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请你帮助我生活

请你帮助我生活

  • 字数: 209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作者: (法)让娜·西奥-法金
  • 出版日期: 2021-04-01
  • 商品条码: 978780768345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44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让娜的这部书稿中可窥见多个心理学流派的思想和治疗方法:精神分析学、人本主义、认知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积极心理学、整合的心理治疗……整本书中,我们总能在作者抒情般的描述中读到人本主义思想的真知灼见。作者所说的新心理学也并非接近不同于以往心理学流派或治疗理论的纯然的新思想,而更像是浓缩各家所长孕育出的综合体:新心理学机智且灵活地融合了神经科学和目前科学研究的已知的所有知识、成果,其中包括情感、认知和社交等方方面面。它并非新理论、新思潮、新意识形态,而是采取了大胆、投入的新姿态。
内容简介
什么是心理学,它有什么用?或者说它能为个体带来什么?心理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生活——这是一切的基础。作为心理医生,我们的身体就是天线,捕捉对方的所有信号。当然,我们有自己的“知识包”、能力和经验,但如果没有身体的感知,这一切都派不上用场。头脑会犯错,理论会混乱,概念会模糊……我们运用治疗技术,遵循行业行规,可是……我们在原地转圈!感同身受的在场实际上是我们专享的治疗媒介。专享的。
不管心理医生的理论取向、方式、方法是什么,采取什么疗法,让治疗结果不同的专享且独特的因素只有一个,就是与患者的关系。关系关于爱,无条件的爱。关系带来治疗。
……
整本书中有很多动人心弦、发人深省的话,无法全部在此呈现,摘录一二,愿君能“便舍船,从口入”。
目录
为何写这本书?
心理学,根基和翅膀
新心理学来了!
根基一 新心理学不把人简化为过去的存在
我们的过去,我们起飞的基地
那些影响我们的思想
过去塑造了我们,但不能定义我们
亲密的依恋,是为了更好地分离
治愈心理创伤
面对生命
弹性,一把真正的钥匙
根基二 新心理学是潜能心理学
耕耘花圃的艺术
从挖掘痛苦的“考古学”到潜能心理学
潜能心理学关乎什么?
寻找失落的潜能
告诉我你的优点,我再告诉你你是谁
根基三 新心理学是整合的心理治疗
起初,复杂性
理解人的整体性
重新开始行动,重新开始思考
心理治疗的艺术和方法:整合,而不是分裂
我的心灵、他者、生命中最微小的动作,也是我……
根基四 新心理学是投入的心理学
因为你,我在这里……
投入的在场
为了你,我做能做的一切,直到无计可施
一起投入
根基五 新心理学是一种“带来结果的耕耘”
“带来结果的耕耘”指的是什么?
一个结果可能隐藏着另一个结果
过得好、变得更好、康复?
作为结束或为了开始
“我之心”——作为序言、总结或职业的信仰告白
摘要
     成为真正的你 “成为真正的你”,这个要求包罗万象,令人晕眩。我们接受了这句格言,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我们几乎全都被说服了。这就是对活在现代的我们的挑战。心理学为了帮助我们达到这个目标,发展出了万千张面孔。它试图给我们提供幸福的钥匙、幸福的成分和说明书。这样的幸福被简化为有待解答的方程式、需要被打钩的选项和需要被完成的挑战。幸福成了圣杯,杯中还加入了一定剂量的压力。“我拥有获得幸福的一切条件,”很多患者在咨询的时候几乎带着罪恶感地说道,“可是我做不到。”无法幸福的愧疚感成为咨询的一个理由。太多这样的患者了!需要感到幸福,显然是一个高尚的理由,也是最根本的理由。但我们不要搞错了,幸福不该成为被狂热追求的对象,找出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小确幸并有能力感受到愉悦和快乐,便是幸福了。尊重我们真实的样子、我们自己的需求,不要进行比较,不要自我评判、自我谴责,慢慢接受那些让我们成为非凡存在的平凡的不完美;分享、给予、感受与他人的联结,正是这些拼凑出我们生活中的幸福,编织出每天活着的喜悦。 晒幸福,尤其是在社交网络上,创造出了新型的痛苦。有些人从本来最简单的自尊低落,发展成沉溺于他人的幸福,无法从这个陷阱中脱离,以为自己的生活是一种灾难。这些症状也以其他形式展现出来:他人恐惧症、生命恐惧症、活着的羞愧、病态的拖延症……与其过着无法见光的可怜生活,还不如不要活下去。 我在做咨询时发现,不管是年轻人、成年人,还是老人,他们都常常表现出“自我的模糊”和“存在的需求”,这深深触动了我。孩子被必须成功的要求追着跑,这样的要求有时甚至毁了他们。在学校里,分数就是生命,分数必须被贴在黑板的最上方…… 人啊,未知的人 是的,我们已经有很多进步;是的,我们现在比以前更了解身体构造的奥秘,许多极小的联结在微妙的平衡中构成了我们的身体。的确如此。然而,我们经常不了解最本质的东西,大多时候都不了解。我们知道了一点点身体如何运作的知识,可是我们真的知道身体为何如此运作吗?这样我们又重新回到我们所追寻的核心,那不再关乎幸福,而是关于存在本身。我们为什么存在?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是我?如果……如果我并不存在……我的生命存在的概率趋于无穷小,我是目前这个样子,从统计概率上来看几乎为零。可是,我就在这里……直面我的生活、生命。然而,我是谁?每一次与前来咨询的人相遇,我都被这个最基本的问题深深触动。所有混乱、焦虑、困难的背后,其实都是对存在直接的追问,这是最主要的挑战,关于生命,关于成就,关于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理解他者。我们怎么可能仅仅从生理学、本体论观点及过往经历的角度去把一个人简化成某些组成人的部分呢!我们是未知的,从自己的眼光去看如此,从他人的眼光来看如此,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亦如此。我们试图利用科学了解自身,可它所带来的就是把我们分割,再重新组装起来。作为人,我们是一个精神实体,介于可见与不可见、身体与精神、肉体与心灵之间精细而神秘的混合体。我们的存在是一条悬于两端紧紧拉平的线,我们行走 其上,保持平衡,希望不要掉下来、不断前进。心理学必须攻克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使不知道为何活着,仍然要找到如何活着的方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