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走近文艺家(上下)
字数: 312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作者: 光明日报文艺部
出版日期: 2022-06-01
商品条码: 9787530681602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510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80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 新中国文艺史的缩影 本书介绍的文艺家,从艺术门类上,涉及各个艺术领域;从时间跨度上说,既有1949年之前的名家大家如贺敬之、于蓝等,也有当前有名艺术家如梁晓声、莫言等。这些人都是新中国文艺发展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也是新中国文艺的缩影。 ☆ 百余位艺术家的传奇人生 本书介绍的一百余位文艺家,他们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杰出成就,留下无数美谈佳话,不仅有着耳熟能详的优秀作品,还有着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同时在追求德艺双馨的道路上为文艺界树立了榜样。这些艺术家的故事,对于我们的人生追求具有启发意义。 ☆ 光明日报文艺部重磅推荐 《走近文艺家》是光明日报重磅推出的文艺家辑录,按照文学、书画、工艺、文物、曲艺、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门类介绍了一百余位文艺家。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一百余位当代有名文艺家的故事,他们来自文学、书画、工艺、文物、曲艺、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不同领域。这些文艺家在各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留下了大量精品佳作,也在追求德艺双馨的道路上为文艺界树立了榜样。本书的这些故事,镌刻着他们的创作足迹,承载着他们的艺术感悟,沉淀着他们的人生经验,蕴涵着他们的人生智慧,对于我们看清来路、守住本心,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光明日报》创刊于1949年,是中共中央主办,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思想文化大报。光明日报文艺部是《光明日报》特色部门之一,是团结、联系、引导、服务文艺界的桥梁纽带,茅盾、巴金、老舍、梅兰芳、曹禺、季羡林、王蒙等都是文艺部的重要作者,组织刊发的多篇文章曾引领文艺发展潮流。
目录
上册
文学
柳鸣九:无心插柳柳成荫
徐怀中:人如松柏,牵风而行
郭汉城:树高千尺,源自根深
胡可:要让下一代看到中国是怎样站起来的
白先勇:与昆曲纠缠一生
金波:从未远去的童年
黄传会:心中有一片海
马识途:人生百年,初心未改
谢冕:大时代需要“大诗”
谌容:以我笔写我心
梁晓声:眼睛望向更多他者
宗璞:什么是小说家的责任
王火:好的文学作品应是一个国家社会史的佐证
何冀平:作品是编剧优选的表白
费振刚:守卫传统学术正道
李致:做出版家,不做出版商
傅晓航:对戏曲我有说不完的话
徐光耀:“慈父”年近百岁,“嘎子”永远少年
曲润海:视戏如命的“梆子厅长”
叶廷芳:单手写人生
莫言:做一个“晚熟的人”
许渊冲:转换不同语言之美的百岁翻译家
高洪波:文坛多面手,儿童知心人
严家炎:为学和做人都需要一点“傻子精神”
罗怀臻:不管时代怎么变迁,我都在现场
冯俐:搞儿童剧创作,要爱孩子,更要懂孩子
周大新:把读者拉入小说,与主人公同悲欢
陈彦:今天的写作需要高度整合人类新的生命样貌
阿来:做个热爱生活的“驴友”
刘庆邦:生活是座富矿,就看你怎么挖
