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决不,决不,决不放弃 英国航母折腾史 1945年以后

决不,决不,决不放弃 英国航母折腾史 1945年以后

  • 字数: 59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 作者: (英)大卫·霍布斯(David Hobbs)
  • 出版日期: 2020-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39292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62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16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一支日渐没落的舰队为什么值得关注?因为英国海军近来成了我们“心理投射”的对象:一方面,中英两国在同一个月进入了“双航母时代”;另一方面,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航母舰队的体量规模和国际地位,将和战后鼎盛时期的英国相仿。
对*二艘航母刚刚服役不久的中国来说,这本书深具启发意义。作者不仅揭示了航母能为一个大国赢得什么,而且讨论了应该怎么建造航母、什么样的航母才好。更进一步,书中还详细讲述了在局部冲突、海外护侨、联合护航、区域维稳、反恐战争中,应该如何正确、有效、划算地使用航母,以微小代价换取可观的国家利益。作者提到的种种事务,一些我国已然投入其中,另一些也终究无法避免。
除了提供珍贵的经验之外,本书也树立了典型的“反面教材”,包括英国海军部和国防部频频决策失误,空军和海军之间互相倾轧,半吊子政客目光短浅又抠门、总是把裁军“黑手”伸向航母舰队,等等。作者用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只有不放弃、不折腾、不小气,才能建设一支堪当大用、可以为国家和纳税人赢得应得之物的海军。
内容简介
1945年时,英国海军拥有一支以9艘航母为核心的强大打击舰队。然而,由于英国海军自己瞎折腾,再加上空军总在脚下使绊子、各路政客频频挥舞裁军“大砍刀”,这支舰队一步一步走向没落,甚至陷入了没有一艘航母可用的尴尬境地。好在天无绝人之路,经过一阵人仰马翻的忙活之后,“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艰难服役,英国可算要进入 “双航母”时代了。虽然历史不堪回首,但英国航母在数十年的征战中还是有上佳表现的。二战之后,有不少“砖家”预言,核武器的出现让常规武器接近过时了,特别是容易遭到攻击的航母。然而,在为数众多的军事行动中,比如第二次中东战争、干涉印-马战争、马岛战争、海湾战争、干涉南斯拉夫内战等,航母都毫无悬念地充当了“顶梁柱”和“急先锋”。很多时候,英国政府出于“又当又立”的考虑不能随便动用武力,派出航母是他们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英国海军发明了很多对现代航母至关重要的设备,比如斜角飞行甲板、蒸汽弹射器、光学助降镜,正是这些不太起眼的“小改进”奠定了现代航母的基本形态。当然,他们也用航母开拓了很多新颖的战术和战法,例如直升机两栖突击、地区反恐、局部反骚乱,等等。本书讲述的正是1945年到2015年这70年间,英国航母和舰载机研制、建造、服役、作战的故事,这不仅是一部糟点满满的“黑历史”,更是一部英国航母部队“屡败屡战”的奋斗史、抗争史。
作者简介
大卫·霍布斯:一名深爱航母的舰载机飞行员——在英国海军服役33年,上过7艘航母,驾驶过“猎人”战斗机、“塘鹅”预警机、“威塞克斯”直升机,拥有800次起降经验,对航母作战和舰上生活了如执掌。一个经验丰富的国防部官员——曾供职于英国国防部海军分部,验收过“无敌”号,参与过AV-8项目,为马岛战争组建过航母参谋团队,了解很多鲜为人知的英国海军轶事和国防部“黑历史”。一位著作等身的海军历史学家——退役后先后进入海军历史处和舰队航空兵博物馆,并担任过馆长一职,著有《英国太平洋舰队》《海军航空世纪》《英国航母设计、发展、服役史》等众多大部头作品。
谭星,军事作家,对海军航空兵和航空母舰的发展史有深入研究,曾发表《很好应急品:太平洋战争中的美军轻型航母》《铜墙铁壁:二战美国海军的雷达防空》等文章,著有《全甲板攻击:战火中成长的美国航母》一书。
目录
中译本序
前言
致谢
第一章 人手、舰队和变局
第二章 帮扶英联邦海军
第三章 发明、创造,新型飞机与改造军舰
第四章 冷战、北约和中东
第五章 参加王室活动和激进国防评估
第六章 苏伊士运河危机
第七章 新装备和新一轮国防评估
第八章 直升机与直升机母舰
第九章 东征西讨
第十章 又一代新飞机
第十一章 婆罗洲丛林的奇幻之旅
第十二章 英国核威慑与海军部的终结
第十三章 CVA-01取消了
第十四章 航空母舰部队的衰落
第十五章 战斗力、贝拉巡逻、亚丁和伯利兹
第十六章 小型航母与垂直降落
第十七章 南大西洋战争
第十八章 十年征战
