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论语点睛

论语点睛

  • 字数: 6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社
  • 作者: 余东海 著
  • 出版日期: 2016-12-01
  • 商品条码: 97875057383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99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仁本主义的世界观、价值观、政治观和历史观,立足儒家中道立场,为《论语》注释、试译和疏解,以此阐明儒家真精神。注释和试译是为方便读者,疏解即点睛部分,或阐本义,或发议论,或臧否人物,或就文论事论理,或借题发挥、引而申之,或引证他人著述加以己意评析,不一而足。本书注释集朱熹《论语集注》、钱穆《论语新解》之长的同时,参考了《论语集释》中的各家注释,还参考了其他十余种相关书籍及论文。一册在手,精华毕览,传道解惑,尽在其中。
作者简介
余东海,原名余樟法,当代儒者。他站在儒家中道立场,旗帜鲜明地弘扬儒家精神,其思想多有经典依据,别具特色。同时汲取了佛家、道家的营养,古今荟萃,归结于仁本思想之下。已出版《大人启蒙读本》《四书要义》等儒学系列。
目录
自序学儒乃大丈夫事1
(上)
第一章学而篇1
一、快乐的哲学1
二、从孝悌开始4
三、巧言令色鲜矣仁5
四、每天自我反省6
五、儒家政治之道8
六、良知修炼秘诀10
七、做人的根本11
八、交友以忠信为主13
九、慎终追远,提升民德15
十、温良恭俭让16
十一、三年无改父之道18
十二、礼之用,和为贵19
十三、退而求其次20
十四、好学君子当如是22
十五、贫而乐,富而好礼24
十六、应担心什么,不担心什么25
第二章为政篇27
一、北辰所居众星拱27
二、一言可蔽诗三百29
三、德治30
四、夫子一生年谱,千古作圣妙诀32
五、依礼尽孝34
六、让父母放心35
七、孝养父母贵在敬36
八、尽孝难在颜色悦37
九、大智如愚的颜回39
十、知人之明和观人之法40
十一、温故知新可为师42
十二、君子不要工具化43
十三、行在言先,言随行后44
十四、道义集团与利益集团46
十五、学和思双管齐下47
十六、当心异端的危害48
十七、老老实实就是智49
十八、言寡尤,行寡悔51
十九、何为则民服?52
二十、提升国民道德的法门53
二十一、孝友与政治贯通55
二十二、人而无信行不通56
二十三、礼制因时而异,原则万古不易57
二十四、祭非其鬼与见义不为59
第三章八佾篇61
一、是可忍,孰不可忍61
二、优选的非礼是政治非礼62
三、道德与政治的关系63
四、礼制的根本65
五、夷狄有君不如无66
六、季氏敢僭窃,冉有不能救67
七、君子无所争68
八、巧笑倩兮,美目盼兮70
九、君子之言,信而有征71
十、禘祭的道理72
十一、禘祭的作用73
十二、祭神如神在74
十三、获罪于天无所祷76
十四、礼制的典范77
十五、子入太庙每事问78
十六、贵在准确不在力79
十七、你爱羔羊我爱礼80
十八、误会总是难免的81
十九、正常的君臣关系82
二十、快乐悲哀都不要过分83
二十一、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84
二十二、管仲小器85
二十三、音乐的美妙87
二十四、天将以夫子为木铎88
二十五、尽美尽善的追求90
二十六、为人为政抓根本91
第四章里仁篇93
一、天下第一宅93
二、安仁和利仁94
三、爱所当爱,恶所当恶96
四、能志于仁自无恶98
五、造次颠沛必于是99
六、只要努力就有力100
七、观过知仁102
八、朝闻夕死真无憾103
九、恶衣恶食又何妨104
十、无适无莫唯道义106
十一、君子小人各有所怀107
十二、利益主义要不得108
十三、礼让为国110
十四、做好你自己111
十五、万法归一,一归万法112
十六、义利之辨114
十七、贤不贤都是我师115
十八、父母有错怎样劝117
十九、游必有方118
二十、父母年龄不可不知120
二十一、躬行为贵121
二十二、约束自己错误少123
二十三、发言要谨慎,行动要敏捷124
二十四、德不孤125
二十五、理当劝告勿啰嗦126
第五章公冶长篇129
一、坚守正道两君子129
二、好个君子宓子贱130
三、瑚琏之器131
四、何必定要好口才?133
五、信心不足不出仕134
六、子路还有待裁剪135
七、三君子各有千秋136
