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多棱镜下的周恩来

多棱镜下的周恩来

  • 字数: 4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1540997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07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分别从革命生涯、军事活动、外交风云、统战工作、秘密战线、家庭生活等13个方面,展现了周恩来各个领域的辉煌成就和高山仰止的人格风范。作者是曾长期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人员或长期研究周恩来的名家。例如:曾经长期担任周恩来军事秘书的张作文、曾经担任《周恩来年谱(1898—1949)》副主编的李海文等。阅读本书,可以在不同文风的章节中来回徜徉,可以近距离地、多方面地、更细致地了解周恩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呕心沥血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一生。
作者简介
李海文,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1968年底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1978年到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工作。1979年到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历任周恩来年谱生平小组副组长、组长,周恩来研究组副组长。1998年到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任《中共党史研究》副主编,《中共党史资料》主编。曾出版《周恩来年谱(一八九八—一九四九)》(任副主编)、《“四人帮”上海余党覆灭记》、《在历史巨人身边——师哲回忆录》、《中共党史拐点中的人物与事件》等多部具有影响力的著作。
目录
第一章 坚韧不拔,相忍为党——革命家周恩来
一、推求比较,才走上职业革命者之路/2
二、中共中央工作的实际主持者/10
三、相忍为党,顾全大局/16
四、帮助确立的领导核心地位/20
第二章 驰骋疆场,运筹帷幄——军事家周恩来
一、军事斗争的开创性建树/36
二、建设革命军队的方针和原则/40
三、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44
四、的第一军事助手/50
五、加快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58
第三章 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周恩来的外交生涯
一、在多重政治文化背景下成长的革命者/66
二、红色中国外交的探索者/72
三、为新中国外交奠基/83
四、寻求和平共处,倡导五项原则/89
五、高瞻远瞩,拓展外交天地/99
第四章 肝胆相照,团结斗争——统一战线工作的典范周恩来
一、周恩来与蒋介石/114
二、周恩来与班禅/127
三、周恩来与溥仪/137
四、周恩来与李宗仁/142
第五章 刀枪并举,用谍如神——密战家周恩来
一、“枪杆子”与“刀把子”——弱势生存,推荐利器/152
二、巅峰对决——系统效能的特别检验/156
三、广交朋友——合法而干净的情报收集方式/159
四、“国际间谍”——国际密战的人才竞争/163
五、明争与暗斗——高明的两手策略/166
六、小吃大的秘诀——营造以弱胜强的综合优势/170
七、建国大业——从秘密状态走上政治舞台/173
八、反恐先驱——现代法治实践/176
第六章 重视技术侦察,领导创建二局——无线电侦察事业的开创者周恩来
一、创建二局如虎添翼/182
二、长征路上的灯笼/188
三、独特贡献/198
第七章 体国经野,辅世长民——开国总理周恩来
一、把经济建设放在工作首位/206
二、筹划四个现代化/210
三、躬亲治水/222
四、突破科技很好/229
第八章 高山流水,知音知己——文艺工作领导者周恩来
一、同文艺的不解之缘/242
二、高擎抗战文艺大旗/245
三、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252
四、文艺界的知己和挚友/260
第九章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周恩来的人格风范
一、争做大事,不争当大官/274
二、廉洁奉公,鞠躬尽瘁/279
三、豁达大度,温厚敦信/286
四、克谨守纪,民主平等/291
五、自勉自励,生生不已/294
第十章 经纬万端,各得其宜——周恩来的领导艺术
一、照顾大局抓中心/300
二、组织严密善决策/306
三、知人善任用其长/310
四、驾驭复杂关系的大师/315
第十一章 疾风劲草,大雪青松——“”中的周恩来
一、“”突起,被动卷入/320
二、协助,机智处理事件/327
三、纠“左”的努力与曲折/333
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340
第十二章 革命伴侣,恩爱夫妻——周恩来的爱情与婚姻
一、因为志趣相投走到一起/348
二、幸福美满的婚姻经历血与火的考验/351
三、白色恐怖下为革命事业奔波/356
四、海棠相伴,谱写感人篇章/362
五、相互关爱,夫妻情深/375
第十三章 思想深邃,纸满经纶——周恩来的思想理论贡献
一、周恩来的思想理论建树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383
二、在中国共产党思想目前,周恩来首先或较早地提出了关于
  中国革命的许多重要思想/384
三、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众多领域,周恩来提出和阐述了许多
