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远略雄心 西域两千年

远略雄心 西域两千年

  • 字数: 37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张安福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20816254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59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着百余人的使团从长安出发沿着河西走廊,穿越千里黄沙,走向西域深处,他没有想到当他再一次望见长安时,已经是十三年后的事了。细君公主的眼泪尚未消散,解忧公主又踏上了去往西域的征途,而归时却要半个世纪后才会到来,公元前51年的长安城繁华依旧,然而当年青丝早已如雪……本书上起西汉,下讫清代,讲述了80余位西域历史人物的事迹。在西域的历史舞台上活跃的人物大多有着非同常人的经历,他们左右着甚至改变了西域的历史格局与最终走向,为我们留下了一部逾越两千年且波澜壮阔的西域历史画卷。
作者简介
张安福,男,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环塔里木历史文化资源调查与研究》首席专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一般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新疆自治区社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出版《唐代农民家庭研究》、《清代以来新疆屯垦与国家安全研究》、《西域屯垦人物论稿》、《汉唐屯垦与吐鲁番社会变迁研究》等著作,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西域史研究、汉唐史研究。
目录
自序1
前言1
一、移民群体构筑西域的族群1
二、族群融合彰显西域的重要性2
三、西域杰出人物的行为体现了中原王朝的远略雄心3
一“凿空”西域的张骞1
(一)两次出使屡建奇功2
(二)开辟丝路连通东西4
(三)千里博望曾为侯,凿空东西史千秋4
二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6
(一)伐大宛的长途跋涉7
(二)第二次伐大宛8
(三)李广利伐大宛的影响9
三西域屯戍思想的发轫者晁错10
(一)募民徙塞屯田思想11
(二)重视管理和军事训练12
四远嫁异域、心怀家国的细君和解忧公主14
(一)细君公主15
(二)解忧公主15
五龟兹王绛宾18
(一)龟兹转附西汉,西域化干戈为玉帛19
(二)“驴非驴,马非马”式的中原文化向往20
六扜弥人赖丹21
(一)屯田轮台22
(二)以身殉职23
七汉代第一任西域都护郑吉24
(一)争夺车师25
(二)首任西域都护26
八赵充国与其西域“屯田策”28
(一)边疆征战29
(二)上屯田策30
(三)屯田河湟:百闻不如一见31
九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33
(一)明犯强汉的郅支单于34
(二)选择时机,擅自攻伐34
(三)奖惩之争36
十拱卫疏勒的耿恭38
(一)任职戊己校尉39
(二)守卫疏勒城40
(三)受命东归41
十一“以夷制夷”的班超42
(一)出击北匈奴,经营西域诸国43
(二)“以夷制夷”初探索45
(三)一统西域46
十二西行最远的汉使甘英47
(一)出使大秦48
(二)甘英出使大秦的价值49
十三智勇双全的班勇50
(一)力陈经营西域51
(二)柳中屯田52
十四前凉西域长史李柏及其文书54
(一)李柏经营西域55
(二)李柏文书56
十五酷爱龟兹葡萄酒的吕光58
(一)西征龟兹59
(二)建立后凉60
十六佛教宗师鸠摩罗什61
(一)龟兹高僧初显名62
(二)滞留凉州十七年62
(三)长安传法泽后世63
(四)武威遗存显法名64
十七北凉流亡统治者沮渠安周66
(一)高昌屯田67
(二)中原文化影响高昌68
十八东晋求法高僧法显70
(一)法显求法的背景71
(二)法显西行72
(三)法显海陆东归73
十九高车国的创建者阿伏至罗75
(一)摆脱柔然,建立高车国76
