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广东中央苏区南雄革命简史

广东中央苏区南雄革命简史

  • 字数: 1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6-01
  • 商品条码: 978721815031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广东中央苏区南雄革命简史》系“红色广东丛书”之一种,简要讲述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南雄地方党组织坚持贯彻上级党组织的指示精神,带领当地人民群众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内容包括:“党组织的创建与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数章内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党组织的创建与大革命时期
第一节 南雄人民的觉醒
一、辛亥革命后南雄的政治经济状况
二、南雄进步学生的反封建、反贪污斗争
三、追求真理投身革命
第二节 南雄党团组织的建立
第三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在南雄
一、南雄国民革命新局面的形成
二、开展国民革命宣传
三、举办宣传员养成所
四、南雄济难分会成立
第四节 南雄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
一、朔溪农会的成立
二、南雄农民协会的成立
三、南雄农民武装的建立
四、南雄县总工会的成立
五、省妇女解放协会南雄分会的成立
第二章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第一节 南雄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一、中共南雄县委的成立
二、南雄农民武装暴动
三、南雄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
四、土地革命如火如荼
五、苏维埃政权保卫战
六、中共南雄县委重建
七、游击油山战旗猎猎
第二节 南雄苏区融入中央苏区
一、红四军首次到南雄
二、红五军奔袭南雄城
三、红四军再占南雄城
四、南雄游击队的整编
五、游击粤赣坚持革命
六、南雄党组织划归赣南
七、南雄县苏维埃政权的重建
八、“左”倾路线对南雄革命的影响
九、建立粤赣交通联络线
第三节 水口战役与保卫中央苏区
一、激战水口痛击敌军
二、南雄人民踊跃支前
三、开辟南山北山新区
第四节 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在南雄
一、粤赣边区组织应变
二、赣南省的设立
三、红军长征经过南雄
四、播洒星火在南雄
第五节 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
一、油山会师
二、大岭下会议与长岭会议
三、挫败国民党粤军和保安团的“清剿”
四、粤赣边游击队的发展
五、粉碎国民党四十六师的“清剿”
第三章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第一节 赣粤边红军游击队的改编
一、赣粤边的谈判斗争
二、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
第二节 南雄党组织的重建与发展
第三节 南雄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
一、抗日团体的建立
二、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三、加强青年工作与妇女工作
第四节 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一、开展对国民党开明人士的统战工作
二、团结进步爱国人士
三、“东南工合”推动发展
第五节 中共广东省委在南雄
一、省委机关迁驻瑶坑
二、开办省委党训班
第六节 与反共逆流作坚决斗争
一、国民党南雄当局制造事端
二、坚决抗击反共逆流
三、调整县委加强领导
四、“古坑事件”
第七节 南雄党组织暂停组织活动
一、隐蔽埋伏等待时机
二、创办珠中,建立阵地
三、组建抗日十二中队
第八节 南雄党组织恢复活动
一、南雄党组织的恢复
二、青年训练班的举办
三、武装抗日保家卫国
第四章 解放战争时期
第一节 为争取和平民主而奋斗
一、抗战胜利后南雄的局势
二、八路军南下支队南征抵南雄
三、东纵、珠纵北上南雄迎接南下支队
四、东纵粤北支队奉命北撤
五、留守武装人员坚持隐蔽斗争
第二节 南雄武装斗争的恢复与发展
一、武装斗争的恢复
二、五岭地委和解放总队的成立
三、向平原扩展游击区
四、加强党政建设,开展土改运动
第三节 在总结经验中迎来武装斗争的转折点
一、反击“隆昌部队”的疯狂“清剿”
二、五岭地委扩大会议
三、武装斗争形势的新发展
第四节 向敌人发动全面进攻
一、北江第二支队成立与组织建设的加强
二、向南雄敌人发动全面进攻
第五节 迎接南下大军解放南雄
一、梅关会师
二、配合解放军解放南雄城
三、军民同心战无不胜
后记
摘要
