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今生只活得深情二字/梁实秋作品
字数: 18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作者: 梁实秋
出版日期: 2018-03-01
商品条码: 9787569920345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22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42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 余光中、季羡林、韩寒“以师待之”,冰心盛赞“花一样的男人”——余光中:“没有实秋的提掖,就没有光中的今天”;季羡林:“应该算是我的老师”;韩寒:“我写散文的模范是梁实秋的文章”;冰心:“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麦家陪你读书:“会让你学会如何活成自己”。他是梁实秋,一个有才、有情、有趣的人,一个简单、雅致、从容的人。☆ 散文畅销创纪录;凡有华语处,皆读梁实秋;精中选精之选——央视新闻:“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优选纪录”;从近千篇文章中细分主题,精中选精,选出最适合当下读者阅读的梁实秋文集。☆从生活琐细的方方面面来展示梁实秋的“雅致生活”——在梁实秋的笔下,饮酒、喝茶、照相、旅行、下棋、写字、衣裳、婚礼、音乐、画展、读书等生活中琐琐细细平平常常的每一处,都透出一种闲适雅致有趣的情味和深刻睿智的洞见。☆ 央视新闻、人民网、人民日报、凤凰卫视、头条新闻、新浪读书十点读书、慈怀读书会、喜马拉雅FM、中国新闻周刊、有书等多次发文纪念,选摘文章总阅读量1000万+。
内容简介
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多大雨,我要去接你;我不要你风生虎啸,我愿你老来无事饱加餐。
《今生只活得深情二字》是梁实秋先生以“情感”为主题的散文集。收录其对爱情的怀念、对故人的感念和对亡友的悼念的文章共三卷。爱情卷《槐园梦忆》讲述梁实秋与妻子程季淑从相识到死别将近五十年相知相守的点点滴滴,语言平实朴素,读来却感人至深;感念、悼念两卷是对师友亲朋的深切缅怀,如粱实秋所说: “朋友们的恩惠在我们的心匕是永不泯灭的,以后纵然有机会能够报答一二,也不能磨灭我们心上的刻痕。”
像梁秋实先生一样,不管外物他人如何,始终有一颗千寻之心,仍含笑一腔温暖如初。持续做一个深情的人,好好感受,感受万物所带给我们的一切;好好去爱,去爱身边美好的东西,不负此心,不负此生。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 1903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杭县(今杭州)。中国有名的现当代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代表作有译作《莎士比亚全集》,文艺批评专著《浪漫的与古典的》,等等。
其散文似乎都是信手拈来,时而流连于衣食住行,时而沉醉于琴棋书画,有时天文地理,有时人情世故。没有生之无聊死之激烈的大悲大喜,而是在简洁的文字中透出高雅、平和,以及一种积极温暖的情味。
目录
梁实秋先生的话
PART 01 今生只活得深情二字
槐园梦忆
她仍然活在我心中
PART 02 世间种种都是深情
想我的母亲
父母对子女的爱,子女对父母的爱,是神圣的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最是师恩难忘
怀念胡适先生
人品、才学都令人钦佩
酒中八仙――记青岛旧游
放浪形骸之乐
忆冰心
胸襟高超,感觉敏锐,性情细腻
忆沈从文
有修养,很孤僻,特立独行
忆老舍
老舍的才华是多方面的,而且有个性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
叶公超二三事
爱书成癖,嗜读新诗
徐志摩的诗与文
文学作品要经过时间淘汰,才能显露其真正的价值
忆周作人先生
一位高雅的与世无争的读书人
记张自忠将军
自奉俭朴的人方能成大事,讷涩寡言笑的人方能立大功
PART 03 永不忘却的纪念
心胸开阔,了无执着,所以能享受生活
悼念夏济安先生
