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青年沈从文

青年沈从文

  • 字数: 216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沈从文,张兆和
  • 出版日期: 2019-11-01
  • 商品条码: 978753174684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35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沈从文的自白书,不读这本书,你对沈从文的认识就少了一块。全书聚焦沈从文的青年时期,详细而不加掩饰地记录了他从出生到成名的整个心路历程:他在偏远的边城经历了怎样的挣扎与彷徨?他与乌烟瘴气的军阀部队有怎样的格格不入?他是如何在恶劣的环境下坚持自我,笔耕不辍?身陷热恋得不到回应时,他又有什么样的苦闷与忧愁?不合群的焦虑、对理想的犹豫、对未来的恐慌、离家闯荡时的忐忑不安、陷入恋爱时的甜蜜苦恼……当代年轻人正在经历的,沈从文都曾经历过。
目录
我的故事是怎样造就
自我评述
从文自传
从现实学习
我怎么就写起小说来
二十年代的中国新文学
我只爱过一个正当优选年龄的人
劫余情书·兆和日记
由达园给张兆和
彷徨是青年人的日常
一封未曾付邮的信
一天是这样度过的
复程朱溪
此后的我
由达园给刘廷蔚
水云
附录一
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郁达夫
附录二
青年沈从文年谱
摘要
    自我评述
     我出生在湖南西部边远地区一个汉苗杂处的小小山城。小时因顽劣爱逃学,小学刚毕业,就被送到土著军队中当兵,在一条沅水和它的支流各城镇游荡了五年。那时正是中国最黑暗的军阀当权时代,我同士兵、农民、小手工业者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社会底层人们生活在一起,亲身体会到他们悲惨的生活,亲眼看到军队砍下无辜苗民和农民的人头无数,过了五年不易设想的痛苦怕人生活,认识了中国一小角隅的好坏人事。一九二二年五四运动余波到达湘西,我受到新书报影响,苦苦思索了四天,决心要自己掌握命运,毅然离开家乡,只身来到接近陌生的北京。从此就正如我在《从文自传》中所说,进到一个永远无从毕业的学校,来学习那课永远学不尽的“人生”了。
     我人来到城市五六十年,始终还是个乡下人,不习惯城市生活,苦苦怀念我家乡那条沅水和水边的人们,我感情同他们不可分。虽然也写都市生活,写城市各阶层人,但对我自己作品,我比较喜爱的还是那些描写我家乡水边人事哀乐故事,因此我被称为乡士作家。
     从文自传
     我所生长的地方
     拿起我这支笔来,想写点我在这地面上二十年所过的日子,所见的人物,所听的声音,所嗅的气味;也就是说我真真实实所受的人生教育。首先提到一个我从那儿生长的边疆僻地小城时。实在不知道怎样来着手就较方便些。我应当照城市中人的口吻来说,这真是一个古怪地方!只由于两百年前满人治理中国土地时,为镇抚与虐杀残余苗族,派遣了一队戍卒屯丁驻扎。方有了城堡与居民。这古怪地方的成立与一切过去,有一部《苗防备览》记载了些官方文件,但那只是一部枯燥无味的官书。我想把我一篇作品里所简单描绘过的那个小城,介绍到这里来。这虽然只是一个轮廓,但那地方一切情景,却浮凸起来,仿佛可用手去摸触。
     一个好事人,若从二百年前某种较旧一点的地图上去寻找,当可在黔北,川东,湘西,一处极偏僻的角隅上,发现了一个名为“镇箪”的小点。那里同别的小点一样,事实上应当有一个城市,在那城市中,安顿下三五千人口。不过一切城市的存在,大部分皆在交通、物产、经济活动情形下面,成为那个城市枯荣的因缘,这一个地方,却以另外一个意义无所依附而独立存在。试将那个用粗糙而坚实巨大石头砌成的圆城,作为中心,向四方展开,围绕了这边疆僻地的孤城,约有四千到五千左右的碉堡,五百以上的营汛。碉堡各用大石块堆成,位置在山顶头,随了山岭脉络蜿蜒各处走去。营汛各位置在驿路上,布置得极有秩序。这些东西在一百七十年前,是按照一种精密的计划,各保持相当距离,在周围数百里内。平均分配下来,解决了退守一隅常做蠢动的边苗叛变的。两世纪来满清的暴政,以及因这暴政而引起的反抗,血染赤了每一条官路同每一个碉堡。到如今,一切完事了,碉堡多数业已毁掉了,营汛多数成为民房了,人民已大半同化了。落日黄昏时节,站到那个巍然独在万山环绕的孤城高处,眺望那些远近残毁碉堡,还可依稀想见当时角鼓火炬传警告急的光景。这地方到今日,已因为变成另外一种军事重心,一切皆用一种迅速的姿势,在改变,在进步,同时这种进步,也就正消灭到过去一切。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