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流浪生死书

流浪生死书

  • 字数: 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 作者: 卢一萍
  • 出版日期: 2021-04-01
  • 商品条码: 978756993241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人生的旅途永无尽头,是无数次生命的寂灭和重生,因此也是无数次的旅行。而每一次旅行,都是对生命的颂歌。——《流浪生死书》1 “五个一工程奖”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大奖作家、2017上海文学家获奖作家、长篇小说《白山》作者卢一萍文化散文代表作:《流浪生死书》《在路上》作者凯鲁亚克说:人的一生,至少应该经历过一次在“蛮荒地带”的独处,发现他自己孤独地只依靠他自己,于是知道了他自己的真实和隐藏的力量。远行,是作者卢一萍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主动把自己流浪到远方。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在塔里木盆地、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脉及西藏阿里地区行走,经历过极荒寒、极绝境,非人力所胜的生死艰险,看到大地的广阔、山岭的雄峻、河川的秀丽、村庄的安宁和贫困,超越内心的情色哀乐、激情战栗。而后,得未曾有,获得心灵的宁静。2 诗和远方:身处都市丛林,人人向往流浪的自由,虽身不能至,但心向往之。古代的阿拉伯人说:漫游是一条使我们通达天宇的路。波斯诗人萨迪说:一个人应该活到90岁,在这90年中,用30年获取知识,再用30年漫游天下,用最后30年从事创作。帕乌斯托夫斯基说:如果你想成为自己国家和整个大地的儿子,成为知识和心灵自由的人,成为勇敢和人道、劳动斗争的人,那么,你就忠于浪迹天涯的缪斯吧,就在力所能及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旅行吧。这是一本提倡游历之书。你是不是和大多数一样:重复着明日复明日,轮回着今日又今日,日子有序得乏味,生活平庸得无光亮。读过本书,或许能升起你心头一个渴望,一个浪漫的冲动:一个周末的小旅行亦或一个大的坚定的行动。有过难忘的经历,我们才会格外珍惜当下。3 人生需要走出命运的安排,在挑战和艰辛中,寻找并实现自我的梦想这更是一本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之书。生而为人,你永远有选择权,选择一种与自己性格相近并且喜欢的生活方式吧,去做自己心中热爱的那件事。在挑战和艰辛中,寻找并实现自我的梦想,抵达人生的终点。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修得内心莲花开。
内容简介
人生实苦,要么是身体的病,要么是精神上的痛。人,无法躲避,只有超越。有的人选择文学、有的人选择艺术,有的人选择远行…… 远行,是作者卢一萍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主动把自己流浪到远方。 十几年的时间里,他在塔里木盆地、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脉及西藏阿里地区行走,经历过极荒寒、极险绝,非人力所胜的生死苦辛,看到大地的广阔、山岭的雄峻、河川的秀丽、村庄的安宁和贫困,超越内心的情色哀乐、激情战栗,而后,得未曾有,获得心灵的宁静。 走过无垠世界,寻找辽阔人生。
目录
代序 长路随想
第一章 无人区历险记
第二章 走了那么远的路,没有白走:丝路上的明珠喀什噶尔
第三章 让城头上的风拂走我长路上的孤独:帕米尔高原
第四章 双脚跋涉在世界屋脊的屋脊:喀喇昆仑
第五章 在苦行中领悟:西藏阿里,神灵遍布
摘要