(二)联合北魏,抗击柔然76
二〇未遁空门的西行求法者宋云78
(一)宋云西行前的北魏社会79
(二)宋云西行80
二一张雄与麴氏高昌84
二二裴矩与《西域图记》87
(一)治理伊吾88
(二)《西域图记》88
二三隋炀帝与首届“西域博览会”90
(一)隋炀帝西巡91
(二)焉支山下的西域际会92
(三)隋唐丝路盛世的前奏94
二四安远定边唐代名将郭孝恪96
(一)出击西突厥97
(二)平定龟兹98
二五玄奘西行求法与《大唐西域记》100
(一)中原学法101
(二)西行求法102
(三)《大唐西域记》103
(四)西安大雁塔105
二六远嫁雪域的文成公主107
(一)吐蕃赞普请婚唐朝108
(二)文成公主入藏109
(三)公主入藏,泽被后世111
二七凌烟阁功臣侯君集114
(一)讨伐吐谷浑115
(二)与吐蕃大战松州城115
(三)破西域门户高昌116
(四)卷入叛乱,将星陨落118
二八文武兼备的西域都护裴行俭119
(一)初入西域120
(二)临危受命121
(三)平定西突厥121
二九胆气绝伦的大唐猛将苏定方123
(一)征伐西突厥124
(二)治理西域125
三〇重建碎叶城的王方翼127
(一)任职河西128
(二)碎叶建城128
三一河湟名将黑齿常之130
三二从军西域的先行文人骆宾王132
(一)投笔从戎133
(二)边塞写意134
三三西域音乐家苏祗婆和裴神符137
(一)陪嫁而来的音乐家苏祗婆138
(二)竖弹琵琶第一人裴神符138
三四收复安西四镇的王孝杰140
(一)收复四镇141
(二)镇守安西142
三五安西都护郭虔瓘144
(一)西域风云145
(二)经略西域145
三六唐朝有名画家尉迟乙僧147
(一)于阗画师,光耀京城148
(二)凹凸技法风靡长安149
三七高仙芝和他的三次战争151
(一)小勃律战役152
(二)怛罗斯之战154
(三)潼关保卫战155
三八戎马一生的封常清156
(一)毛遂自荐157
(二)经略西域157
三九为盛唐西域吟壮歌的岑参161
(一)鸿鹄之志162
(二)初赴安西162
(三)再赴塞外164
四〇安西良吏张孝嵩167
(一)主动请缨赴边塞168
(二)戎马生涯,征战西域169
四一唐朝和亲回纥的真公主171
(一)首创真公主和亲先例172
(二)三位真公主和亲回纥172
四二心系中原的于阗王李圣天175
(一)热衷中原文化176
(二)积极与河西、中原交好176
四三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及《突厥语大词典》179
(一)《突厥语大词典》的编纂缘起180
(二)《突厥语大词典》的主要内容181
四四西辽帝国的创建者耶律大石183
(一)柳暗花明184
(二)逐鹿中亚185
(三)推行中原文化186
(四)宽容的宗教政策187
四五丘处机与《长春真人西游记》188
(一)远赴西域觐见成吉思汗189
(二)《长春真人西游记》191
四六驻守别失八里的綦公直193
(一)初涉屯田194
(二)驻守别失八里195
四七元代西域将领李进与刘恩197
(一)屯兵西域的元代将领李进198
(二)驻守南疆斡端的刘恩199
四八秃黑鲁·帖木儿汗与新疆伊斯兰教201
(一)汗位的继承与稳固202
(二)伊斯兰教的发展202
(三)秃黑鲁·帖木儿汗麻扎203
四九改变西域宗教格局的东察合台汗黑孜尔霍加205
(一)巩固权力206
(二)改变西域宗教格局206
五〇三次出使西域的外交使节陈诚208
(一)三出西域的传奇历程209
(二)著书立说,后世留名210
五一叶尔羌汗国的创建者萨亦德汗212
(一)初建叶尔羌汗国213
(二)汗国权力之战213
五二明朝的史学家马黑麻·海答儿及《拉失德史》215
(一)传奇一生216
(二)《拉失德史》217
五三《十二木卡姆》与维吾尔族有名音乐家吐尔迪阿洪219
(一)《十二木卡姆》的渊源流变220
(二)吐尔迪阿洪与《十二木卡姆》的继承221
五四哈密额敏和卓223
(一)应对准噶尔,辅助清军224
(二)发展屯戍保障供给224
五五哈密回王玉素甫226
(一)屯田哈密,平大小和卓之乱227
(二)获得朝廷信任228
五六东归英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230
(一)东归势在必行231
(二)东归途中困难重重232
(三)顺利结束“长征”232
五七吐鲁番的额敏和卓家族234
(一)与清军合力抗敌235
(二)苏公塔显忠心236