八、颜回真高明,子贡也难得138
九、听其言而观其行139
十、无欲则刚140
十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42
十二、性与天道的奥秘143
十三、行者子路144
十四、孔文子为什么谥文145
十五、子产具有四美德147
十六、善与人交晏平仲148
十七、臧文仲的不智之举150
十八、令尹子文够忠,陈文子够清151
十九、考虑两遍就可以152
二十、宁武子愚不可及154
二十一、我家乡的弟子们155
二十二、不念旧恶的伯夷叔齐157
二十三、微生高不直158
二十四、四种表现很可耻159
二十五、弟子们各言其志161
二十六、自讼163
二十七、学习的重要性164
第六章雍也篇166
一、冉雍可当大领导166
二、颜回的两大道德特色168
三、君子周急不继富170
四、英雄不怕出身低171
五、长住仁宅的颜回173
六、子路、子贡和冉求174
七、闵子骞辞官176
八、世事难免有例外177
九、孔颜之乐的奥秘178
十、不要画地自限179
十一、君子儒与小人儒181
十二、澹台灭明的君子风182
十三、有功不居真厚德183
十四、祝之佞和宋朝之美185
十五、走路就要走大路186
十六、君子文质彬彬188
十七、罔之生也幸而免189
十八、为学的三个层次190
十九、上士、中士和下士191
二十、对鬼神的态度192
二十一、仁者和智者194
二十二、齐逊于鲁,鲁离了道195
二十三、觚哉之叹的深沉197
二十四、君子不是好欺的198
二十五、博文约礼双重修养199
二十六、子见南子又何妨200
二十七、世间难得是中庸202
二十八、自立立人,自达达人203
第七章述而篇205
一、述而不作,信而好古205
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07
三、孔子之忧208
四、孔子闲居的时候209
五、孔子久不见周公210
六、志道据德依仁游艺212
七、有教无类,诲人不倦213
八、孔子的教育方法215
九、恻隐之心的礼节表现216
十、赞扬颜渊,批评子路217
十一、对待富贵的态度219
十二、孔子特别慎重的三件事220
十三、音乐的境界222
十四、父子争位和兄弟让位224
十五、孔颜之乐乐无穷225
十六、孔子学《易》序《易》226
十七、诗书执礼用雅言228
十八、孔子的自画像229
十九、好古敏求即天才230
二十、不语怪力乱神232
二十一、三人行必有我师233
二十二、道德自信何其坚234
二十三、夫子一切无隐瞒235
二十四、孔门四教237
二十五、难得见到有恒者238
二十六、仁及禽兽何况人240
二十七、择善而从,多见而识242
二十八、与其进不与其退,与其洁不保其往243
二十九、只要真想要,你就能得到244
三十、孔子的庆幸245
三十一、唱好歌和好唱歌247
三十二、自憾无缘行王道248
三十三、八字真言250
三十四、孔子的祝祷251
三十五、两害相权取其轻252
三十六、坦荡荡和长戚戚254
三十七、孔子的神态255
第八章泰伯篇257
一、泰伯三以天下让257
二、恭慎勇都有礼配合258
三、而今而后可以免了260
四、曾子临终之言261
五、曾子之友263
六、好大的君子人264
七、君子当如是266
八、诗起礼立乐完成267
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269
十、掌握一个度271
十一、千万不要骄傲和鄙啬272
十二、不把心思转到俸禄上274
十三、儒者的出处行藏275
十四、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277
十五、音乐的盛宴279
十六、孔子讨厌三种人280
十七、仿佛赶不及,又怕丢失了281
十八、伟大的舜禹282
十九、伟大的尧帝283
二十、圣贤君子集团285
二十一、无可挑剔的大禹287
第九章子罕篇289
一、利风不可长,仁性不可轻289
二、达巷党人的赞美290
三、从众和违众292
四、孔子杜绝四种病293
五、孔子的文化自信294
六、天纵之将圣296
七、中庸之道的运用297
八、深沉的叹息298
九、细节之中见大德300
十、颜回的赞叹301
十一、子路好心办坏事302
十二、孔子等待识货者304
十三、君子所居自无陋305
十四、雅颂各得其所306
十五、孔子的谦诚308
十六、逝者如斯夫309
十七、好色原不妨,好德最难得311
十八、命运掌握在你手上312
十九、说不尽的理,听不厌的话313
