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绿色人生路

绿色人生路

  • 字数: 356.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 作者: 谢朝柱
  • 出版日期: 2013-10-01
  • 商品条码: 978750386775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34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绿色人生路》既是本人人生写照,也是中南林历史的缩影。踏遍青山人未老,绿色事业奏新章。绿色象征着生命,绿色象征着和平,绿色象征着未来。愿绿色森林遍布优选大地!愿世界未来充满和平!《绿色人生路》这本书不但是作者家族的文化财产,也会属于社会的一份文化财产,本书是一本珍贵的文献资料。
目录

前言
春夏耕耘 绿色人生
第1章勤奋创业的家庭
勤劳睿智的父亲
慈爱如水的母亲
善良朴实的兄弟姐妹
贤惠能干的妻子
奋发有为的儿女
好学求知的孙辈

第2章乡村滋润的少年
故乡沃土风情
人生第一课
开蒙识字
道县第一中学
进入零陵农校学习
长沙林校成立
......
摘要
    “世代千年久,永振朝庭昌”。这是我们谢氏祖先为后代“行辈字派”定下的两句话。
    坐落于高耸的南岭山下,面朝蜿蜒不息的沱江,湘南古镇道州井塘乡的谢家厂村已有200余年的历史。远祖自广东经江西迁居而来。这里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村东南侧有一座植被茂密、灵气逼人的小石山,与南岭山脉紧紧相连。由于此山周边多是耕地和低矮的茶山林,更突显其苍翠与神秘。山上奇石嶙峋、古木参天,石洞幽幽、溪水潺潺,真可谓是镇村之宝山。山的南边有一泉潭,水质清冽、四季不断、日复一日地滋润着世代谢氏族人。1934年阴历十月,恰逢红军长征路过时,我诞生于此钟灵毓秀之地。
    勤劳睿智的父亲
    父亲谢振贵,是谢家厂村谢氏第7代人,有兄妹3人。他9岁丧父,很早就挑起家庭重担。少时,曾以帮地主看牛为生,过着食不果腹的艰苦生活。因家境贫寒,他从未读过书,30岁还没成婚。但他天生聪颖,善于谋划。为了自己的人生和婚姻,他挑着货担,以小商贩的身份进入深山瑶乡,把我母亲娶回成亲。从此之后,夫妻同心协力,打拼生计,走上置地立业之路。可以说,父亲硬是用自己的汗水,换取一分一厘,积攒一分一亩。从一个“无立锥之地”的看牛工,很终成为全村拥有十余亩田地的大户。
    父亲平日生活极其简朴,终年都是穿着草鞋,哪怕是在下雪的严冬,亦是如此。为了种好自己的田地,他从不雇季节工,不雇长工,全靠自己,以一当十。别人是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我父亲则是每天天未亮就悄然出门,晚上明月高挂还在田里埋头干活。夜以继日,精心耕作,只求每季都有一个好收成。父亲视土地为命脉、若珍宝,但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中,这些土地却统统被没收,变成了集体所有。他对自己付出了半生辛劳攒积的土地,就像对自己亲生骨肉一样,是那么的深深怀恋和依依不合。
    1957年,父亲忍不住在原来属于自己的田地里插上写有他名字的牌子,当时却被视为资本主义复辟的典型,被定为“右倾”势力,并用绳子把他强行捆绑起来进行批斗,直到棕绳断裂。那个看似轰轰烈烈的极“左”年代,却让一个生性极为纯朴的农民,在精神和肉体上都遭受了极大的伤害。
    一生走来,父亲深深懂得拥有土地的重要性,失去了土地就失去了生存的根基。不仅如此,父亲更加懂得,光有土地没有文化知识,会连自己很基本的合法权益也无法维护,所以文化知识才是家族发展的根本灵魂,这也是他在生活实践中摸索出来的道理。
    尽管没有进过校门,但父亲是个很好聪明的人。在年轻的时候,他曾当过谢家厂村留法博士谢海涛的勤务员。据说有两次出差在外,都机智应对了因不识字会闹笑话的情景。一次是别人请他念家信,由于他不识字又不好意思讲,当时灵机一动地说:“我的眼睛进了沙子看不清,请找别人看看。”还有一次他手持文件在看,对面的人说你把文件拿倒了,父亲立即说:“我是给你看的。”这些尴尬的经历,让他深深感受到了没有文化的窘境,所以到了我这一辈,他就常常教导说:“如果你不识字,连契约都不会看,就要吃大亏。”因此,他后来举全家之力,送我们4个兄妹读书。这在我们村里来说,算是少有的文化家庭了。若不是父亲深因自己缺少文化之痛,从而更具培养子女的长远目光,就不可能有我的今天。
    父爱如山,高大而深沉。那种爱是倾力付出,不求回报的爱。我参加工作后,父亲没有随我们到城里住过,没有享过儿女孝顺的福。我没能带他看过所谓的城市“风光”。每次我们请他来,他总是以家里事多离不开而推辞。他一生没有给我们留下一张照片,这是我们家永远的遗憾。父亲生前,都是勤俭过日子,平日没有穿过一件好衣,冬天没有穿过一双棉鞋,没有吃过一餐好饭,没有停止过的劳动,幸福的生活对他而言,只是一种梦想,而不是现实。他的一生,是生命不息、劳作不止的勤劳一生。
    父亲于1977年8月23日不幸去世,享年76岁。逝世的当天,父亲上午还到深山高岭上,砍了一担柴回来做饭用。下午他自己杀了一只鸡吃,晚上一觉后,次日清晨,弟弟发现他老人家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告别了这个世界(那时候母亲还在大江口和我们在一起生活)。老乡们说:“你爸爸去世这样快速、利落,不需要儿女在身边服侍守候,是他的品行修身积德到顶了,才有这样完美的结局。”而平时我没有给他敬过一次菜,端过一次饭,他就这样地离开了。作为长子的我一直没有向他尽孝心,这是我永远感到很心痛的。父亲去世时,我因出差在外,不能赶回家治丧,只寄了80元钱给弟弟办理丧事。是弟弟费尽全力,在村后的山头上选择了一块尚风尚水之地把父亲安葬了。后来当我们举家回去为父亲扫墓时,我直接跪在父亲的墓地前,长跪不起,低头说:“父亲:我率妻子、儿子、女儿等来看您了!您是一个伟大的劳动者,一位伟大的父亲,是生我养我的伟大恩人,我永远不会忘记您!我永远感恩您!您在世时我没能敬孝您,您上山时我又没能来为您送行,真对不起您老人家,我实在是愧对您的抚育培养,愧对您不求任何回报之大恩大爱。请您原谅我这个不孝的儿子吧!敬爱的父亲,您好好安息吧!”P2-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