  深刻的思想/390
四、周恩来与理论/396
摘要
     在周恩来长期的革命生涯中,有几个很值得一提但常被人忽视的方面,那就是:最初走上职业革命者道路的复杂过程;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长达50年,曾一度担任中共中央工作的实际主持者;在党内斗争中一直坚持相忍为党、顾全大局的原则;为确立的领导核心地位做了大量的工作;在的威望如日中天时,他提出,“必须全面地学习,从他的历史发展来学习,不要只看今天的成就伟大而不看历史的发展”。这些虽然不能接近反映出周恩来的一生,但却能鲜明地表现出周恩来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独特个性。一、推求比较,才走上职业革命者之路 周恩来生于1898年,他成长的时代,是帝国主义相继侵略中国使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时代。尽管从1840年林则徐起,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奋起抵抗,可是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求生存、救中国成为一代又一代志士仁人为之奋斗、梦寐以求的目标。就在这个时候,十月革命的炮声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当时中国革命者的结论。 周恩来和他同时代的许多人一样,最初相信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他信仰过军国主义、无生主义、无政府主义,由一个爱国主义者、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者,经过几年的“推求比较”,终于确定了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选定了做职业革命者的道路。1921年3月他参加了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是党的创建者之一。1922年他发起组织旅欧支部,从那时起他就走上职业革命者的道路。 为中华崛起读书 周恩来的祖父,活了近60岁,师爷出身,后晋升为知县。但是,他只和二哥在淮安置办了一所房子,没有地产。周恩来的父亲虽说到绍兴学习了三年的师爷,但是学得不好,能力差,没有谋到好差事。祖父去世后,家境开始衰败。周恩来有一个伯伯,两个叔叔。伯伯没有儿女。两个叔叔,一个有肺病,生命垂危;一个腿瘸,不能做事。周恩来半岁时,小叔叔贻淦病故,为了安慰新婚的婶母,由祖父母做主,深明大义的父母将他过继给贻淦夫妇,由嗣母陈氏抚养。过继为子,从此他称嗣母为娘,称自己的亲生父母为干爹干娘。陈氏出身于书香门第,知书达理,通晓诗文。她将周恩来视为命根子,精心抚养,精心教育,教周恩来认字、背唐诗,5岁就人私塾上学。嗣母常常给他讲故事、讲历史,周恩来“辄绕膝不去,终日听之不倦”。 在两个母亲的爱护下,周恩来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好静、喜欢学习,开朗、善解人意。丰厚的母爱,过分的仁慈,使他多了份女性的柔韧,少了男性的粗野。 但是他9岁时两个母亲相继去世,他带着两个弟弟和从淮阴回到淮安的八伯八伯母一起生活。八伯有残疾,周恩来是长孙,便成为家中要紧的男子,从小他就得为家中的事操劳,养成很强的责任心。 12岁时周恩来离开家乡淮安到东北,先后在铁岭、沈阳上学。他后来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时说:“12岁的那年,我离家去东北。这是我生活和思想转变的关键。没有这一次的离家,我的一生一定也是无所成就,和在家里的弟兄辈一样,走向悲剧的下场。”当时,东北经济发展很快,已有了铁路和现代工厂。随着经济的发展,东北的文化和思想各个方面也十分活跃,民族矛盾也十分尖锐。1905年,日本、俄国两个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在中国的利益,在东北大地上进行了一年零八个月的战争。得胜的是日本,受蹂躏的是中国老百姓。暑假,周恩来随同学到了沈阳南郊沙河南岸的魏家楼子,亲眼目睹了沙俄在村后立下的碑,日本帝国主义在村东头建的塔。这些建筑纪念的是日本、沙俄的战功,却显示了中国的耻辱。 到东北后的所见所闻,使周恩来对民族存亡有了切肤之痛。他关心时事,在沈阳养成读报的习惯,常常看《盛京时报》以及邹容的《革命军》等书籍。 他从《革命军》中明白了,一个男子汉除了要光宗耀祖,对家庭尽责任、尽义务外,还要对国家尽责任、尽义务;他开始考虑一个革命者应有的精神、胸怀、人格及道德。他由爱母亲、爱家庭,升华到爱祖国。他对家庭的责任心升华到对祖国的责任心。 有一天老师在课堂上提问:“读书是为了什么?”有的同学回答:“帮助父母记账。”有的说:“为了个人的前途。”而周恩来与众不同,他站起来大声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 为中华之崛起,这就是他奋斗的志向。这个志向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上述一系列教育才形成的。 当然,如果他的思想仅停留于此不再前进,他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爱国青年。正巧这时他的伯父周贻赓由沈阳调到天津工作,他随伯父到天津读书,这就给了他一个机遇,使他有机会进一步接触到更优选的思想。 在天津南开中学 天津是北京的门户,是华北工业的发源地和华北经济、文化中心。近代资本主义工业,资产阶级思想、教育都十分发达,可与华东的上海并驾齐驱,这是关外的沈阳所不可比的。而他就读的天津南开中学又是国内第一流的学校,这为他提供了一个新的舞台。 南开中学教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