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侯麦传

侯麦传

  • 字数: 61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法)安托万·德·巴克,(法)诺尔·艾柏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565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60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你可曾知道他生前拍摄的二十五部长片,在法国和世界各地共吸引超过百万人次观影?他的电影充满浓厚的文学和哲学味道,充满对人生的敏锐观察和细微捕捉。你是否知道在埃里克·侯麦这个化名背后,隐藏着另一个名叫莫里斯.谢赫的男子?他低调、神秘,过着一种平行生活,总是喜欢藏匿在其电影作品背后。他母亲临去世前都还以为儿子是一名中学老师。
你是否知道对于绝大多数电影作品,他都亲自参与编剧、导演和剪辑?侯麦可以说是新浪潮导演中最贯彻“作者电影”的一位,被法国电影界称为“最自由的导演”。
这是迄今为止内容最详实的一本侯麦传记,描述一位生活严谨的唯美主义者、虔诚的天主教徒、《电影手册》主编与电视片制作人、对政治运动冷眼旁观的公民、法国大革命前旧制度的缅怀者……
2010年去世之后,侯麦留下的一百四十箱、多达两万份的资料成为撰写本书的主要素材。读者可以透过这本厚达六百多页的巨著,深入了解这位充满矛盾、拥有复杂人格的全方位艺术家。
目录
推荐序 神秘:侯麦电影与人生的全部表达
序言 谜一样的“大莫莫”
第一章 莫里斯·谢赫的青年时代 1920—1945
第二章 从谢赫到侯麦 1945—1957
第三章 在《狮子星座》下 1959—1962
第四章 《电影手册》时期 1957—1963
第五章 实验室时期1963—1970
第六章 四个道德故事 1966—1972
第七章 关于德国与教学活动 1969—1994
第八章 寻找帕西法尔的足迹 1978—1979
第九章 六部喜剧与谚语 1980—1986
第十章 城市的侯麦与乡村的侯麦 1973—1995
第十一章 光影四季 1989—1998
第十二章 拍摄历史 1998—2004
第十三章 冬天的故事 2006—2007
第十四章 病痛折磨 2001—2010
注释
电影目录
所选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莫里斯·谢赫的青年时代 1920—1945 埃里克·侯麦,原名莫里斯·亨利·约瑟夫·谢赫(Maurice Henri Joseph Scherer),1920年3月21日出生于图勒。其父亲家族来自阿尔萨斯,家族的主要分支过去居住在莫尔塞姆以西20公里处的斯蒂,位于孚日山脉脚下,上莱茵省的丘陵地带。自19世纪中叶以来,当地男性多从事手工业,经营葡萄酒生意或从事兵工业。往前追溯,历史更悠久的传统行业是马蹄铁匠,例如莫里斯·谢赫的祖辈。家族的次要分支居住在洛林地区,分布在摩泽尔省的萨兰堡和拉夫里姆博尔之间。1870年法国战败,阿尔萨斯—洛林并人德意志帝国,谢赫家族中为数不少的爱国天主教徒移居法国境内。莫里斯的祖父劳伦·谢赫(Laurent Scherer)是一名兵工匠人,在位于苏亚克区的国家兵工厂找到工作,从此定居图勒。他的妻子安托瓦内特·维埃勒(Antoinette Vialle)是一名洗衣女工,出身于土生土长的图勒家庭。德西雷·安托万·路易(Desire Antoine Louuis)是劳伦·谢赫的独子,生于1877年,1914年复员后在市政府做办公室主任,一直是家中主要经济来源。1919年母亲去世后,德西雷与让娜·玛丽·蒙扎(Jeanne Marie Monzat)相识并结婚。让娜比他小九岁,是科雷兹一户人家的小女儿,她有三个姐姐,祖父在圣默克桑有一座农场。