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十里不同乡
字数: 25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 董华
出版日期: 2021-01-01
商品条码: 9787530679968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28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
¥70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本书是琦君散文奖得主董华的近期新力作,是一部倾注真情、追忆过往,书写其几十年间工作、生活、交游诸方面的经历与时代的发展变迁的散文集。作为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琦君散文奖、北京市政府奖等多种奖项获得者,董华的文字清新自然,不假修饰,字里行间透着温暖、恬淡。笔蘸热血、心含真情的董华,以真实细腻的笔触书写了一段段与知名作家、文化名人的交往,以别样的视角审视文坛的故人旧事,为一个时代的往昔旧景留下独特的注脚。这在散文创作中非常难得,令人读来兴味盎然。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作者董华近年来描写同事、朋友、家人、乡邻的散文作品五十余篇,分“文缘岭”“连根树”“光阴河”“童子说”四辑。到文学编辑部历练学习的经历被作者着力刻画,生动再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文学期刊编辑部第一线文艺工作者们的品格性情与生活场景;对与朋友、作家的交往忠实记录,那些有趣的灵魂、丰富的个性跃然纸上,流露出他们除却文字之外的另一面;对父母亲人的记录与怀念,对亲切质朴的乡人的描写,热忱的赤子之心表露无疑;对自己疼爱的孙子的尽心照护,充满爱意的文字又透着天真童趣,趣味盎然。三十余幅珍贵的黑白照片与彩色照片,也展示了作者几十年间工作、生活、交游诸方面的经历与时代的发展变迁,很有价值。
目录
辑一文缘岭
正大圣殿,我的文学之母
写两笔刘恒
小记章德宁
叫一声“阎哥”心里热
文友、吃友、酒友加烟友
葛一敏来过我的家
三言两语说苏艺、说小悦
文坛赤子说红孩
赶饭口
感念“泥土巢”
还是让苍生说话
老傅家的猫
梦回故园秋
忽闻噩音泪滂沱
锦书难托清音旧
笃情重义喜林公
想大连
远山
泠泠拒马河
赶春
千里走沂蒙
走上这高高的四马台
辑二连根树
农宅插曲儿
大侄媳妇
彩云儿
老娘婆儿
瘢
杏园里的杏缘
卖腌菜的大爷哪儿去了?
为乡邻翟启父母写碑文
辑三光阴河
爷爷在天堂上边看着我
奶奶,远去的慈爱
我的“榆木疙瘩”父亲
长在妈妈的谚话儿里
爹妈俩
姑家二三事
而今评说丈母娘
青岛大哥
亲哥热弟
四妯娌
恩妻
俺家“王师傅”
柴米夫妻
担儿挑
大为子
一块槌布石
温故香雪海
墓园四念
董宅重修记
辑四童子说
天籁人初
且忧且痴的冻音
藏眉魂魄香
夏天和秋天滋味
冬天里的诱惑
逮蚂蚱
后记
摘要
正大圣殿,我的文学之母 ——回忆四十多年前在《北京文艺》的时光 一封来自老编辑的信 董华仝志: 因为忙,未能及时回信,请谅。 听说你没上得了大学,很为你惋惜,接着又听说你在学校代课,又为你高兴。教课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相信你很快会有长进。 恕我直言,我觉得你不够奋发,按你的文学能力,你是可以写出东西来的,你之所以没有写出新东西来,是因为练笔少。希望你更努力些。 一直想去你家里看看,却抽不出时间,以后趁有机会时再去吧。 握手 周雁如 五月三日 写这封信的周雁如,是享誉国内的大编辑家,这个名字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北京市文学作者无人不知,尤其在中晚年,更为文学界景仰。信写在编辑部公用信笺上,大张素纸上端正中是红得鲜艳的郭沫若先生手书的“北京文艺”四个字。周老师的信文,用钢笔竖写,占两页,字行通透,字迹清朗,觉出有鲁迅先生实善笔意。“同志”的“同”,她一贯用异体字“仝”书写。 这封信透露了多个信息:一、她真诚关心我,了解我的近况;二、她对我写作能力的认可;三、她担负起长辈和师长的责任,教导于我,话同她温婉性格,但批评是切恳的,有深度的。 按信尾不挂年份的日期,我推断为一九七八年五月三日。根据是:我参加了一九七七年秋季恢复高考的第一次高考,没考上北京大学,第二年春节过后,我去一所乡属中学代课去了,代课不足半年,又去了文化馆,所以后个变化未及时通禀,先生不知。 回想我刚收到信时的情景,读到那直戳心肺的批评,肯定郁闷良久,现在推测我当初在编辑部学艺两年,时限超过任何一个“工农兵业余编辑”,是否因为这一印象,老人家最终把我逐出山门的呢?今日捧读这封收藏四十余年的来信,重温謦款,不禁而生“伤弓之鸟惊曲木”之感,扪心自问:老人家的希望,我做到了吗?她那双聪慧的大眼睛穿透我的肺腑,我躲闪不了…… 编辑部环境 《北京文艺》编辑部设在北京西长安街7号,在路的北侧,电报大楼后边,距中南海西围墙不过二三百米。 由电报大楼东边一大门口进,先遇见教育局楼,顺楼边儿向北为一条窄道,窄道高高的东墙砌的是旧城砖,沿高墙行短短一段路,小道东见一窄小朱漆双扇门,为北京市政府参事馆,据说有多位国民党将军在此。再短行,为二道门传达室,前行几步,传达室北侧拐角为二层古楼阁,底层为文化局、文联食堂,人说上层原是公主绣楼,现时安排人员住宿。由此向西,过二三十米,又拐弯向北,走窄道三五十米,就进了文化局、文联大院儿。 入院西边为编辑部,一座单体、单层旧建筑,五级红色大理石台阶,台阶两侧有护级矮墙。门前左边有一棵茂盛的绒花树(合欢),夏天开满了粉色的花。由于和电报大楼挨得近,每到整点时,电报大楼就会响起报时的《东方红》乐曲声,听着格外悠扬、清亮。据说,这原是日军占据时期的电台驻所。整座建筑大体为方形,瓦是红的,砖是红的,砖缝细腻。屋内木地板,虽旧,但质量好,不鼓不裂,刷的紫红色油漆也没多掉颜色,踏上去,温软,无哐哐响声。 室的南面是巨大的玻璃窗,每个窗口有几扇玻璃。房间腾出一块空地,两边靠墙处摆放着编辑的办公桌。小说散文组在南侧阳面,诗歌组和评论组在北侧阴面。小说散文组加了隔扇,屏风与室内隔开。靠里有三四个单间,中间的一间为公共洗手间,靠阳的两间为主编所用,靠阴的两间由周老师、孙迅韬各为使用。办公桌不同,一般编辑用新式写字台,周老师用的是笨重的原木的,两头沉,抽屉榫松了,关也关不严。只有她和主编多放了一台老式旧台灯。靠门口的一间,用作收发室。 整个办公环境,大约二百多平方米。对外联系的电话,号码为665577,呼叫外地作者由市电信局转接,长途电话常常要等候一天。 那个洗手间我印象很深,我初次知道上厕所不必出屋。开始我很不好意思,总觉得不如用家里的茅房放纵大胆,使用时尽量不弄出声响,后来习惯了,也就不以为然了,瞥一眼众编辑,都是挺自信地踏进去。 P3-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