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教育印记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手记

教育印记 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手记

  • 字数: 2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 作者: 苏泉月
  • 出版日期: 2020-03-01
  • 商品条码: 978757051553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27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教育印记——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手记》分为儿童成长观察手记、班主任工作手记、教研工作手记、教学工作手记四部分,主要表达作者对于儿童、班主任、教研员、教师不同角色的思考与感悟。另外,本书还讲述了作者从一名普通教师逐渐蜕变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历程。因此,本书对于一线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有着深远影响的。
作者简介
苏泉月,现任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教育集团实验小学语文教师。中小学高级教师,广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学会理事,小学语文第二届特约教研员,民盟盟员。荣获广州市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及南沙区优秀教师、优秀中队辅导员等称号。参加教师专业素养方面的比赛累计获奖31项;在区级以上开设专题讲座和公开课20余次;10多篇论文和案例随笔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研究》《小学教学》《教师博览》等杂志上,其中1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复印杂志《小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参与广州市小学语文《学习与评价》五年级上下册教辅材料的编写工作。
目录
第一章 儿童成长观察手记
002一个学优生的陨落
005等一等孩子成长的节奏
008从众心理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011没有交往的童年是毁灭的
015孩子的挫折极限
018合理干预,走出心理阴影
023"熊孩子"的孤独
025他悄悄地长大了
027"小领袖"改邪归正
030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潜力
第二章 班主任工作手记
033如何建立班讓则意识
039青春期孩子的早期心理问题和教育策略
044男子汉教育
047家校合作不能取代学校教育
……
225参考文献
226后记
摘要
     一个学优生的陨落 我遇到一位几年前的学生家长,他的孩子非常聪明,属于点子多、创意无限的那种,可是非常调皮贪玩,不愿刻苦,我是又爱又恨。在谈话间,自然聊到孩子的近况。学生父亲很惋惜地说:“贪玩、不定心,成绩下降了很多。”我安慰道:“他那么聪明,只要愿意学,成绩会追上来的。”学生父亲说:“希望他到了高三会发力,追上来吧。我当年也很叛逆。到了高三,一发力就考到全年级第一了。”他把希望寄托在孩子高三时突然醒悟的奇迹上,看着他饱含沧桑,显得疲惫的脸庞,我欲言又止,只好继续安慰:“希望他真的能在最后发力吧。”话题有些悲凉,我不想再继续下去了,因为再也想不出什么安慰的理由。于是匆匆告~lJ-f。 教书这么多年,总有让人遗憾的例子。读书不是所有人都能读好,可是有那么一些人,似乎天生就是读书的料。别人背书要半小时才能背出来,他过目不忘;别人很难弄明白的题目,他一点就通。在课堂上,这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学有余力的学优生,完成任务后“闲坐”着,白白耗费了许多的时间。而教师因为要照顾中等生和学困生,得想办法把内容讲透,以便于他们能理解接受。因为教学内容对学优生来说太容易了,学习就变得无聊。学优生在这样长期缺乏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里,因为无法进一步激发自身优质潜能,陷入了个体发展“高原期”的困境,导致发展后劲不足。最让人担忧的是,他们在课堂上追求另一种快乐,从开小差开始,导致知识结构出现断层,心玩散了,要收就难了,知识漏洞越来越大,学优生越来越平庸了。另外,很多学优生需要刺激体验并通过尝试新事物、解决新问题、踏入未知领域而产生兴奋之情,在学校如果得不到满足,他们自然把精力投放在其他方面,如果没有教师和家长的正确引导,他们很可能在上网、打电子游戏等方面寻找精神上的刺激。上文提到的孩子就是如此,他从六年级开始迷上电子游戏,父母认为他比较聪明,玩游戏不会影响到学习,我多次劝说也收不到效果。到了初中,他越发沉迷了,父母想要制止时发现任何办法对他都不起作用,只好听之任之。到了高中,家长就把希望寄托在他的幡然醒悟,寄托他的学习天赋能来个“大逆袭”。可是,学习的金字塔靠一层一层地堆砌,如果少了一层,要补回来,必须花费比正常学习更多的苦功才能赶上,然而,电子游戏已经让他在网络世界里轻易地得到满足感,他的意志力和学习的动力早被掏空了,怎可能做到悬梁刺股般刻苦呢?所以,一切的寄托都只是南柯一梦罢了。 我很赞赏美国的天赋教育。美国前教育部长马兰特在1972年给国会的报告《天赋教育》中提出,要为3%~5%的孩子提供特殊的天赋教育,否则这些天赋极强的孩子将被一般的教育折磨得痛苦不堪。于是,作为法律立项,联邦政府拿出钱来支持这项教育计划。在美国,只要年级设置超过四年级,学校都在办天赋班,给这些优质孩子最合适的教育服务。同样,加拿大也出台了类似的政策。1999年加拿大《国家教育法》颁布:“在行为准则、沟通能力、智力、身体素质或是其他多维度超越平均值的能力方面突出的学生,而此类学生在通常情况下需要以更为优质的特殊教育来进行引导,这一类学生则根据教育部提供标准以进行甄别与定义。”我们没有这样的做法,与之相近似的应该就是愈演愈烈的择校了,通过考核,把相同资质的孩子(大多是学优生)聚在一起进行教育。可是人们一谈起这,大多不赞同,甚至咬牙切齿——这是教育资源的不均等。如果站在学优生的立场来说,让学优生一直陪读、陪听是否也是另一种不平等呢?正如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说:“世事变得如此的不平等,是因为用平等的方式对待不平等的人。” P2-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