第十九章 新的国防评估、航母和飞机
第二十章 若干思考
参考文献
摘要
     第一章 人手、舰队和变局 对英国皇家海军而言,其太平洋舰队(British Pacific Fleet,缩写为BPF)1945年对日本战略目标、工业设施、军事设施和海军目标卓有成效的打击意味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这体现在诸多方面。首先,太平洋舰队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本土,而且在人力和装备利用方面展现出了良好的经济性,这个优势是英国其他任何打击力量都不具备的。战后的英国政府由此意识到,一旦有需要,英军接近可以用经济上可承受的方式来实现1945年之后那些难以确定的全球战略利益。其次,除了舰队自身可以密切配合美国军队作战之外,英国太平洋舰队还可以利用英联邦国家的战争潜力服务于各国的共同利益。在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已经初见眉目之时,这些因素和舰队自身的有效战斗力同样重要。再次,飞机即将成为舰队战斗力的核心,对航空兵的光辉战史稍有了解的人都会预见到海军航空兵在战后时代的光明前景。最后,战争结束后,太平洋舰队还展示出了更多的灵活性,它的一部分舰艇,尤其是航空母舰,用来遣返战俘和其他被扣留人员,以及向许多被日本占领军搞得困乏潦倒的地区提供人道主义救援。在日本垮台后留下的权力真空中,舰队还完美地扮演了区域警察的角色,在远东各处打击海盗和暴乱,以恢复和平贸易。英国太平洋舰队已经充分展示了自己在适当地点适当时间投入适当力量进行武力威慑或人道救援的能力——通常同一支队伍就足以兼顾这两项任务。 在二战刚刚结束的1945年年末和1946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英国太平洋舰队和它的支援船队充分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他们不仅是应对各种敏感难题的很好人选,也是英国政府在突发情况下推行政策的专享靠山。当时,法国和荷兰在中南半岛和东印度群岛的殖民统治在当地人民的起义风潮冲击下摇摇欲坠,两国需要向当地运送大量的殖民军,然而这些殖民国家自身也面临着在摆脱纳粹统治后恢复实力的难题。法国与荷兰的重新殖民(这话听来不怎么好听)虽然在美国的支持下暂时站住了脚跟,但最终还是靠着英国的支持才为西方世界所认可。另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恢复全球航运,更进一步,是在6年战争后恢复英国的经济。太平洋舰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航运的安全以及英国的贸易,包括打击肆虐的海盗和非法武装。更重要的是,舰队还可以在全球各个港口“升旗”,以宣示英国作为一个足迹遍布全球的战胜国,可以很好地胜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角色。 日本的投降并不意味着军事行动的终结,还有很多必须去做的事情,例如清除战时留下的雷场。在英国海军部的推动下,一个总部设在伦敦,以组织清除雷场工作为目的的专门国际组织成立了,它统一协调来自多个国家的1900艘扫雷舰艇投入这项任务当中。虽然付出了这样的努力,但在1945年后期到1946年问仍然有来自各国的130艘商船和渔船因触雷或沉或伤,其中许多船只都没有在已经公布的安全水道行驶,好在没有扫雷舰艇损失。1946年年初,全球各地共有513艘皇家海军扫雷舰艇在执行任务,所有舰艇都需要由能够长期服役的熟练人员操作,以免舰员变动过于频繁。到1947年年初,执行任务的扫雷舰艇减少到65艘,英国和英联邦的舰船在1946年间已经在从大西洋、北海、地中海,到新加坡、马来亚、中国香港、中南半岛和文莱的辽阔海域扫除了4600枚水雷。 虽然太平洋舰队里那些强有力的攻击型航空母舰一直战斗到战争胜利,但是英国海军本土舰队在日本投降前就已经大幅裁撤,地中海舰队则接近成了训练舰队,只需要在天气晴好的日子里为新服役的军舰训练舰员。因为军队不能再继续占用这么多的人力了。英国的经济在6年的全球战争和全面武装之后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随着战争的结束和英国政府挽救经济的需求日益急迫,英国海军不得不大规模地裁员和缩编。1945年,人员危机已经出现,当包括16艘新型轻型舰队航母在内的新舰入役后,航母“暴怒”“百眼巨人”和几艘战列舰等老旧舰只能转入预备役以腾出有经验的人手来操作新舰。英国海军部一度预计太平洋战争将持续到1946年,但英国政府重建英国工业需要大量人力,一部分军兵种已经提前开始压缩人手。1945年8月日本投降,这意味着大批官兵即将复员。虽然舰队仍然要保留在必要时参加战斗的能力,但是在远赴重洋开展大规模战斗行动的时代结束后,整个皇家海军,尤其是舰队航空兵,不可能再像战时那样行事了,全军都要遵照和平时期的要求重新整编。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