二十、孔子对颜回的痛惜314
二十一、苗而不秀,秀而不实315
二十二、后生可畏316
二十三、法言和巽言318
二十四、坚定的意志319
二十五、没有它不行,仅有它不够321
二十六、儒家的圣树322
二十七、不惑不忧不惧323
二十八、儒家的权道325
二十九、何远之有327
第十章乡党篇329
一、在乡在朝表现不同329
二、说话神态看对象330
三、接待外宾的表现331
四、恭恭敬敬入公门332
五、不同场合不同表现334
六、穿衣有学问335
七、斋戒的注意事项337
八、饮食的注意事项338
九、坐席要端正340
十、孔子参加乡礼340
十一、与人交往之诚341
十二、人本主义342
十三、事君之礼344
十四、交友之道345
十五、道在伦常日用中347
十六、注意坐车安全349
十七、时之义大矣哉350
(下)
第十一章优选篇353
一、优选和后进353
二、孔门四科354
三、德智第一的颜回356
四、孝道典范闵子骞357
五、明哲谨慎南宫适359
六、颜回好学,不幸早亡360
七、对待非礼的请求362
八、颜回死了363
九、孔子哭了365
十、反对厚葬颜回366
十一、关于人神关系368
十二、孔门弟子各有气象370
十三、不说则已,一说就准371
十四、已经登堂,尚未入室372
十五、过犹不及373
十六、冉求非吾徒375
十七、四君子的弱点376
十八、颜回屡空和子贡屡中378
十九、也不错,很不够379
二十、别被表象所迷惑381
二十一、因材施教,应病与药382
二十二、师徒情深383
二十三、大臣和具臣的区别385
二十四、学而优,才能仕386
二十五、四门生各言其志388
第十二章颜渊篇391
一、克己复礼天下仁391
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93
三、仁者说话特慎重394
四、不忧不惧真君子395
五、四海之内皆兄弟396
六、浸润之谮,肤受之愬398
七、民无信不立399
八、本质与现象的关系401
九、小河有水大河满402
十、怎样崇德辨惑404
十一、君臣父子405
十二、片言折狱无宿诺407
十三、认真审理案件,追求无讼境界408
十四、居之无倦,行之以忠410
十五、成人之美与成人之恶412
十六、从上梁正起414
十七、天下有道则天下无贼416
十八、德风德草418
十九、闻人与达人419
二十、崇德修慝辨惑421
二十一、仁者爱人,智者知人422
二十二、交友之道424
二十三、以文会友,以友辅仁426
第十三章子路篇428
一、先之劳之而无倦428
二、为政三要429
三、正名的重要431
四、在位君子焉用稼433
五、《诗经》的作用434
六、领导者的表率作用436
七、鲁卫之政如兄弟438
八、知足的卫公子荆439
九、庶之富之教之440
十、孔子一年而可,三年有成442
十一、善人为邦百年443
十二、王者世而后仁445
十三、正人先正己446
十四、政务与事务的区别447
十五、一言兴邦,一言丧邦449
十六、近悦远来450
十七、为政两大忌452
十八、父子互隐亦直德453
十九、仁德的三种表现455
二十、最差的士,不错的人456
二十一、退而求其次458
二十二、没有恒心,啥都不成460
二十三、和而不同君子风461
二十四、两种公论463
二十五、两种类型的领导465
二十六、君子小人风度异466
二十七、通往仁境四条路468
二十八、士的两大特征469
二十九、有文事必有武备470
三十、以不教民战,是抛弃他们471
第十四章宪问篇473
一、原宪的风度473
二、“四个不行”不容易474
三、士莫怀居476
四、有话好好说477
五、有德者必有言479
六、尚德君子南宫适481
七、你的仁德成熟否482
八、爱之必劳忠必诲483
九、子产为政484
十、子产和管仲485
十一、贫而无怨不容易487
十二、优为赵魏大老,难为滕薛大夫489
十三、何谓成人490
十四、时然后言,乐然后笑,义然后取492
十五、臧武仲要君493
十六、齐桓公和晋文公494
十七、管仲如其仁496
十八、大人格与小人格497
十九、公叔文子有三善499
二十、卫灵公无道而能不丧500
二十一、大言不惭为之难502
二十二、孔子请讨陈恒的意义503
二十三、事君之道,勿欺而犯504
二十四、上达与下达505
二十五、为己和为人506
二十六、蘧伯玉的自省精神508
二十七、思不出其位509
二十八、言过其行,君子耻之511
二十九、三达德512
三十、孔子也方人513
三十一、不怕别人不知,只怕自己不行514
三十二、既不乱猜疑,也不上大当516
