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北京传

北京传

  • 字数: 261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作者: 邱华栋
  • 出版日期: 202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3022061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48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北京历史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到金元明清,再到近现代以来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年代里的世界大都市的形成,以及当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的建设,都是北京作为世界大都市的传奇般的扩写。这一雄伟的历史进程和时间的铸造,使北京成为了人类的建筑杰作。《北京传》结合了时间和空间的转移,梳理出这座伟大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全景观。这是一个作家个人的城市观察,又是一座伟大城市的个人记忆。一砖一瓦,一个个的词汇,构成了北京这部大书,一座古老而又宏伟的城市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
邱华栋,1969年生于新疆。武汉大学文学博士,研究员。曾任《青年文学》杂志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席团委员。主要作品有《夜晚的诺言》《白昼的躁动》《正午的供词》等12部长篇小说,还出版有中短篇小说集、评论集、散文随笔集、诗集等60多部,9000多万字。多部作品被翻译成英、法、德、日、意、韩文。曾获第十届庄重文文学奖、郁达夫小说奖短篇小说奖、《上海文学》小说奖以及茅盾文学奖责任编辑奖等奖项。 曾获第10届庄重文文学奖、《上海文学》小说奖、《山花》小说奖、北京老舍长篇小说奖提名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优秀编辑奖、茅盾文学奖责任编辑奖、萧红小说奖优秀编辑奖、郁达夫小说奖优秀编辑奖、《人民文学》林斤澜小说奖、《十月》李庄杯优秀短篇小说奖等。
目录
序章:中国尊的瞭望1
第一章:蓟城与燕都21
副章:董家林与永定河51
第二章:唐幽州城65
副章:潭柘寺的守望90
第三章:辽南京城103
副章:天宁寺与萧太后河125
第四章:金中都城139
副章:离宫苑囿与燕京八景168
第五章:元大都185
副章:郭守敬与马可·波罗210
第六章:明北平府与北京城231
副章:阮安与明长城262
第七章:清京师275
副章:恭王府与东交民巷303
第八章:民国北平市321
副章:正阳门火车站和老舍350
第九章:新中国首都365
副章:“梁陈方案”与“国庆十大建筑”392
第十章:国际化大都市409
副章:长安街与北京天际线446
第十一章:未来之城465
副章:城市副中心与北京新机场488
终章:智慧北京509
后记530
主要参考文献536
摘要
     都城的诞生 一座城就像是一个人,也是慢慢生长起来的,城市是一个生命体。那么,书写北京城的传记,也要从她的诞生写起吧?可北京城从什么时候诞生的呢?在这一点上我们要依赖两本书:一本书就是历史文献的记载;另外一本书,就是考古学家们发现的出土文物证据。 我肯定不会从周口店的北京猿人开始写起。那个时候的北京人,虽然叫北京人,可还是猿人。 北京城的诞生,与生活在这里的人繁衍到一定程度、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根据地理、气候等生存条件,聚合起来,建立城邑有关。一座城市的诞生,绝对不是偶然的,是人们对如何更方便生活选择的结果。 北京,从地理位置上讲,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北部是燕山山脉作为屏障,西部是太行山由南向北环抱,面向东南,则是一片平原开阔地带。永定河的河水一泻而下,带来了丰富的土壤,并给这一区域带来了适宜生物生存的水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面向冲积平原的北京湾。北京湾地处华北平原、辽河平原的交界之地,同时又受到了蒙古高原的俯瞰式的影响,因此,从文化上讲,是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和海洋文化三者的交汇点,也是采取上述三种生活方式的人类能够聚合的地点,非常适合建立一座城市。 在华北大平原之上,从古至今,多条河流纵横流淌,带来了丰富的水源和土壤。滦河、海河、黄河、淮河共同作用,给华北大平原带来了生机。有水就有生命,而源自山西和内蒙古的永定河,就成为了北京的母亲河。她一路走来,经过了河北、北京和天津,与潮白河、温榆河一起,冲刷出一个土地肥沃的北京湾中的扇面平原,这就为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营造城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为北京的诞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营造城邑的必要条件有了,那么,建造城邑,人的心理和文化上的要求是什么呢?在《吕氏春秋·君守》中,有这样一句表述: 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古代的帝王、皇帝、国王,都选择他心目中天下的最中心地点,来建立国家的国都。这样的位置,到达国家边界比较适中,有水源,有物产,便于统治。 那么,在北京湾这一片区域中,从南部中原、东部辽东、西北部的蒙古高原方向来往的古代大道的交会处,人来人往,慢慢定居下来,在那永定河畔的开阔高地上,在太行山麓的山脚下营建一座城邑,就有了可能。 城市,就是人们建立在大地上的居所的汇合。城市,得靠近水源地,取水方便。城市得有城墙,有房屋,有交易的市场,字面意思非常简单明了。在中国古代的周朝,对国都的营建就有一些规定。比如,在《周礼·考工记·匠人》中,对如何营建城邑,有着十分具体的规定,提出的原则是: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这段记载,很清晰地表明了周代对都城营造的规制。就是一国之都城,要建成四方形的城市,有城墙,四边城墙每边长九里,每边城墙上各开三座城门,这样是十二座城门。由九条经纬大道贯穿全城,城门对着城门,马路对着马路。这座城面向南,左边是祖庙,右边是社稷坛。 “面朝”,是指后宫宫殿要面对三朝殿,也就是外朝、治朝、燕朝。外朝是皇帝举行朝会、颁布法令、进行大典的地方。治朝,在外朝之北,是皇帝和大臣商量国家大事的地方。燕朝,是内朝,是皇帝履行册命、接见群臣、举行喜庆典礼的地方。 明、清两代的宫城里,核心的三大殿的营建规制,与之十分相符。故宫三大殿,明代叫皇极、中极、建极殿,清代改了名字,叫太和、中和、保和殿。这样的规制,与《周礼》记载的规定是相符合的。 “夫”,指的是面积单位,“一夫”就是一百步的平方。如果一步是六尺,一百步为六十丈,那么方百步,就是三千六百平方丈。 P23-27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