五八三车凌238
(一)率部东迁239
(二)稳定边疆战功卓著240
五九清代伊犁屯戍的开创者阿桂242
(一)拉开伊犁屯田序幕243
(二)伊犁屯田绩效显著244
(三)后期屯田规划246
六〇首位伊犁将军明瑞248
(一)完备伊犁将军职能249
(二)伊犁将军的屯田之旅249
(三)平定叛乱和进军缅甸251
六一锡伯族西迁屯垦戍边252
(一)艰难的西迁253
(二)西迁后的屯垦大业254
六二四次任职新疆的伊犁将军伊勒图256
(一)妥善安置土尔扈特部257
(二)屯戍伊犁257
(三)促进新疆双语教育258
六三三进新疆的永贵260
(一)屯戍乌鲁木齐261
(二)组建惠宁城满营262
六四首任乌鲁木齐都统索诺木策凌264
(一)乌鲁木齐都统的设立265
(二)兵屯发展绩效显著266
六五纪晓岚的新疆情268
(一)谪戍新疆,知行合一269
(二)诗书不辍,写意新疆269
六六扩建惠远城的保宁272
(一)解决伊犁驻军难题273
(二)惠远城的扩建与治理274
六七《回疆通志》和《三州辑略》的编纂者和瑛276
(一)和瑛其人277
(二)《回疆通志》与《三州辑略》277
六八旗屯的开创者松筠279
(一)首创满营旗屯280
(二)满营旗屯发展历程282
六九锡伯族重要人物图伯特285
(一)伊犁屯田现状286
(二)图伯特的屯戍治理286
七〇塔吉克族的雄鹰——库尔察克289
(一)塔什库尔干的战略地位290
(二)库尔察克的抗争事迹290
(三)以身殉职291
七一挽救新疆危局的长龄293
(一)乱局之中重开屯戍293
(二)有效屯田稳固南疆295
七二平定张格尔叛乱中功绩卓著的库车王伊萨克297
(一)平叛张格尔298
(二)智勇双全299
七三知人善任的布彦泰300
(一)扩大屯田301
(二)兴修水利302
(三)重用林则徐302
七四躬身新疆建设的林则徐304
(一)投身新疆建设305
(二)躬行南疆勘地307
七五协助林则徐南疆勘地的全庆309
(一)随行南疆勘地310
(二)重视发展水利311
七六艰难维局的伊犁将军荣全313
(一)临危受命,孤守塔城314
(二)遏制强敌,维护主权314
七七治边重臣那彦成317
(一)善后治理318
(二)大兴屯田318
(三)对外贸易319
七八收复新疆的左宗棠321
(一)“星沙夜话”322
(二)收复新疆323
(三)发展屯戍324
七九首任新疆巡抚刘锦棠326
(一)子承父业,收复新疆327
(二)修水利,兴屯田327
(三)削兵屯,增民屯329
(四)改税制,革体制330
八〇张曜与哈密的战后发展331
(一)兴修水利332
(二)善后南疆屯戍332
八一收复伊犁的伊犁将军金顺334
(一)披坚执锐,征战新疆335
(二)兴屯田,收复伊犁335
(三)病逝甘肃337
八二张荫桓和他的西域诗338
(一)谪戍新疆与诗文绝笔339
(二)西域诗与智者情怀339
八三兴屯保疆的徐学功342
(一)且战且屯343
(二)反击阿古柏势力344
八四两赴西域的新疆巡抚陶模346
(一)出任新疆巡抚347
(二)南疆移民北疆347
(三)据理力争维护主权348
参考文献350
一、传世文献350
二、出土文献352
三、今人著述353
四、研究论文354
五、考古报告356
后记358
摘要
     一 “凿空”西域的张骞 张骞(前175?--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人,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汉武帝时期,张骞应募出使西域,东西文明的交往从此进入了新纪元。 西汉初,匈奴势力控制了河西走廊,不仅阻断了中原王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而且时常侵扰西北边境。西汉王朝迫于形势,只好采用和亲的政策缓和边境危机。经过文景之治近四十年的休养生息,西汉经济实力日渐殷实,“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为反击匈奴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在汉武帝得知大月氏与匈奴的敌对关系后,便决定联合大月氏夹攻匈奴。“为人强力,宽大信人”的张骞“以郎应募”愿出使西域,说服大月氏与汉结盟从而成为史书记载的出使西域第一人。 (一)两次出使屡建奇功 建元三年(前138年),张骞以匈奴人堂邑父为向导,率领100多名随行人员自长安出发前往大月氏。西行的道路极尽艰辛,“行旅负水担粮,履践沙石,行人唯以人畜骸骨及驮马粪为标验”。交通不便、危机四伏,张骞的首次出行并不顺利,在途经匈奴领地时被俘获。匈奴为了笼络汉朝使节,甚至让张骞娶妻生子。但张骞始终秉持汉节、不辱使命,心怀出使大月氏一事。终于,张骞伺机摆脱了匈奴人的控制,向西逃奔,日夜兼程十余日进入大宛境内。受匈奴役使的大宛国王得知张骞西使大月氏的意图后,立即为其安排了翻译和向导,将张骞一路护送到了大月氏。不料,定居妫水(今阿姆河)北岸的大月氏早已远离匈奴的侵扰,百姓安居乐业,无意再报复匈奴。张骞多次试图劝服月氏王联合汉朝夹击匈奴,但终“不得要领”。 无奈之下,张骞只得辗转返回,在大夏停留了一年始归。途中,张骞再次被匈奴所俘,一年后才逃回长安。张骞不仅带回了大量的西域物产,还向汉武帝报告了出使情况和沿途的所见所闻,以及西域诸国的地理位置、特产、人口、城市、兵力等信息,得到了汉武帝的高度重视。张骞熟悉西域人文地理,便跟随卫青出击匈奴,建战功。汉武帝取“广博瞻望”之意,封张骞为博望侯。“博望侯”的称号从此流传开来,甚至直接成为外交使臣、西域使者的代名词。汉代以降,张骞获得了不计其数的赞誉,作为西汉盛世王朝与西域诸国进行文明连通的见证者而彪炳史册。 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被拜为中郎将,第二次出使西域。此行的路途较为通畅,张骞不仅携带了大量的马、牛、羊以及大量的财物,也背负着“断匈奴右臂”的政治、军事使命出使乌孙。张骞使团到达乌孙时,恰逢乌孙内乱,乌孙王并未答应西汉结盟的诉求,但派遣了十余名使者跟随张骞回访汉廷。张骞在原定计划无果的情况下,派遣副使分别出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身毒等中亚、南亚以及西亚地区,传递了汉朝与西域国家通好的意愿,同时也使得汉朝国威远播,扩大了政治影响。 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一行偕乌孙使者抵达长安,完成了第二次出使。西汉的富庶与广大,深为乌孙使者所羡,无形中为西汉结盟乌孙夹击匈奴战略的实现增添了筹码。同时,张骞所遣的副使也相继引西域诸围使者来访汉朝,促进了彼此的信息交流,为汉王朝经略西域奠定了基础。西域诸国甚至世界各国几乎都对汉朝的“博望侯”有所耳闻,张骞也因其卓著的西使功绩而被升迁为大行,位列九卿。 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去世,葬于城固县汉江北岸。 (二)开辟丝路连通东西 张骞“凿空”西域,是历史上有文字可考的中国人第一次探索异域、开眼看世界的真实写照,是东西交流目前的一次壮举。张骞通西域后,中原与西域之间出现了“东西使者,络绎不绝。商贩胡客,相望于道”的盛况,这条连接东西双方的丝绸之路以其最原始的使命而变得异常繁华。最初是各国之间使者频繁往来,其后辗转在这条道路上的商贸劲旅又绽放出夺目光彩,沿途的沙漠戈壁、河流湖泊、山川高原都无法阻挡他们的脚步。张骞之后的千年间,在这条连通东西的道路上涌现出大批行者,其中不乏负箧曳屣的僧侣信徒,他们风尘仆仆跋涉在莽莽黄沙与崇山峻岭之间,在苦修之中寻求真知。漫长而古老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中原王朝的西行探索,也见证了西方诸国的东进与开拓,成为双方文明碰撞与交流的载体。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得佳种自西来。”通过丝绸之路,西方的胡萝卜、核桃、石榴、黄瓜、大蒜、葡萄、胡豆、胡麻、西瓜、洋葱等物种传至中原,极大地丰富了中原人民的饮食文化。胡地的风俗文化也得到了中原人民的认同和喜爱,甚至到了东汉时,胡服、胡帐、胡床、箜篌、胡笛、胡舞等成为京城贵族竟相追捧的对象。 “风沙霜雪十三年,城郭山川万二干。”数百年后,继汉之后的又一盛世——唐朝,成为丝绸之路贸易往来的鼎盛时期。唐朝延续了前代丝绸之路横跨亚欧大陆的路线,将中原的丝绸、茶叶以及优选的技术传至西方。沿途出现了大量的贸易中心和新兴城市,西方的宗教、饮食、艺术等也迅速传至中原,东西双方的交流日益密切,对后世丝绸之路甚至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