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听闻:咖啡岁月.黑胶年代
字数: 75千字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作者: 阮义忠
出版日期: 2018-03-01
商品条码: 9787512210813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08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
¥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音乐不但要挑时间听,也必须在适当的空间里听,否则便是噪音。好咖啡配好音乐的下午茶时间,无论再忙再累都要努力维持,累的时候尤其需要这种精神按摩。” ——阮义忠 人文摄影大家原来也是“资深生活家”——对阮义忠来说,品味咖啡和聆听黑胶并非专研的学问,而是包含人生况味的生活美学元素,由此生发出来的文字与照片,正所谓“甘苦交融,余韵无穷”。 有插画的咖啡、带图片的黑胶。在“咖啡岁月”中,知名插画师阿涩为“咖啡岁月”的每篇文章精心绘制了插图,将阮义忠在咖啡岁月中关于故人、故事的回忆以充满想象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在“黑胶年代”中,除作者拍摄的有关台湾风土和个人生活的照片以外,每篇文章还配有文中提及、作者珍藏的黑胶唱片的封面,方便读者跟随作者的脚步,在聆听中按图索骥地感受一位摄影家带来的别样生活美学。 正手咖啡,反手黑胶;两种翻阅的体验,不同以往的阮义忠——《听闻》有两种阅读起始,正面横排为“咖啡岁月”,反面竖排为“黑胶年代”,两种文本体验交融于正文中间的80g进口彩胶纸——黄色,也是唱片标签的颜色。封面甄选海军蓝漆涂布,文字烫金,简约淡雅。
内容简介
《听闻:咖啡岁月 & 黑胶年代》是有名摄影家阮义忠的全新摄影、文化散文集。在“咖啡岁月”中,作者从他在“小镇青年”时代养成的喝咖啡习惯说起,回顾在台湾各地咖啡馆所亲历的往事,记录自己遍访欧洲时所遇见的风格迥异的咖啡馆文化,介绍冲泡咖啡、鉴赏咖啡的经验,妙趣横生,却又不乏深刻。在“黑胶年代”中,作者回忆了自己在“进入古典音乐的世界”之后,是怎样从一位门外汉,变成一位业余的聆听者,又逐渐成长为一位收藏有一万多张黑胶唱片的资深乐迷的,其间作者对发生在台湾这块土地上的故人与故事的描述,也同样令人动容。
作者简介
作者:阮义忠 摄影家,生于台湾省宜兰县。早年曾任职于《幼狮文艺》,后在《汉声》杂志英文版担任摄影与设计。他的作品以人文纪实为主要风格,曾在法国、美国、墨西哥、瑞典等地举办个展,作品被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等有名机构收藏。阮义忠著作丰富,其中尤以《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当代摄影新锐》《摄影美学七问》,以及创办的《摄影家》杂志知名,对华人地区的摄影教育影响深远,被喻为“世界摄影之于中国的启蒙者与传道者”。 插图:阿涩 浙江绍兴诸暨人。独立漫画者,自由插画师,手绘艺人。2008年开始创作漫画。主要作品《乌干菜,白米饭》。曾在《SC3》《SC4》《SC5》《STRAPAZIN》《LE MONDE DIPLOMATIQUE》《CULT青年的选择3》漫画杂志上发表漫画作品。曾给《生活》《花溪》《男人装》《时尚先生》《企业家》《新周刊》等十余家杂志供稿及众多书籍画过封面插图。
目录
