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沂蒙脱贫带边疆 九间棚建设小康社会30年目睹记

沂蒙脱贫带边疆 九间棚建设小康社会30年目睹记

  • 字数: 1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山东友谊出版社
  • 作者: 李锦
  • 出版日期: 2021-02-01
  • 商品条码: 978755162264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20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由作者根据自己蹲点调研九间棚村三十余年的丰富见闻写就,材料丰富,真实再现了沂蒙山区九间棚村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的历程。不过,本书中,致富之后的九间棚人没有就此止步,他们把致富经验带到了边疆,“扶贫扶在根上,维稳维在心里”,为边疆人民真正摆脱贫困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规划乡村发展蓝图,探索乡村发展新模式,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齐鲁样本。 本书采用双线结构,在写好脱贫扶贫的同时,还聚焦中间表现出的九间棚精神和沂蒙精神。特别是2013年后,九间棚村党委书记刘嘉坤带领全村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弘扬沂蒙精神的期望,把九间棚精神和金银花产业一起带到了边疆。在九间棚人的辛勤浇灌之下,金银花在边疆生根发芽,开成了人们心中的“幸福花”;九间棚精神在边疆被发扬光大,完成了新的历史蜕变。 本书描绘了以刘嘉坤为代表的党员群像。九间棚的九名共产党员,像九根擎天柱,屹立在九间棚的山顶,而后又激发更多党员,引领群众打赢了这场没有硝烟的脱贫攻坚战争。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中部分九间棚年轻党员,如庄洪兵、张荣杰等,为帮助边疆人民致富,还把家搬到了沙漠边缘,语言不通、举目无亲……但他们吞下了这份苦。这是九间棚新一代党员在新时代,真正成长起来的标志。
内容简介
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对这样一个震古烁今的社会变革,我们有必要寻找一个乡村样本,通过“解剖麻雀”的方法,为这场变革做出说明。
山东省平邑县九间棚村就是一个这样的样本。这不仅因为九间棚村在脱贫前后反差巨大,可谓有天壤之别,还因为九间棚精神在沂蒙山区整体脱贫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更因为九间棚人在支援边疆脱贫的过程中总结出了“扶贫扶在根上,维稳维在心里”的脱贫维稳新经验。
《沂蒙脱贫带边疆:九间棚建设小康社会30年目睹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的生动证明,是中华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缩影。
作者简介
李锦,江苏盐城人,新华社高级记者。以调查研究闻名,所写“思路型”调查被4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是改革开放初期新闻宣传界的标杆式人物。1989年以后,蹲点调研九间棚村,长期致力于沂蒙精神与九间棚精神的研究与传播。历任新华社西藏分社与山东分社副社长、《中国企业报》总编辑,兼任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吉林大学、长江商学院等八所院校的教授、研究员。出版《新时代国企改革策》等著作32部。
目录
写在前面

第一章 绝处求新生
第一节 困境中的众生相
第二节 干山顶子
第三节 九间棚人的觉醒

第二章 甘苦与共一条心
第一节 蹲点住到村里
第二节 做党员干部就要“三不怕”
第三节 干部带头修路

第三章 九根擎天柱
第一节 探求水乳交融的“密码”
第二节 大洼风波
第三节 刘嘉坤的“五项规定”

第四章 九间棚精神的光芒
第一节 莱西会议上的轰动
第二节 创建九间棚式党支部
第三节 沂蒙精神促脱贫

第五章 走向市场的艰难
第一节 下山进城办厂
第二节 贫困农民找组织
第三节 重整旗鼓再创业

第六章 金银花协会与合作社
第一节 创办金银花协会
第二节 农村合作组织的创新
第三节 为脱贫的质量而坚守

第七章 金银花“为媒”“远嫁”甘肃
第一节 到“苦甲天下”的定西去
第二节 全军覆没的风险
第三节 深度贫困区的历史巨变

第八章 精准扶贫在新疆
第一节 把金银花的根扎到喀什
第二节 扶贫在根维稳在心
第三节 精准扶贫铺就致富路
第四节 出现在边疆的九间棚新精神

第九章 “六不用”生态农场
第一节 绿水青山就藏在蔬菜果品里
第二节 生态农场连闯四关
第三节 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

第十章 红旗在上
第一节 刘嘉坤三次“辞官”
第二节 党员积分管理法
第三节 沂蒙精神的发扬光大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