     最后一户塔吉克人家 我回头闻了闻牛粪火的气息,闻了闻奶茶和烤馕的余香,闻了闻牲口的气味。我第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了我们生活中的人间气息。 在整个帕米尔高原的旅行中,从红其拉甫到乔戈里峰是属探险性质的,那里是荒凉千古的无人区,杳无人踪。也正是这一点,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张上校得知我的计划,认为我凭自己的力量从红其拉甫骑牦牛到乔戈里峰十分危险,也不可能到达,他建议我随红其拉甫边防连的一个巡逻分队一起前行,顺便写写报道。他接着告诉我,那里道路险要,很多地方都没有路,并且野狼成群,即使巡逻分队也得有向导才行。 得他这番关照,我感激不尽。到达连队,正好九点钟,巡逻分队已经准备好了,骑的牦牛也已备好。 巡逻分队的队长姓任,个子不高,四川人,由于长年在高原生活,脸黑得跟非洲人差不多。他带队前往巡逻的是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第7至第18号界碑,它们耸立在红其拉甫至喀喇昆仑山荒凉恐怖的无人区。这是全军陆地巡逻时间最长的巡逻线,往返一次得一个月左右;也是全军专享因山险水恶不能乘车、骑马,只能徒步和骑牦牛前往的巡逻线。 健壮的牦牛野性十足,一出营院,便奔跳开了。我骑的牦牛长着一张白脸,四蹄雪白,无角,长鬃披散,我叫它“白脸王子”。它是昨天才从老乡那里租借的,野惯了,性格暴躁,老是甩胯撅蹄耍威风,要给我一个“下牛威”。 这种牛身马尾的牲畜我是第一次骑,全副武装,荷枪实弹,加之水壶、挂包、相机、睡袋、皮大衣等,负重不下30千克,显得十分笨重,我好几次差点被“白脸”从牦牛背上甩下来。 在刚刚升起不久的阳光中,连队把我们这支小小的巡逻分队欢送出营区,我们就归于荒野了——在这真正的边野之地,荒原就在营门外面。 营房面前就是红其拉甫河,它是塔什库尔干河的源头,河水比圣水还要纯净,挨近岸的地方结了一层薄冰,证明这一带夜晚的气温已达到了零度以下。难怪好多牧民已开始转场。虽然才8月,但高原的冬天已经到来了。 我们涉水而过,爬上河岸,很快就被荒凉的苔原吞没。我们沿着中国和巴基斯坦控制区的边境线,即喀喇昆仑的走向一直往南行进,直到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乔戈里峰下。这些苔原连成喀喇昆仑众多雪山中的一座基座。 除了自己骑乘的牦牛外,我们还有几头牦牛是专门用来驮运给养和帐篷的。它们没有人管束,在苔原上四处乱窜,害得我们只好骑牦牛去追。人追得越紧,它们奔逃得越快。最后把捆在它们背上的给养颠散了,弄得东一件,西一件,狼藉不堪。它们没有驮东西后,显得更野,一阵狂奔,再也找不见踪影。 我们四处找牦牛。但这些聪明的动物似乎知道让它们干的是一桩苦役,所以一见我们的影子,又跑开了。我们骑牦牛追牦牛,总是难以追上。最后人和坐骑都累得直喘粗气,我们也没有把它们抓住。 大家正无计可施,连队派了几名战士,骑着马赶来了。原来连队哨楼上的哨兵用望远镜看到了我们对这几头牦牛穷追不上,报告连队后,连队就派他们帮我们来了。 牦牛就得用马去追才行。战士们很快就把牦牛追了回来。牦牛们不服气地瞪着眼睛,甩着蹄子,喘着粗气。气得向导巴亚克狠狠地把每个家伙抽了两皮鞭。 这一阵折腾,不觉两个多小时已过。我们累了,牦牛也累了,所以再次上路后,它们已老实了一些。 我们用两个多小时走完苔原,路盘旋而上,迎面扑来一股寒意,但见两座危崖突兀的雪山问,高耸着两座冰峰,在正午阳光的照耀下,闪着剑似的寒光。冰峰问有一处高高的隘口,那就是我们今天要翻越的吾甫浪达坂。 两边的雪线在逼近我们。即使正午阳光灿烂,我们仍然感到了铺天盖地的寒意的袭击,大家连忙裹上了棉衣。几位转场的牧民迎面走来。他们赶着绵羊和牦牛,大人骑着马,小孩骑着毛驴,骆驼驮着帐篷和家具,高大的牧羊犬跑前跑后,把那些试图脱离羊群的羊赶回来,并不忘朝我们吠叫,显得非常忠于职守。牧民们见了我们,停住了脚步,远远地朝我们微笑。那数百头羊也停了下来,几乎是一齐抬起头看我们,神情中满是惊讶,好像对我们现在要去它们已经离开的地方感到不可理喻。 原以为骑牦牛是件轻松有趣的事,以为可以把自己带回到童年的美好时光中。现在骑到了牦牛背上,才知道这滋味十分难受。出发才几个小时,全身便疼痛难忍,好像散了架一样。加之又全副武装,身体更感到不堪重负。最难受的是两条腿。牦牛腰身粗壮,肚子鼓圆,骑的时候两腿必须又开。时间久了,又酸又疼,身体像是劈叉时被撕开了。可能是因为劳累,大家的话渐渐少了。只有巴亚克还在唱歌,他一上路就在唱。有时候用塔吉克语,有时候用生硬的汉语。他唱得忘我而又动情。唱得最多的是一首名叫《黑眼睛》的古老的塔吉克情歌。我听了几遍后,就记住了歌词,再也没有忘记。 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