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前夜 父与子

前夜 父与子

  • 字数: 333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俄罗斯)屠格涅夫
  • 出版日期: 1979-10-01
  • 商品条码: 978702016142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24
  • 出版年份: 1979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成立起,就承担起向中国读者介绍优秀外国文学作品的重任。一九五八年,中宣部指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筹组编委会,组织朱光潜、冯至、戈宝权、叶水夫等三十余位外国文学权威专家,编选三套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艺理论丛书”“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根据“一流的原著、一流的译本、一流的译者”的原则进行翻译和出版工作。一九六四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成立,是中国外国文学的优选研究机构。一九七八年,“外国古典文学名著丛书”更名为“外国文学名著丛书”,至二〇〇〇年完成。这是新中国第一套系统介绍外国文学作品的大型丛书,是外国文学名著翻译的奠基性工程,其作品之多、质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中国外国文学出版目前之最,体现了中国外国文学研究界、翻译界和出版界的优选水平。历经半个多世纪,“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在中国读者中依然以系统性、权威性与普及性著称,但由于时代久远,许多图书在市场上已难见踪影,甚至成为收藏对象,稀缺品种更是一书难求。“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的封面为网格图案,因而被藏书者称为“网格本”。“网格本”问世几十年来,收到几代读者的喜爱,为外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增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堪称对新中国读者影响优选的外国文学丛书之一。在中国读者阅读力持续增强的二十一世纪,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空前频繁的新时代,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再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合作,以“网罗精品,格高意远,本色传承”为出发点,优中选优,推陈出新,出版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值此新版“外国文学名著丛书”面世之际,人民文学出版社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谨向为本丛书做出很好贡献的翻译家们和热爱外国文学名著的广大读者致以崇高敬意!
内容简介
《前夜》(1860)、《父与子》(1862)在屠格涅夫创作中占有重要位置。前一部描写贵族出身的叶连娜嫁给贫寒的保加利亚革命者,决心同他一起为保加利亚的民族解放共同战斗的故事。后一部描写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夕新旧思想的斗争,塑造了新一代人的代表、平民知识分子巴扎罗夫的鲜明形象。
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被誉为中国的“一代文学巨匠”、“语言大师”。巴金早年受五四文学思潮洗礼,追求民主、平等,追求光明、正义,毕其终生从事文学创作。其作品大多以进步的知识青年为主人公,暴露旧制度、旧道德的罪恶,歌颂反抗和光明,艺术风格明朗、炽热、流畅。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以及《寒夜》《憩园》《随想录》等,其作品被翻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
目录
译本序陈燊
前夜丽尼译
父与子巴金译
摘要
     一八五三年夏天一个酷热的日子里,在离昆采沃①不远的莫斯科河畔,一株高大的菩提树的荫下,有两位青年人在草地上躺着。其中一位,看来约莫二十三岁,身材高长,面色微黑,鼻子尖而略钩,高额,厚嘴唇上浮着矜持的微笑,正仰身躺着,半睁半闭的灰色小眼睛沉思地凝望着远方;另一位,则俯身趴着,长着鬈曲的浅黄头发的脑袋托在两只手上,也正向着远处凝望。比起他的同伴来,他其实年长三岁——可是,看起来却反而年轻很多;他的胡须才不过刚刚茁出,颏下仅有些许拳曲的软毛。在那红润的、圆圆的脸上,在那温柔的褐色眼睛里,在那美丽地突出的唇边和白白的小手上,全有着一种孩子似的爱娇和动人的优美。他身上的一切全都焕发着健康的幸福和愉快,洋溢着青春的欢欣——无忧无虑、得意洋洋、自爱自溺和青春的魅力。他转动着眼珠,微笑着,偏着脑袋,好像小孩子们明知别人爱看自己就故意撒娇似的。他穿着一件宽大的好像罩衫的白色上衣;一条蓝色的围巾绕着他的纤细的颈项,一顶揉皱的草帽扔在他身旁的草地上。 和他一比,他的同伴就似乎是位老人了;看着他那呆板的身体,谁也想不到他也正自感觉着幸福,怡然自得。他笨拙地躺着;上阔下削的大脑袋拙笨地安置在长脖子上;就是他的手、他的紧裹在太短的黑上衣里的身体、他的翘着膝盖的蚱蜢后腿似的长腿,所有它们的姿态也无一不显着拙笨。虽则如此,却也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个颇有教养的人;他整个朴拙的身体都显示着“可敬’’的迹印,而他的面孔,虽然不美,甚至有点儿滑稽可笑,却表现出深思的>-j惯和善良的天性。他的名字叫做安德烈.彼得罗维奇·别尔谢涅夫;他的同伴,那位浅黄头发的青年,则名叫帕维尔·雅科夫列维奇。舒宾。 “你干吗不像我这么样趴着呢?”舒宾开始说,“这样可好多啦。尤其当你把脚这么翘起来,把脚跟并拢的时候——像这么的。青草就在你鼻子底下;要是老看着风景觉得无聊,也可以看看肥大的甲虫在草叶上不慌不忙地爬,或者看一只蚂蚁那么忙忙碌碌地奔波。真的——这样可好多啦。可你瞧你,却摆出了那么个拟古的架势,活像个芭蕾舞的舞娘,一个劲儿靠着纸糊的岩壁。你可得记住:你现在接近有休息的权利啦。第三名毕业,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请休息吧,先生;请不用那么紧张,请舒展舒展你的肢体吧!” 舒宾用一种半慵懒、半玩笑的声音,从鼻孔里哼出了他的整个演说来(娇养惯了的孩子对于给他们带了糖果来的父执们,就是像这样说话的),而不等回答,就又继续说道: “蚂蚁诸君、甲虫诸君以及别种昆虫先生们,它们挺教我奇怪的就是它们那一份惊人的严肃劲儿:它们那么俨乎其然地跑来跑去,好像它们的生命真有什么了不起似的!怎么着,我的天!人为万物之灵,至高的存在呀,可是,你尽管给它们瞪眼吧,它们可睬也不睬你;你瞧,小小的蚊子竟也可以跑到万物之灵的鼻尖儿上来,居然把万物之灵当作面包来享用啦。这真是可恼。可是,话说回来,它们的生命又有哪一点不如我们的呢?我们要是可以俨乎其然,它们又为什么不可以俨乎其然呢?喏,这儿,哲学家,请给我解决这个问题!——你怎么默然不语呀?呃?” “什么?……”别尔谢涅夫怔了一怔,说。 “什么!”舒宾重复道,“你的朋友把自己最深奥的思想披沥在你的面前,可是你竟是充耳不闻啦。” “我在欣赏风景呢。瞧,阳光底下的田野,是多么灼热,多么光辉啊!”(别尔谢涅夫说话有点儿大舌头。) “那不过是些明丽的色彩罢了,”舒宾回答说。“一句话,那是大自然!” 别尔谢涅夫摇了摇头。 “对于这,你该比我更受感动才对。那是你的本行:你是艺术家呢。” “对不起,老兄;这可不是我的本行,”舒宾回答着,把帽子戴到后脑勺上。“我是个屠夫呢,老兄;肉才是我的本行——我塑着肉呀,肩呀,手臂呀,大腿呀,可是,在这儿,却没有形态,没有个完整的东西,乱七八糟……你试试看能捕捉到什么呀?”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