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落落孤云独往还

落落孤云独往还

  • 字数: 12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无
  • 出版日期: 2013-11-01
  • 商品条码: 978754954705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60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分别从历史事迹、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三个角度来立体展示宜州历史文化实力及文化魅力,多层面呈现宜州历史文化的文化形象与影响力。相信本书所研究的宜州历史名人,不仅将成为宜州重要的旅游资源,而且将成为宜州独特的文化符号。对推动宜州文化旅游、文化产业、文化品牌和文化建设等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内容简介
张俊显主编的《落落孤云独往还(徐霞客宜州旅行记)》介绍了中国古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1587―1641)在宜州旅行考察的经过以及考察前后的相关记录,翔实地叙述了徐霞客在宜州的传奇经历。《落落孤云独往还(徐霞客宜州旅行记)》细致地反映了宜州的地理风貌,同时通过徐霞客与当地社会名士及百姓的交往,体现了当时宜州的文化发展水平以及风土人情。
作者简介
张俊显:男,河南舞钢人。文学硕士,助理研究员。广西师范大学校报编辑部主任。编著有《月牙》、《从雁山园到独秀峰》、《大学里的作家梦》等著作。
目录
第一章 千古奇人徐霞客
一、少负奇志
二、时代面影
三、问迹山水
第二章 旅途上的宜州
一、踏上广西之旅
二、霞客的宜州
第三章 徐霞客的宜州路线图
一、抵达庆远府
二、逗留庆远府
三、离开庆远府
第四章 徐霞客的宜州地理
一、宜州的个人地理志
二、庆远府城三处胜景
第五章 徐霞客的宜州交往录
一、前奏:赶赴庆远府
二、庆远府交往录(上)
三、多灵山旅行记
四、庆远府交往录(下)
五、尾声:德胜交往录
第六章 伟大的旅行
一、少量的旅行
二、行者的宜州
参考文献
摘要
    靠前章千古奇人徐霞客
    翻开古代中国的社会画卷,会发现历史长河中有不少长途跋涉的旅行者。
    汉代出使西域的张骞,远行印度的晋代高僧法显和唐代高僧玄奘,元代勘察黄河源的都实,明代七下西洋的郑和,这些很为人熟知的旅行者都历经坎坷,服险阻,创造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印迹。特别是经由《西游记》文学与影视的演绎,玄奘曲折艰辛的西行,平添了许多瑰丽奇绝的传奇色彩,织就了妇孺皆知的奇幻故事。
    然而,仔细想来,他们却还算不上真正的旅行家。因为他们的行旅多是带着一种政治或者宗教的使命,而非一种地理学或者人文意义上的旅行考察。对于他们而言,完成使命是优选的目标,沿途的山河地貌、风物世俗,不过是旅途的场景,亦或只是日后一种花边似的谈资。
    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其旅行的意义或许不在行程的终点,而着落于行旅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本身。
    如果我们回眸历目前的17世纪,就不难发现一个伟大旅行冢的身影。
    他不求功名,不计得失,抛妻别子,背井离乡,毅然踏上了神游九州之旅。“途穷不忧,行误不悔。瞑则寝树石之间,饥则啖草木之实,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行踪遍及大半个中国;他将行旅见闻与探寻诉诸笔端,“山川条理,胪列目前;土俗人情,关梁?塞,时时见著;向来山经地志之误,厘正无遗;奇踪异闻,应接不暇。”创造了颇具地理学价值、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的旷古巨著。
    他,便是被钱谦益称为“千古奇人”的“游圣”一一徐霞客。
    一、少负奇志
    徐霞客祖上世居河南新郑,世代为官。梳理下可考的家谱世系,徐家大概可以追溯到宋朝的徐锢。
    北宋末年,徐锢在开封任府尹。随着金兵南下,南宋建炎四年(1180),他携带大量的“中原文献”,随宋高宗赵构南迁江南临安(今杭州)。当成吉思汗迅速崛起,打下元朝江山之后,徐氏举家迁居江阴。
    在朝代更迭的历史阵痛中,徐家子弟以“誓不仕元”的姿态远离了官场仕途。直到朱元璋在金陵(今南京)建立明王朝,徐家才从家国覆灭的历史屈辱中复苏,这个翰墨飘香的书香门第也渐渐有几人人仕。徐家殷实自足的生活,陡添了几分耀眼的光芒。
    在明初的徐氏家族中,徐霞客的九世祖徐麒算是一位比较出彩的人物。
    徐麒颇好学、负大志,学行深受世人推重。人明以后,他凭其才学德行得到郡中推举,以布衣应诏,奉命出使西行,宣谕巴蜀。徐麒历尽艰险,抵达巴蜀,出色地完成使命。朝廷很是赞赏,欲授以显职。
    当时的政治环境不良,朱元璋创了“廷杖”制度,大家的生杀浮沉全系于他的喜怒之间,动辄得咎。明晓官场浮沉的徐麒对这名利场毫无向往,虽说是出使立功并有机会效命朝廷,他却不期望得到什么封赏,而是急流勇退,辞章三上,请归故里。
    难得的是,徐麒的请辞竟得到了恩准。他以一品朝服荣归故里,一时名动朝野,声名远播。回乡后,徐麒专门布置了一间书房,借用陶渊明《饮酒》诗义取名为“心远”,并亦自号“心远”,隐逸逍遥,陶然于书中。
    “明初功臣多半出身于草莽,功成之后,大都喜广置田产。”徐麒不免受到这风气的影响。加之出使巴蜀时一路目睹战争的惨烈与民生的艰辛,他深感安居乐业之可贵。回到家乡后,徐麒大规模地垦荒辟田,事农桑,积谷粮,渐渐地,为徐家积累了颇为可观的财富。
    徐家当年南迁之时,随行携带了不少书籍。徐锢在给子孙留下一笔文化遗产的同时,也留下了一种可贵的诗书传统。
    到徐麒时,雅好藏书的他特辟书屋,广收文集,一时间藏书盈栋。徐麒之子徐态“尝筑室数橡,玩读经史”,徐?之子徐颐则“馆于后圃,左右图籍”,徐颐次子徐元寿曾筑“万卷楼”,“凡唐宋以前异本,倾赀购致之”,“楼中积书万卷”,再次引来当时众多名人,留下不少题咏诗文。至徐霞客高祖徐经,辟书屋“西坞”,常“悬金购书,以资博综”,藏书数千卷之多,号称“藏书很丰,侔于木天”,更是创下藏书佳话。
    徐霞客先世藏书“综三教而汇百家”,上及天文,下至地理,各种书籍无不收集纵览。这个世代保持的“文献巨室”,直至家族经济逐渐衰落,仍不减藏书。
    然而,也正是“藏书很丰”的徐经,却在读书进仕这条中国古代成就功名的阳关大道上遭受了灭顶之灾。P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