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老酒全书

中国老酒全书

  • 字数: 160000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曾宇
  • 出版日期: 2019-06-01
  • 商品条码: 9787201142104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9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国内第一本完整讲解老酒文化、辨别、收藏、投资图书 ○全面:从老酒的酿制到收藏投资,一本书让你从0到1进阶老酒行家 什么样的酒才能称为老酒?老酒能喝吗?老酒有保质期吗?老酒界的行话有哪些?了解这些,不仅是了解老酒收藏的价值,更是对老酒文化的传承 ○权威:中国老酒收藏第一人历时3年全新力作 作者曾宇被誉为“中国老酒收藏第一人”,此书为曾宇老师多年经验集结,手把手教你选老酒、辨真伪,新手不慌张,行家不走眼 ○详细:十七大名酒逐一详细解读 老酒玩家最关注的中国十七大名酒逐一详细解读,追根溯源,捋清发展脉络,更有收藏投资指导建议 ○实用:老酒市场未来预测 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收藏老酒,都要从心出发,找准收藏的方向。否则,收藏的老酒不仅不会变成一座金山,反而会变成一个无底的黑洞 ○ 内涵:老酒文化深度剖析 酒虽然只是浩渺的中华文化中的一粟,但是如若我们了解了它的兴衰历程,也可以从中窥见中华民族悠远绵长的历史和社会人文变迁 ○ 精美:全彩清晰图片及匠心工艺包装 全书四色印刷,图片清晰、精美。采用裸背锁线装帧,手工打造舒适的阅读体验。封面化用瓶中三宝之一玉壶春瓶的造型,将传统酒器赋予现代的生命力,以现代审美视野为老酒文化注入活力,带你走进老酒的沁香世界
内容简介
听曾宇说酒 读老酒文化 学收藏之道 国内第一本图文并茂介绍中华老酒文化的收藏投资指南。 从粮食到陈香老酒,中间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陈年老酒品鉴专家曾宇老师为你避开陷阱,捋清来龙去脉,从0到1进阶老酒收藏。 本书介绍了中国17大名酒,详细解释了关于老酒的方方面面,从老酒的酒标到生产历史,从酒的酿制到品酒的艺术,技术细节和恢宏伟大,给喜爱老酒和热爱老酒文化的读者提供了一本全面而详细的实战指南。
作者简介
曾宇:中国老酒收藏第一人 被业界誉为“中国老酒收藏第一人”,旗下公众号“陈香老酒”是中国原创酒文化平台的佼佼者。倾心中国酒文化十九载,藏品种类丰富,孤品甚多,共藏有陈年美酒万余种以及中国传统酒器、酒文书、酒标等数万件。任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酒类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藏酒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家协会酒文化研究会老酒收藏鉴定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江西省酒类流通协会藏酒专业委员会会长、全国多省市名酒收藏协会名誉会长/高级顾问。 已出版口碑佳作《陈年白酒收藏投资指南》《中国特色酒收藏投资指南》《中国地方名酒收藏投资指南》等。
目录
溯本:酒是个什么玩意儿 酒是个什么玩意儿? 低度酒:历史与真相 在酒界,有些词是“有罪”的 白酒香型知多少? 到底有没有物美价廉的酒 论史:酒是一面镜子 致那些离我们远去的民国酒文化 爷爷喝的酒:南酒中的情怀 酒器掠影——不容忘却的日军侵华史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酒业与中国评酒会 入门:老酒入门知多少? 不懂老酒定义,何来收藏之说? 老酒能喝吗? 有关老酒保质期的权威论证 陈年白酒都会变黄吗? 老酒:你必须知道的“十七大名酒” 文千言,诗千首,且从茅台唱起头 汾酒 泸州老窖特曲 西凤酒 姚子雪曲——五粮液 古井贡酒 董酒 全兴大曲 洋河大曲 剑南春 双沟大曲 郎 酒 黄鹤楼酒 武陵酒 宝丰酒 宋河粮液 沱牌曲酒 收藏:走进老酒的大千世界 收藏老酒,你必须要知道的行话(一) 老酒行话(二):与造假有关的行话 这些假老酒,你都喝过吗? 古董专家,别来祸害老酒界了! 老酒行话(三):名酒里的约定 进阶:轻松进阶老酒藏家 你为什么要收藏老酒? 老酒收藏的方向建议 细节至上,鉴别老酒真假 老酒收藏的风险 老酒保存方法 老酒收藏,是中国酒文化回归的前奏 文化:煮酒时光,漫说流年 行走的汾酒 行走的茅台 行走的“山寨”酒 行走的花酒 行走的二锅头 行走的膏粱酒 那些与酒有关的精神境界 酒不是妖,是照妖镜
摘要
    酒是个什么玩意儿?
