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时期女性导演电影研究

新时期女性导演电影研究

  • 字数: 13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胡沥丹
  • 出版日期: 2021-07-01
  • 商品条码: 978756904800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6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从女性导演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们的电影既与时代共鸣,又深入个体的细微感受。对于这些导演来说,在以往的中国电影中未曾出现过的或者被掩盖了的自我表述需要用一种新的视听语言来实现,由此将必然打破或推进原有的叙事范式。女性导演作品中所展现的有关女性主体性的“异质性”叙事是中国新时期电影美学和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关研究亟待深入。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美学现代性的阐释离不开对女性导演作品的分析和研究。从现有的中国电影研究著述中可以发现,中外学者主要关注男性导演电影中所塑造的女性人物。一些学者批判性地探讨了长久以来使女性在银幕上客观化的表征机制:以男性视点为主导的表现方式要么将女性作为窥视对象,要么将女性作为修辞性的符号来呈现。而在商业电影的运作模式下,女性角色(演员)在银幕外延续了其在银幕上为观众提供幻想的作用,作为身体奇观和欲望对象被继续消费。
《新时期女性导演电影研究》聚焦女性导演如何在主流(男权)话语体系下嵌入带有性别意识的个体性表达。这种个体性表达有别于西方一些女性主义电影推崇个体、放大个体的自恋特征。中国女性导演的作品既反映了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个体与集体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又紧密联系当下的社会现实。表现出女性介入公共话语和推动社会思想转变的努力。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重点
第二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第三节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
第四节 章节概述

第一章 新时期新突破
第一节 女性主义与中国电影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的电影风格
第三节 中国女性导演与女性电影
第四节 电影的性别话语

第二章 从国族话语到个体叙事
第一节 《沙鸥》:女性意识与爱国主义的叙事整合
第二节 《青春祭》:心灵之旅的自述

第三章 青春片中的少女主体
第一节 《红衣少女》:新时代少女的初长成
第二节 《失踪的女中学生》:爱的初体验

第四章 战争片中的女性欲望
第一节 《女儿楼》:自我放逐
第二节 《马蹄声碎》:失落的女性记忆

第五章 现实主义的回声:困境与突围
第一节 《人·鬼·情》:跨性别表演的困境
第二节 《女人的故事》:希望之旅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20世纪50-90年代相关电影目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