     第一节南雄人民的觉醒 一、辛亥革命后南雄的政治经济状况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翌年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革命政权却落在代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利益的北洋军阀手中。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过着贫苦落后的生活。南雄屡遭军阀蹂躏,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1918年4月中旬,北洋军阀派赣南镇守使吴鸿昌率兵攻占南雄县城,纵兵四处杀人放火,奸淫掳掠。1919年春,北洋军阀又派赣南镇守使王余庆带兵人粤,攻占南雄城后,同样胡作非为,焚烧房屋,许多村庄顿成焦土废墟。 王余庆撤走后,由曾蹇任南雄县长,成光任防军司令。曾蹇、成光一伙不但不赈济遭兵灾的人民,反而变本加厉地搜刮人民财产,借口筹军饷,大肆勒收人头税、壮丁税、门牌税等苛捐杂税,以“梅关税厂”,提前征收十年捐税。南雄人民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其后,曾蹇又提出“重刑治县”的反动口号。一方面,以加强地方治安为名,举办地方保卫团。县为保卫总团,曾蹇自任总监督,各约(相当于“乡”)设保卫团,以十户为一牌,设牌长,十牌为一甲,设甲长,每户出一丁,为团丁。一方面,曾蹇会同防军司令成光成立清乡委员会,大举“清乡”,到处乱捕滥杀“三点会”成员和无辜群众,一天多次行刑,一次枪杀多达八九十人,草菅人命,残民害理。无数无辜群众惨死在其枪口下,南雄人民称曾蹇、成光一伙为“杀人如麻,视人命如草芥的刽子手”。 但是,地方土豪卢煜、王仁山、麦显荣等人,却对曾蹇、成光二人残酷压迫南雄人民的行为倍加赞扬,甚而挪用公款,在县城德政街口建造“曾成二公祠”,为曾蹇、成光两个杀人魔王歌功颂德。然而不到半年,“曾成二公祠”就被愤怒的南雄百姓所捣毁。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勤劳勇敢的南雄人民,对封建势力的腐败统治和帝国主义的欺凌掠夺深恶痛绝,不断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二、南雄进步学生的反封建、反贪污斗争 五四运动爆发后,革命思想很快传人南雄。1921年,南雄中学的进步学生曾昭秀、陈召南、彭显模、张功弼等一齐起来反对校长王道纯的封建教育和贪污行为,进行罢课斗争,掀起了南雄第一次学生运动高潮。 曾蹇自1920年任南雄县长后,将其同乡王道纯请来省立南雄中学任校长。王道纯上任后,对学生实行封建的旧式教育,禁止学生阅读马列主义和宣传新文化运动的革命书籍;禁锢学生自由,禁止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游行示威,规定学生每星期只许上街两次。这一系列封建压制教育激起了广大学生的极大不满。 时逢1921年学校在水南兴隆庵附近新建宿舍,王道纯与曾蹇相互勾结,借新建宿舍之机,偷工减料,大肆贪污建校公款,导致新建校舍质量低劣。校舍建成不久,即发生校舍倒塌压伤数名无辜学生的恶性事件。 王道纯的贪污渎职行为本早已激起学生的极大愤怒,校舍倒塌事件更迅速引发了学生学潮。南雄中学进步学生曾昭秀、陈召南、周序龙、彭显模、张功弼、周群标、廖光忠、何新福、钟蛟蟠、张道谦等在县城河边街何家祠秘密集会商议,决定勇反逆流,组织罢课和示威游行,共同揭发王道纯的贪污渎职罪行,一致要求呈请省教育厅撤换王道纯的校长职务。 南雄中学全体学生罢课斗争、示威游行坚持了一个多月,终于迫使广东省教育厅撤销了王道纯的校长职务。南雄掀起的第一次学生运动取得胜利。这次学生运动,促进了南雄广大青年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但校方却以“捣乱生事,煽动学潮”之名,将曾昭秀等16名进步学生开除。 三、追求真理投身革命 为继续求学,同时更为追求革命真理,被校方开除学籍的进步学生纷纷相约前往广州。1924年,国共合作掀起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广州成为大革命的中心。转赴广州求学的曾昭秀、陈召南等南雄进步青年更加积极追求革命真理,常常聚会、谈心、阅读进步书刊。 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南雄进步青年纷纷参加共青团的外围组织“广东新学生社”,一边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一边投身反帝反封建斗争,积极参与声援上海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广州“六二三”运动等。经过革命思想的洗礼,南雄进步青年的革命志向日益形成和坚定。在广州求学的南雄进步青年纷纷参加“南韶连留省学生会”(会址在广州市解放中路四牌楼云台里),曾昭秀(南雄)、朱念民(佛冈)、张景优和张炳鎏(英德)、成仕选(连县)等任执行委员,并出版革命刊物《北江潮》。 1924年12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将革命刊物《向导》和《中国青年》发行到南雄中学,进一步向南雄知识青年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和马列主义,为南雄开展革命运动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1925年5月,曾昭秀等人以广州为阵地,创办《雄声》月刊,向南雄的青年学生和广大的劳苦大众宣传革命思想和马列主义。P2-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