     我想说,大部分中国人是不懂酒的:不懂酒之工艺、酿造、传统,更不用谈理解酒之历史、文化与风土。即便是本人,混迹老酒收藏领域十余年,在浩渺的中华酒文化传统前仍自觉所猎之学远远不足。本书的开篇,我想从自己数十年对酒文化的领悟出发,谈谈酒的本质;再斗胆用当下流行的互联网“迭代”概念,说说中国的酒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中国酒,怎么谈迭代?
     用“迭代”的概念谈中国酒的本质,应是少有的。迭代,从最一开始的数学专有名词,变成互联网思维中的重要一维。指的是产品版本不断地升级、完善、蜕变。如苹果手机,从诞生起至今已经历十几次重要迭代,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带来的是不断革新的用户体验。
     电子科技产品有迭代,传统领域的产品是否可以有迭代?如果有,那么酒的迭代版本则是以下几种形态――
     中国酒的工业1.0版本:将酒划分为工业产品
     酒是什么?让我们回到起点来寻找酒的定义。
     大部分有关酒的权威定义是这样的:“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一般含有微量的杂醇和酯类物质。酒是以粮食为原料经发酵酿造而成的。”
     这样主流的酒定义,将酒进行化学成分“解剖”,并得出“酒=乙醇+水+其他成分”的结论,这便是酒迭代过程中的1.0初级版本:它将酒定位为工业产品,不强调酒的特色属性,更不强调酒的历史、文化、传统属性――留其肉身,弃其精髓,丢其灵魂。
     近代中国,酒一直被定位为工业产品。查询史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文件中我们不难见到诸如“商业部、轻工部关于由生产单位解决散装白酒酒度的通知”的文字――彼时中国的酒,生产属于轻工部、销售属于商业部。这种有关酒的管理归属和思维定式决定了行业迄今为止的发展:全国各地均有酒厂被称作某某酒厂工业园、某某名酒工业园、某某酒工业园区。将酒划定为工业产品,将酒厂划定为工业园区,便是中国酒工业1.0版本的显著特征。
     中国酒的特色2.0版本:百家争艳酿好酒
     一方水土,酿一方好酒――这便是中国酒的特色2.0版本。
     中国酒因其特殊的地域自然环境、各地特色的粮食原料、酒曲种类以及各具特色的传统工艺,产生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酒种与口感。这种特殊风格的形成,是中国广阔的地域、气候、原料、工艺因素影响的结果。
     江南不少小曲酒以“肥膏”入酒、山西汾酒以地缸发酵、贵州茅台采用特有的当地产高粱、陕西的西凤采用特色的酒海进行贮存:酒之风土,亦见地方风物。
     相对于工业1.0的版本,中国酒的特色2.0版本着眼于酒的地方特色,论证酒的地方工艺,见诸骨肉,亦有精髓,更胜一筹。
     中国酒的文化3.0版本:博大广深入人心
     中国酒的文化3.0版本,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有关。 在鄙人首本谈论陈年白酒的书中,曾在开篇写下了这样一句话:“酒,是世上最朴实无华之物。它或浓郁,或清雅,或芳香四溢,或内敛深沉;它外表是水,内心是火;它清澈透明、质朴纯洁,却能给人带来刚烈震撼的美感。”
     四年前,我在写这句话的时候,窗外大雨倾盆。就着一杯小酒,我来了一次酒与心灵的对话,至今记忆犹新。南昌城中一角,一间陋室,我将十几年的酒文化珍藏归集于此――汉代的酒器、清代的酒标、“民国”的酒、解放初期的文书票证。每每有人参观,感慨“中国酒文化竞如此博大广深”之时,也是我顿感欣慰之时。事实上,中国酒之广,在于它种类繁多;其深,在于它深入人心。一杯酒,不止见于白酒,更见于黄酒、露酒、果酒、药酒;一滴酒,可深入饮酒习俗、酒令乃至民族精神。
     这样对酒的理解,可让人生发出“临川献清酤”的豪迈,更可有“曲水流觞”之雅趣,容我在此大胆将这一番论调归为酒的文化3.0版本吧。
     酒文化3.0版本,是否有迹可循?
