到家乡参加农业生产后,又在地方党组织的关怀和领导下,组织乡亲们成立了全乡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他从一个战斗英雄变成了率领众乡亲,朝着共同富裕的美好目标奋斗拼搏的一条好汉。几年后,在他的率领下,焦庄户村北的万亩荒山接近绿化,桃杏苹果和各种柴树茂密成林;村周围那昔日的胶泥地经过土壤改良,变成沃野;畜牧事业大大发展;村子里面貌一新;新瓦房一层连一层,食堂、托儿所、敬老院、俱乐部等等应有尽有……
萧永顺的家乡就是有名的京郊顺义焦庄户村。焦庄户位于北京城东北60公里外的燕山余脉歪坨山下,东南接唐洞村,西北靠大北坞,因姓而得名。在战争年代,焦庄户人依靠地道同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而又艰苦卓绝的斗争,给了敌人无情的打击;因而他们受敌人的摧残也最重。1948年11月10日被解放区冀东十四分区授予“人民第一堡垒”的光荣称号。焦庄户地道战遗址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名闻遐迩,与父亲浩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54年6月1日,22岁的父亲从通县(现为通州区)专区地委党校调到《河北日报》,成为驻通县记者站一名年轻的新闻记者。那时,顺义还是隶属于河北省通县专区的一个县,因而自然也就包含在父亲的工作范围之内。
1954年10月,父亲来到顺义县(现为顺义区)采访,当时的县委办公室主任吴国柱接待了他。吴国柱听了父亲的采访计划后提供了两条线索:一是离着箭杆河源头很近的荣各庄,那里有一位老劳模,把互助合作工作开展得很出色,全村百分之九十的农民都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一是在该县最东北边紧靠大山的焦庄户村,村长萧永顺是一位打过仗、负过伤的复员荣军,他跟村支书比赛似地带领山民们搞互助合作组织,这会儿正进行小社并大社的酝酿和磋商,并且干得有声有色。吴国柱最后告诉父亲,两个村都属于优选典型,都是县委领导抓发展互助合作的重点,但是焦庄户不如荣各庄有名气;到哪儿去采访,由父亲自己决定。
如同天生的缘分,听完吴国柱主任的简要介绍,父亲立即就对焦庄户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对那个复员的荣军产生出强烈的好奇心,所以他不假思索地选定了焦庄户作为这次采访的对象,而且吃过午饭就马上动身前往。
焦庄户距县城六十华里,一路上不是沙窝就是坡岗,加上老北风扬沙撒土,不仅施加阻力而且迷眼,非常难走。有很多地段自行车无法骑行,只能推着一步步吃力地跋涉,尽管那时父亲年轻,才22周岁,但也累得连呼哧带喘。虽然天气寒冷,汗水却顺着他的两腮往下淌,沿着脊梁背往裤腰里流,直到太阳大平西,才艰难地赶到怀抱河水、背靠山峦的焦庄户。
那时的焦庄户饱经贫困折磨和战争蹂躏,呈现出一幅破旧、瘫痪、没有生气的景象。街上没有一道整齐的墙壁,没有一座像样的房屋。石头院墙断的断,坍的坍。坯垒的住房,又低矮,又破烂。有几间古老的砖座瓦顶的屋子,跟一些孤零零地立着的房岔子掺在一起,更点缀出村庄的残败和苍凉。父亲在这样的情景中来到焦庄户,成为踏上这块英雄土地上的第一位新闻记者。
那时的记者,是一种很受人们尊敬的职业,走到哪里都会受到真诚的欢迎。当父亲浑身被汗水浸透,满怀热情地踏上这块英雄的土地上时,没想到竞在焦庄户这个小村庄,在复员荣军、农业生产合作社主任萧永顺这么个小人物面前遭到了冷遇,碰了个软钉子。当正在村里的区委副书记老崔把父亲领到热气扑面的屋里时,萧永顺正四仰八叉地躺在土炕上呼呼大睡。他被叫醒后,只瞥了父亲一眼,连招呼都没有打,就又翻过身去接着睡。老崔跑到街上买纸烟,父亲只得闷坐在一旁,独自看起自己随身携带的书籍。直到老崔转回来,再次把萧永顺叫醒,他才冷冰冰地问了父亲一句从哪儿来,抓起壶倒了一杯凉茶水,放到父亲身旁的炕桌上。
萧永顺这般的冷淡态度,使父亲感到犹如一瓢冷水泼向自己滚烫的心,他自从当了记者后还从未受到过如此的冷遇,虽然心里极为恼火,可又不便发作,只好在心里憋着气,于是采取了以冷对冷的办法,在此后的三天里,都没有跟萧永顺正面说上一句话。
尽管父亲在萧永顺那里遇到了冷遇,但在当天夜间,还是参加了并社讨论会。小油灯在人群中跳跃着,那些农村的共产党员们虽然在高山上劳作了一整天,但是讨论起并社的问题时,情绪还是那样的饱满高涨。在热烈的争论中,人们心中火热,身上也不觉出了汗,许多人都脱光了膀子,父亲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也不自觉地加入到其中。
这个会给予了父亲很多启示,使他认识到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复杂性;也使他认识到农村的党员干部无穷无尽的智慧,他们能从这千变万化的复杂中找出最合理、最能使人满意的办法来。
有这些党员干部,这些热情的同志们,只要自己能够紧紧地依靠他们,团结他们,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么,还会有什么难办的事情呢?还会有什么任务不能完成呢?父亲心中刚下乡来时那种紧张、沉重的心情似乎一去不返了。
夜是沉静的,也许是因为过度的兴奋,躺在炕上的父亲许久不能人眠。他听着窗外的风声,看着星斗的闪耀,一次又一次命令自己赶快入睡,明天好能继续工作。P1-3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