三十三、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517
三十四、骥称其德518
三十五、以直报怨最恰当519
三十六、世莫吾知尚有天521
三十七、道之行废自有命522
三十八、惹不起,躲得起524
三十九、作者七人525
四十、知其不可而为之526
四十一、道不相同难为谋527
四十二、君主居丧,三年不言528
四十三、上好礼则民易使530
四十四、修己安人大不易531
四十五、无礼的老头子532
四十六、无礼的孩子533
第十五章卫灵公篇535
一、君子固穷,小人斯滥535
二、一贯万法,万法归一537
三、优选的知识539
四、无为而治的典范540
五、四字真言,通行天下542
六、史鱼和蘧伯玉543
七、失人失言皆不宜544
八、明哲保身和杀身成仁545
九、磨刀不误砍柴工547
十、集传统之美,开时代之新548
十一、君子有远虑549
十二、好色人性之常,好德君子之范551
十三、知贤不举如窃位553
十四、责己从严,责人从宽555
十五、不曰如之何,吾末如之何556
十六、小慧小辨要不得558
十七、君子四德559
十八、知不知我一样嚣560
十九、天生我德必有名562
二十、求人不如求己563
二十一、不争不党真君子564
二十二、重言论不唯言论566
二十三、天下之德此好看567
二十四、王亮登车无劣马569
二十五、有疑存疑,不知则阙570
二十六、忍之义大矣哉571
二十七、众恶必察,众好必察573
二十八、弘道与弘人574
二十九、过而改之即大善576
三十、学习学习再学习577
三十一、谋道和谋食,劳心和劳力579
三十二、知及仁守,庄而有礼580
三十三、不可小知可大受581
三十四、仁之利益大矣哉583
三十五、让不让584
三十六、贞而不谅585
三十七、先工作后工资586
三十八、广大教化主587
三十九、不相为谋,不妨并行588
四十、尚理不尚辞590
四十一、某在斯591
第十六章季氏篇592
一、《论语》中最长一章592
二、政治秩序的重要性596
三、危亡之兆598
四、益友和损友599
五、益者三乐,损者三乐600
六、侍奉君子当心三种过失602
七、君子三戒603
八、君子三畏605
九、有生而知之者吗606
十、君子九思608
十一、曾经听说无缘见609
十二、荣义不荣势611
十三、陈亢问一得三612
十四、国君妻子的称谓613
第十七章阳货篇614
一、阳货见孔子614
二、儒家的人性论616
三、上智不退,下愚不进617
四、开弟子的玩笑619
五、公山弗扰以费畔620
六、恭宽信敏惠621
七、我不是空挂着的葫芦623
八、六种品德六弊端624
九、诗之大用626
十、正始之道,王化之基629
十一、本质和形式630
十二、色厉内荏似小偷631
十三、对乡愿的厌恶632
十四、德不弃人人自弃634
十五、患得患失的鄙夫634
十六、古今同病不同状635
十七、略636
十八、孔子厌恶的东西636
十九、妙不可言强为言637
二十、孔子不见孺悲640
二十一、关于三年之丧641
二十二、无所用心最不堪643
二十三、君子尚勇更尚义644
二十四、君子厌恶的人645
二十五、女子与小人646
二十六、孔子的自叹648
第十八章微子篇650
一、殷有三仁650
二、和圣柳下惠651
三、你若无心我便休653
四、见几而作孔子行654
五、楚狂歌而过孔子655
六、鸟兽不可与同群656
七、洁身切莫乱大伦658
八、无可无不可659
九、乐师们纷纷逃离661
十、周公的教导662
十一、周代有八位名士663
第十九章子张篇665
一、士能如此亦庶几665
二、士人的通病666
三、两种交友之道668
四、大本若确立,小道亦无妨669
五、好学的两大表现670
六、八个字成就仁德671
七、学习的目的672
八、对待过错的态度674
九、君子三变675
十、信任宽容都重要676
十一、大德和小德677
十二、子游子夏各有侧重678
十三、入仕的正途680
十四、丧不可不哀,不要过哀681
十五、子游很难得,还不够682
十六、尽情表达悲哀时684
十七、孟庄子之孝685
十八、民众多罪,责任在上686
十九、君子恶居下流687
二十、君子之过如日食688
二十一、圣人无常师689
二十二、大美大富在孔门690
二十三、仲尼难逾如日月691
二十四、天高地厚江海深692
第二十章尧曰篇695
一、历圣相传的中道695
二、尊五美,屏四恶697
三、君子有三知,知命最重要69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