     中国酒业的1.0模式,怎能带来酒业的良性发展?
     如果在书法界也有迭代,那么书法的1.0版本应是临摹,它讲求效益、速度、结果,可因与原著神似而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书法的2.0版本,讲求的是审美的特色,或着眼于笔法形式之分,或倚重于人工精美的造诣;而书法的3.0版本,则见乎其神意无方、自然境界。
     如果茶也有迭代思维,那么茶的1.0版本,在于饮茶,口渴即饮、举杯即饮、入座即饮,是饮茶者共有的朴素境界;其2.0版本,在于茶艺,得神、得趣、得昧、得静,个中滋味,各有所得;其3.0版本,在于茶道,或饮茶悟道,或静虑放下,自在自为、还原本真。
     书有法,茶有道,酒中有天地。
     反观当下这三大类别的文化载体,书法之境界、茶道之参悟已为人们接受,换言之,书法与茶道已经成功地实现了3.0版本的迭代,获得了普遍的认知。然而遗憾的是,中国酒业仍然在1.0版本中寻找出路。
     中国的酒,在工业1.0版本阶段作为工业产品,强调的是节约粮食、生产速度与经济效益。中国的酒厂进的不是文化产业园、观光园,而是工业园。一位位化工专业出身的专家泰斗们用1.0版本思维,创造了“麸曲”、创造了“新工艺白酒”、创造了“勾兑”,我们将出酒率奉为圭臬,每一次的效益提升都是一次行业的集体狂欢。(在此,鄙人并非对专家们不敬,在粮食短缺的年代,他们为中国酒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这些老一辈的泰斗们值得我们致以优选的敬意。)可是在追求品质、文化的当下,这样的工业1.0版本早已过时。
     将酒定位为工业产品,是束缚酒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国际上普遍将酒归为农产品,对于这样的农产品,更多的国家有着严格的进口要求。然而,当2001年中国加入WT0后,由于酒在中国的工业产品定位,我们面对世界各国的酒企敞开了大门。外国洋酒轻而易举地抢滩中国,在敲开贸易之门的同时,还将葡萄酒、洋酒文化大肆渗透――葡萄酒学院、酒庄文化、各种品酒课堂――消费者们面对这样的酒文化趋之若鹜、顶礼膜拜,言必称波尔多、勃艮第,如此景致令人嘘唏。反观中国酒,却因为缺少品牌身份、缺少特色风格、缺少文化渗透,而难以占领海外市场。
     中国酒真的缺少文化内蕴吗?当我们谈及酒文化,无一不认同李太白为酒仙。他或“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或“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遗憾的是,中国酒与文化已然断裂,文化当中的酒与现实中的酒,似乎并没有多大关系。我们尚且没有做到特色2.0版本,更不要提文化3.0版本,在有关酒的本质思维上,我们与国际上还存在着不小的距离。
     P2-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