01 沙漏中的咖啡豆 001 02 克林冰果室的暗恋 005 03 作家咖啡屋的壁灯 009 04 十八世纪咖啡屋 015 05 明星咖啡屋的二三事 019 06 约会在绿洲 025 07 坑洞里的发霉咖啡 031 08 家的延伸 035 09 门雷蒂的爱尔兰咖啡 039 10 与塞风壶有关的记忆 043 11 稻草人西餐厅与陈达 047 12 咖啡也是药 051 13 在咖啡馆的留影 055 14 在花神喝咖啡 059 15 约会在圆顶 063 16 小王子在大阳台 067 17 咖啡之舞 071 18 咖啡的“呼愁”味儿 075 19 静待意外发生 079 20 在瑞士的三种咖啡滋味 083 21 萨赫蛋糕和哈维卡咖啡馆 089 22 阿姆斯特丹的双胞胎及其他 095 23 忆天琴咖啡屋的朋友 099 24 阮家咖啡 105 【后记】112 01 重返黑胶年代 001 02 没电也能听黑胶 007 03 进入古典音乐世界 013 04 廉价的小提琴 019 05 三门峡与新世纪 025 06 不需要音乐的时刻 031 07 小刘的宝贝 037 08 春光乍现 043 09 真正虔诚的人 049 10 蜜糖的滋味 055 11 愈老愈爱海顿 063 12 人与自然的对话 069 13 帕瓦罗蒂的贵人 075 14 随风而逝 081
摘要
明星咖啡屋的二三事
台北武昌街的明星咖啡屋不仅名气很大,还是一个饱富理想精神、浪漫色彩的时代象征。1949年,五位随国民党政府由大陆来的俄国沙皇族裔,因思念家乡食物,与台湾地区人简锦锥在此合开了“明星西点面包厂”,招牌上的英文是Café Astoria。因糕点精致大受欢迎,隔年在二、三楼增设咖啡屋,四十年间吸引了许多作家、诗人、画家、表演艺术者。
2004年,明星咖啡屋在歇业15年后重新开张,一楼仍供应各式美味糕点,骑楼下却已无诗人周梦蝶的书摊,二楼不见白先勇、席德进、黄春明、陈若曦、陈映真、尉天聪、林怀民等人的身影,三楼也不再是《现代文学》《创世纪》《文学季刊》等台湾地区文学目前重要刊物的开会、编辑、校稿处。
对我而言,明星咖啡屋纯粹是个解决民生问题的地方,有长达五六年时间,我与内人天天在此吃早餐,有时甚至中餐、晚餐也来报到。当时内人在附近一家进口公司上班,而我的工作室也在拐角的重庆南路一段。而明星咖啡屋虽赫赫有名,却是收费公道、餐点可口,咖啡格外香醇,招牌罗宋汤就更不用说了。很难忘的就是面包附的那一小碟橘子酱,果香扑鼻,口感浓郁,直到现在,我都没在海内外吃过比它更美味的。
刚到《幼狮文艺》上班,我就常来明星咖啡屋拿稿、催稿。让我很感动的就是周梦蝶的稿子,小楷笔笔工整、苍劲秀雅;每回郑重无比、用双手捧给我的,正是他那很好有名的《闷葫芦居尺牍》。他写稿之处不是楼上的舒适冷气间,而是马路边榻榻米大小的书架下,坐的是比枕头高不了多少的小木凳。
记得在《家庭月刊》上班时,有天经过明星,看到他的书摊敞开,小板凳却是空的。上了咖啡屋二楼,才发现他在靠窗的小圆桌旁聚精会神地写字,毛笔起落之间,仿佛格外恭谨;看到我,咧嘴一笑。原以为他在赶稿,走上前去,才发现那是结婚证书。“谁要结婚啊?”他也不说,只是意味深长地笑,把那张厚卡纸递过来。我一看就愣住了,新郎是我同事,新娘却陌生。“这是谁啊?”周老笑得更神秘了:“就是三毛啊,她的本名都被大家忘?!”
那可是我看过写得很好的结婚证书,可婚却没结成。极有女人缘的这位朋友,后来又有两次差点成婚,对象虽不同,却都是台北众所周知的才女。我跟一位小说家两度受邀前往法院当证婚人,可是等啊等的,结果都只有他独自出现,对我们苦笑:“还是冷静一下,过几天再说吧!”
我从未在明星咖啡屋得到创作灵感,倒是看过不少很好画家的作品初发表。也不算正式展览,就是在泛黄的空墙面上挂画,有时同样作品一挂半年,有时又频繁地更换创作者。记忆很深的就是萧如松的水彩画,笔触轻柔,将乡间景色、百姓居家描绘得诗意盎然,散着淡淡忧愁。那个年代,几乎人人都好吞云吐雾,袅袅的室内一有阳光射入便神采焕发,气韵与他画作融为一体,不谋而合。
在这里,当时所有的成名与未成名作家、艺术家我几乎都见过,很具代表性的自然是小说家黄春明。从某个角度来看,明星咖啡屋的光彩跟我这位老友的传奇性驻扎有莫大关系,只要他一出现,咖啡厅就好像成了他家的客厅。认识、不认识的人都乐于当他的听众,因为他的故事很多,表情、肢体语言很丰富,简直就是天生的说书人。
让我特别怀念的还有小说家子于。长春大学矿冶系毕业的他,本来于辽宁本溪煤矿任职,1948年来岛后于台北建国中学教数学,五十几岁才开始写他东北家乡的故事。他永远坐在明星咖啡屋的同一张桌上写作,而且几乎从不改稿,无论短篇、中篇、长篇,都是先想好一小段才落笔,字迹细小工整,厚厚一叠稿子就像是已经印好的。(P19-22)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