吴岩:儿童科幻文学不是“小儿科”
尹学芸:只有默默耕耘,作品才能熠熠发光
范小青:生活扑面而来,你想躲也躲不开
贺敬之:为人民写诗,为时代放歌
书画
靳尚谊:背对市场创作
孙鹤:“文人书法”道路上的行吟歌者
赵振川:作品的味道是在生活里“泡”出来的
梁世雄:走遍世界,好看仍是中华锦绣
史国良:艺术家还是应纯粹一点
陈征:寂寞书相伴,淡然画相守
孙立新:心中有英雄,笔下有烽火
王铁牛:为历史留影像,为世界传递美
工艺
姚惠芬:无画不成绣的人生
吴为山:丹心铸魂,写意人生
洪建华:用刻刀赋予竹子另一种生命
文物
谢辰生:文物就像家门前的老松树
李云鹤:匠心躬耕在沙漠
傅熹年:看画里光阴
李纯一:宁慢爬,勿稍歇
李伯谦:和古人对话,与历史交流
马萧林:让文物“下凡”,游走人间
曲艺
刘兰芳:俯下身子六十载,为百姓评古说今
姜昆:用诗句向抗疫英雄致敬
田连元:一人撑起一台戏
王保合:生活甜了,练杂技仍然要下苦功夫
下册
音乐
王立平:妙乐演红楼
单秀荣:一头扎进黄土地的歌者
杜鸣心:生命不息,创作不止
贠恩凤:人民的喜爱是优选的回报
吕远:用音符记录时代风云
李光羲:一到舞台就撒欢,把歌唱到人心坎
才旦卓玛:爱党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赵季平:影视配乐不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艺术
张殿英:民乐就是要留住民族的群体记忆
王宏伟:饰演黄继光就得绷住劲
安志顺:一生打遍各种鼓,专享不打“退堂鼓”
傅庚辰:搞创作要有“钻地道”精神
齐·宝力高:真正的演奏家能把音符送到观众的神经里
黄定山:让红色歌剧既好“听”又好“看”
腾格尔:“百变萌叔”也有流量困惑
肖剑声:推动三弦发展为独奏乐器
刘月宁:艺术家应该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杨燕迪:音乐不只是娱乐方式,更是文化宝库
舞蹈
蒋祖慧:足尖上的风采
冯双白:艺术容不得半点虚假
陶诚:为时代击节而歌
吕艺生:从“偷艺”少年到美育导师
陈爱莲:舞台上开出一朵不败的莲
梅昌胜:真实呈现比夸张表达更有穿透力
邰丽华:用手语“唱”支山歌给党听
佟睿睿:希望每部作品给人独一无二的感受
戏剧
时白林:不喜欢被称作“泰斗”的艺术家
罗锦鳞:东西方戏剧互鉴的探路先锋
王超、虞佳:高山流水觅得知音
萧晴:寄身学海为知音
胡芝风:从理工女到京剧名旦
杜近芳:拼命的“东方皇后”
王芳:昆曲是我心中的“恋人”
史依弘:爱“折腾”的京剧探险者
赵燕侠:父亲打出来的“阿庆嫂”
吴琼:行走在古典与时尚间的“小严凤英”
杨俊:心中有观众,无处不舞台
张金兰:从卖唱艺人到柳琴戏“舵主”
郎咸芬:永远的“李二嫂”
王志洪:厕所里观众发表的意见最真实
李岱江:唱戏不出汗,累死没人看
茅威涛:被“骂大”的越剧艺术家
张学浩:从武生到名旦
李树建:苦思冥想才会出现奇思妙想
叶金援:戏曲传承切勿“五六祖,越传越糊涂”
王平:学艺该拜名师还是明师
濮存昕:演员应该是液体,越像水越好
彭青莲: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内外兼修
尚长荣:京剧艺术永远属于青年人
影视
黄会林:让世界看到中国的真实模样
韩志君:尘土中开出金蔷薇
王铁成:庭前海棠依旧
陈力:观众的支持是我前行的动力
游本昌:一部戏,一段缘,一辈子
于蓝:97岁还在拍电影
瞿弦和:他的声音里燃烧着一团火
丁荫楠:为伟人塑像的“电影诗人”
牛犇: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李文启:你的表演观众不相信,就是失败的
刘家成:我不反对
摘要