让娜的父亲1850年生于图勒,在财政部担任公证员,他们与谢赫家住在同一条街。 图勒生活 婚后不久,两人买下一座老房子。房子地势很高,俯瞰科雷兹河岸,典型的17世纪末风格。两个儿子就在那里出生,莫里斯生于1920年,雷内则是1922年。这是个中产阶级家庭,相比于出身普通的父母一代(父亲来自手工业家庭,母亲来自农业家庭),谢赫夫妇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及至长子莫里斯出世,德西雷-谢赫已年近四十五,身体孱弱,性格多虑易躁。他在政府做普通文职,担任手工业及商业局负责人,因此妻子无需工作,可以全心抚养两个儿子。“我们家算不上富有的资产阶级”,雷内·谢赫(Rene Scherer)说:“不过我们有点家财,有栋房子,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最关键的是非常传统。这个家庭没有复杂历史,也未被卷入历史漩涡。”谢赫家的传统结合了天主教的行为规范和清教的道德影响。图勒的政治风气一贯温和偏左,对激进社会主义的支持延续到1940年代。生活在此的谢赫一家倾向于保守主义,但从没有特别倾向。他们的观点有正统主义的印迹,尤其在政治和宗教方面。在家庭文化方面,他们受日耳曼文化影响,然而有1870年遭受占领的耻辱记忆在先,理性层面上反对德意志帝国,这种抵制态度及至30年代恐怖政权上台后又转移到希特勒身上。尽管如此,父亲德西雷还是因为姓氏当中的辅音而受到流言攻击(译注:谢赫姓氏Scherer含有sch,该辅音常见于德语名)。人们控诉谢赫是“普鲁士”,甚至称他是潜入省政府的“内鬼”。这在昂热·拉瓦尔(Angele Laval)的笔下曾有记载,她是图勒有名的告密者,1920年代写过一大批匿名信。亨利-乔治·克鲁佐(Henri-Georges Clouzot)后来以此为原型拍摄了影片《乌鸦》。 谢赫夫妇十分关心两个孩子的未来,为他们的教育倾注了很大精力。蒙扎家的三位姨妈(让娜的姐姐们)个性很强,她们都是私立学校的教师,大姐和二姐在圣玛丽一贞德小学教授法语,三姐在赛维涅小学任教。“马蒂尔德姨妈”年纪最长,她是地区协会负责人,又负责《回声报》的专栏,在当地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年纪最小的姨妈有三个女儿,雷吉娜、热纳维耶芙和伊利亚纳。三姐妹和谢赫兄弟关系十分亲密,既是表亲,又是童年和少年时期的玩伴。 这个小家族的成员都住在巴里埃尔街95号。这条坡度很陡的小巷位于教堂前面,他们的房子背靠山丘,共有六层,门面较窄,外墙刷成白色,两侧各有一座风格与之相同的房子。两位单身的姨妈住最上面两层。底层的门面是一间鞋铺,从店面往上数,底边两层住的是谢赫一家四口。中间那层,也就是四楼,打开门就是屋后的小花园。园子分为三个不同高度的圆形平台,覆满绿植。院墙之外,一条小径往市镇高处延伸,再走一会儿便到莫里斯和雷内就读的埃德蒙-佩里耶中学。莫里斯于1940年代初写下一段文字,描述这条上学的路“不经由埃斯基罗尔桥也能越过科雷兹河,爬上对面同样陡峭的坡地……”大房子里面逐渐堆满两个男孩的玩具和物件。他们共用一间卧室,把屋顶阁楼变成玩耍场地。无人照料的花园杂草丛生,也是兄弟俩共同度过青少年时期的重要场所,很早便激发了他们对自然的兴趣。往房屋前面望去,脚下是科雷兹河,对面山岭上树木茂密,森林一直延伸向远方。埃里克·侯麦后来回忆道:“小时候,我家紧挨着河,岸边有个码头,旁边有块地,过去是耶稣会社区[……],我们称为‘废墟’。住在周边的小孩经常去这片‘废墟’玩耍,尤其是‘混小子们’。因为在这座市镇上,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存在微妙的差别:虽然他们的房屋挨在一起,但当我还是小孩的时候就能分辨出来。我知道资产阶级家里地板是打蜡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