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木南漫记
字数: 22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学林出版社
作者: 潘晓楠
出版日期: 2022-09-01
商品条码: 9787548618423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376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
¥7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稿收录作者木南六篇长篇叙事散文,分上、下两辑。上辑《天下女人说不尽》《棒打出孝子》《小棉袄之童年篇》,从人物性格和命运着手,充满感情地娓娓道来,看似一些不经意的逸闻趣事,却拓展延伸出一个原生家庭五代人跨越世纪的跌宕起伏,绵长隽永;下辑《我的小学之英语老师》《我在南大之法国同屋》《上海印象之房东》,作者以细腻传神的笔触,描述几个具有典型特征的人物,以小见大,映现出作者在三座城市所经历的时代变迁和人生百态。
作者简介
潘晓楠笔名木南、木南君,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BI),高级经济师,复旦大学客座研究员,文汇《木南有书声》专栏主笔兼主播,现居上海。
目录
上辑
粯子里拣出的一粒米001
小雨的童年075
女人如花127
下辑
我的英语启蒙老师167
南大“陪读”记211
上海印象之房东263
上海印象之漫画323
后记371
摘要
我父母生了四个孩子:大姐、哥哥、二姐,还有我。哥是我们兄弟姐妹中专享的男丁,用我外婆话说,是“视子里拣出的一粒米”。外婆说的“规子”,是苏中一带的特产“元麦”,大麦的变种,也叫裸大麦,有人想让它沾沾“洋”味道,称它“土咖啡”。元麦磨成细粉,呈灰白色,熬成视子粥,是从前苏中地区家家户户几乎天天吃的一种家常便饭。 因为是天天吃的,视子粥和河南烩面、兰州拉面、北京炸酱面、武汉热干面一样,去掉了那些虚头巴脑花里胡哨,反而考验煮妇煮夫的功力,比出段位。这不,煮视子粥有讲究的。先在锅里加水,冷的热的均可,再放人少许米粒(可生可熟)打底,文火慢煮,待水烧开、生米煮熟后,将凉拌调成糊状的规子粉倒入锅中,搅拌,煮至视子散发出浓郁的“土咖啡”香味。红色或浅褐色视子粥煮好,热粥养胃补气,凉粥清火去躁,打底的米粒因其金贵,成了粥里的点缀。 如果你经历过、或者听说过20世纪60年代初的困难时期,那北京炸酱面里的肉末,兰州拉面里的肉丁,经不起拨拉,只是个点缀,就多多少少明白了我外婆所言“见子里拣出的一粒米”,其实是稀罕,是金贵的意思。米的金贵和诱人,是我儿时跟着我大姐、二姐去碾米,在碾坊里切身感受到的。 从来没看清楚碾坊师傅到底长什么样?头套、口罩、围裙、袖套,白白的粉末、黄黄的谷屑、灰灰的尘埃,将他裹得严严实实。黄澄澄的稻谷倒进大漏斗里,师傅像戏曲里的老生走“撤步”,就是,往后退一步移动身体,两腿并拢,立定;再往后退一步移动身体,再立定;然后拍拍手掌:开——轰隆隆的机器声顷刻响起,大米像一道瀑布飞流直下。 米从漏斗的出口处流出,我忍不住用手去摸,哟——手又缩了回去,像有千百只小蚂蚁在手指上爬。像舞台上的演员沉浸在自己的角色里,师傅用一把短柄小笤帚横过来、竖过去地清理大漏斗。大米被送回清理后的大漏斗又碾一回,这才容光焕发精神抖擞,个个像旧时上海滩太太小姐们脖子上的珍珠晶莹剔透,散发出幽幽清香。一旦你闻过这种清香,就再也忘不掉了。 碾米机旁,挤挤挨挨地立了几只布袋鼓鼓囊囊,布袋里是稻谷加工后分离出的稻谷壳——糠。我大姐让我和二姐蹲地上,用一只破盆舀出糠,仔细挑拣有没有“漏网之米”,古人说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无奈,几只布袋拣下来,只拣出几粒米,其难度,仅次于大海里捞针,比沙里淘金的概率还低,可想而知,那时候的米有多金贵? 说来,我哥这粒金贵的“米”,产自民国时期的一幢二层小楼:斜坡顶、白粉墙、木长廊,藤蔓攀缘、绿树环绕。粉墙上挂满了刺梅花,枝干纤柔而紧密韧长,花朵细碎而繁盛鲜活,应季而发,虽不如牡丹姹紫嫣红开遍那般艳丽,却别有一番情调。这小楼,是潘家从扬州搬到南通的第一个住处。扬州之前是镇江,镇江之前是南京,南京之前是盐城……大江南北,只要组织一声令下,我父母打起背包就搬家——到组织最需要的地方。 搬进这小楼时,恰好是我父亲的“而立之年”,以为和瘦西湖、甘露寺、玄武湖似的,只是他革命旅程中的又一匆匆驿站。正值烈日炎炎似火烧,我大姐才几个月大,托在一把蒲葵树叶做的大蒲扇上,俗称“芭蕉扇”。我母亲穿一件白色细罗纹绸衫,配黑色香云纱半裙。香云纱是专享用纯植物染料经过特殊加工制成的丝绸面料,至今记得母亲穿香云纱裙子走路有沙沙的响声,所以香云纱也叫“响云纱”。母亲小父亲三岁,两人一头浓密黑发,因为战争的锤炼而显得英姿勃勃成熟稳健。 第二年,潘家金贵的“米”我哥在小楼里出生。那天,几只燕子飞到楼前,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父亲的眼睛追着翩然飞翔的燕子,发现那几个轻盈灵动的小家伙,左盘旋、右转弯,最后落在屋檐下那处泥巴垒筑的窝巢边。它们唤醒窝巢里的几只雏燕,张大了黄色嘴巴,放任雏燕在它们嘴巴里一啄一啄,掏小虫吃。 P3-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