一个人难得在“才、学、品”三方面都出色
悼朱湘先生
他的志行高洁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悼念道藩先生
明辨是非,坚忍不拔
记卢冀野
一副邋遢相,但有才气,生性诙谐,一肚皮笑话
悼念陈通伯先生
不轻发言,言必有中
附录
余情能寄
梁实秋给韩菁清的情书
凡是真正的纯洁的爱,绝大多数是一见倾心的
我的父亲梁实秋 梁文茜
我的父亲梁实秋 梁文蔷
我的父亲梁实秋 梁文骐
摘要
二
季淑是安徽省徽州绩溪县人。徽州大部分是山地,地瘠民贫,很多人以种茶为业,但是皖南的文风很盛,人才辈出。许多人外出谋生,其艰苦卓绝的性格大概和那山川的形势有关。季淑的祖父程公讳鹿鸣,字苹卿,早岁随经商的二伯父到了京师。下帷苦读,场屋连捷,后实授直隶省大名府知府,勤政爱民,不义之财一芥不取,致仕时囊橐以去者仅万民伞十余具而已。其原配逝时留下四女七子,长子讳佩铭字兰生即季淑之父,后再续娶又生二子,故程府人丁兴旺,为旅食京门一大家族。季淑之母吴氏,讳浣身,安徽歙县人,累世业茶,寄籍京师。季淑之父在京经营笔墨店程五峰斋,全家食指浩繁,生活所需皆取给于是,身为长子者为家庭生计而牺牲其读书仕进。季淑之母位居长嫂,俗云“长嫂比母”,于是操持家事艰苦备尝,而周旋于小姑小叔之间其含辛茹苦更不待言。科举废除之后,笔墨店之生意一落千丈,程五峰斋终于倒闭。季淑父只身走关外,不久殁于客中,时季淑尚在髫龄,年方九岁,幼年失怙打击终身。季淑同胞五人,大姐孟淑长季淑十一岁,出嫁丁氏,抗战期间在川尚曾晤及,二姐仲淑、兄道立、弟道宽则均于青春有为之年死于肺痨。与母氏始终相依为命者,唯季淑一人。
季淑的祖父,六十岁患瘫痪,半身不遂。而豪气未减,每天看报,看到贪污枉法之事,就拍桌大骂声震屋瓦。雅好美食,深信“七十非肉不饱”之义,但每逢朔望则又必定茹素为全家祈福,茹素则哽咽不能下咽,于是非嫌油少,即怪盐多。有一位叔父乘机进言:“何不请大嫂代表茹素,双方兼顾?”一方是“心到神知”之神,一方是非肉不饱的老者。从此我的岳母朔望代表茹素,直到祖父八十寿终而后已。叔父们常常宴客,宴客则请大嫂下厨,家里虽有厨师,佳肴仍需亲自料理,灶前伫立过久,足底生茧,以至老年不良于行。平素家里用餐,长幼有别,男女有别,媳妇孙女常常只能享受一些残羹剩炙。有一回一位叔父扫除房间,命季淑抱一石屏风至户外拂拭,那时她只有十岁光景,出门而踣,石屏风破碎,叔父大怒,虽未施夏楚,但苛责之余复命长跪。
季淑从小学而中学而国立北京女高师之师范本科,几乎在饔飧不继的情形之下靠她自己努力奋斗而不辍学,终于一九二一年六月毕业。从此她离开了那个大家庭,开始她的独立的生活。
三
季淑于女高师的师范本科毕业之后,立刻就得到一份职业。由于她的女红特佳,长于刺绣,她的一位同学欧淑贞女士任女子职业学校校长,约她去担任教师。我就是在这个时候认识她的。
我们认识的经过是由于她的同学好友黄淑贞(湘翘)女士的介绍,“娶妻如何,匪媒不得”。淑贞的父亲黄运兴先生和我父亲是金兰之交,他是湖南沅陵人,同在京师警察厅服务,为人公正率直而有见识,我父亲最敬重他。我当初之投考清华学校也是由于这位父执之极力怂恿。其夫人亦是健者,勤俭耐劳,迥异庸流。淑贞在女高师体育系,和季淑交称莫逆,我不知道她怎么想起把她的好友介绍给我。她没有直接把季淑介绍给我。她是浼她母亲(父已去世)到我家正式提亲做媒的。我在周末回家时在父亲书房桌上信斗里发现一张红纸条,上面恭楷写着“程季淑,安徽绩溪人,年二十岁,一九○一年二月十七日寅时生”。我的心一动。过些日我去问我大姐,她告诉我是有这么一回事,并且她说已陪母亲到过黄家去相亲,看见了程小姐。大姐很亲切地告诉我说:“我看她人挺好,蛮斯文的,双眼皮大眼睛,身材不高,腰身很细,好一头乌发,绾成一个髻堆在脑后,一个大篷覆着前额,我怕那篷下面遮掩着疤痕什么的,特地搭讪着走过去,一面说着‘你的头发梳得真好’,一面掀起那发篷看看。”我赶快问:“有什么没有?”她说:“什么也没有。”我们哈哈大笑。
事后想想,这事不对,终身大事须要自作主张。我的两个姐姐和大哥都是凭了媒妁之言和家长的决定而结婚的。这时候是“五四运动”后两年,新的思想打动了所有的青年。我想了又想,决定自己直接写信给程小姐问她愿否和我做个朋友。信由专差送到女高师,没有回音,我也就断了这个念头。过了很久,时届冬季,我忽然接到一封匿名的英文信,告诉我“不要灰心,程小姐现在女子职业学校教书,可以打电话去直接联络……”等语。朋友的好意真是可感。我遵照指示大胆地拨了一个电话给一位素未谋面的小姐。P6-8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