他摩挲着《局外人》的封面,仿佛摩挲着他那颗“小石粒” 2018年11月24日上午,一位老者来到北京崇文门国瑞城西西弗书店。他戴着老式鸭舌帽,眉发皆白,坐着轮椅,与周遭的现代气息甚是违和。有人认出来了,迟疑地问:“是柳鸣九先生吗?” 正是柳鸣九。这三个字经常出现在媒体上,受众可窥知,年近90岁的他还在著书立说。2018年11月,他被授予中国翻译界的优选奖——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安静的书店内波澜骤兴:“你看的《小王子》就是爷爷翻译的,快和爷爷照张相。”一位母亲招呼着自己的儿子。“我们读过您的《萨特研究》,能和您合个影吗?”征得同意后,一对从澳洲回国的夫妇谦逊地半蹲在柳先生左右。 与热闹的眼前和广阔的学术半径形成对比的,则是柳先生安静的日常和狭小的生活半径。他足不出户,门上张贴着“医嘱静养谢绝探视鸣九拜谢”的告示。他专享的锻炼是被搀扶着,在不到四十平方米的居室里走一会儿。除了去医院,他上一次外出是2017年11月12日,他在中国大饭店组织了“译道化境论坛”,邀来十多个语种的三十六位翻译家共同探讨外国文学名著翻译新标准。 西西弗是法国文学巨匠加缪经典之作《西西弗神话》的主人公,他惹怒众神,被判处把一块巨石推向山顶,巨石刚被推上山又要滚下山,他就周而复始、永不停顿地推,其形象喻示了奋斗抗争的人生态度。2015年9月5日,柳鸣九先生曾在十五卷《柳鸣九文集》首发式上动情地说:“但愿我所推动的石块,若干年过去,经过时光无情的磨损,最后还能留下一颗小石粒,甚至只留下一颗小沙粒,若能如此,也是优选的幸事。” 在西西弗书店放置欧美文学作品的书架上,静静立着加缪著、柳鸣九译的《局外人》。《局外人》重印次数已有二十六次,共发行销售了十八万册。柳先生用手掌摩挲着《局外人》的封面,仿佛摩挲着他那颗“小石粒”。 “一生只为打造一个人文书架” 虽说囿于斗室,谁说他不能去“远方”?轮椅去不了的“远方”,思绪可以牵着他去。他琢磨着、沉吟着,口授出来变作文字,文字里另有一番天地。 近年来,柳鸣九通过口授撰写了《且说这根芦苇》《名士风流》《回顾自省录》《友人对话录》《种自我的园子》等著作,主编了《本色文丛》散文集四十二册、《外国文学名著经典》七十种、《思想者自述文丛》八卷、《外国文学名著名译文库》近一百种……如此工作强度,即便放到一位年富力强的学者身上也是很难承受的。 2016年末的一个深夜,柳鸣九在书桌前晕倒,被诊断为脑梗,缠绕他十多年的帕金森陡然加重。他2017年1月底出院,2月底竞又脑梗复发人院,这次影响到视神经,医生劝他:“您这个身体状况做眼部手术的话,搞不好就全瞎了。”他不听劝。手术让他的眼睛恢复到能看二号字。“天不灭我。”又能用放大镜看书的他如是感慨。 打开他的橱柜,全是药。柜门上,贴着他宽慰自己的小条:“多一本少一本,多一篇少一篇,都那么回事。”他不过是借这句话放宽对自己强劳动的心理负担。事实上,他已达到了彻悟的境地,该怎么干还是怎么干,就在那张小条的上面,他还贴了另一张小条,上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友人对话录》和《种自我的园子》两本新书、“译道化境论坛”和《化境文库》第一辑,全是他两次脑梗之后的新成果。“一生只为打造一个人文书架。”这就是他所坚守的“天职”。 无心插柳,凭副业赢得至上学术荣光 柳呜九将他涉足的领域做了划分:法国文学史研究和文艺理论批评是主业;编书、写散文、翻译是副业。《柳鸣九文集》共十五卷,其中论著占前面十二卷,翻译占最后三卷,仅为文集总容量的五分之一,收录的《雨果论文学》《磨坊文札》《莫泊桑短篇小说选》《梅里美小说精华》《小王子》《局外人》等译作均属中短篇或由它们合成的集子,不是绝对意义上的长篇。 柳鸣九坦言对此“深感寒碜”,主业的浩瀚与艰深要求他全身心投入,他“智力平平、精力有限”,只能在译海里“这儿捞一片海藻,那儿拾一只贝壳”。 回过头一清点,译作总字数竞也超过了百万,其中不乏《莫泊桑短篇小说选》《局外人》《小王子》等禁得起时间淘沥、一版再版的长销书、畅销书。“翻译家”柳鸣九无心插柳柳成荫,居然凭副科成绩赢得了至上的学术荣光。 出版社和读者之所以买他的账,或可归功于主业与副业的相辅相成——把理论研究上细细咂摸、咬文嚼字、不偏不倚的劲头和追求用于文学翻译,或许更容易找到福楼拜所推崇的“一个字用得其所的力量”中那个最恰当的“字”;理论研究须捕捉言外之言、意外之意,将此技能施于文学翻译,或许更容易领会作品的画中之境,弦外之音;也因为他将翻译视作副业,不靠其安身立命,他才能不缚于名缰利锁,自在张开所有的感觉触角,探微文学作品的细枝末节;还因为他精力有限只有零零碎碎的时间,他干脆在短而精方面发狠劲儿,力求很好。P4-6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