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草木春秋

草木春秋

  • 字数: 154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汪曾祺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20114966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4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一句话推荐:沈从文入室弟子,散文大师汪曾祺一支淡笔调出存留心底的人间五味,让爱与美食皆不辜负。 长段推荐:汪曾祺的文字有温度,他曾说自己写作目的就是为了给人间“送小温”,告诉人们生活是有诗意的,生活是好玩的。汪曾祺是个老福尔摩斯,他是个发现美的侦探。他擅写市井普通人的生活,怀着挚爱去发现大千世界的万物之美,本书能让读者发现和认识这个探寻美的美食家、生活家、士大夫 。 名家推荐: 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沈从文 他是我认为全中国文章写得优选的,一直到今天都这样认为。      ——黄永玉 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 ——铁 凝 读大陆的作品,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当推汪曾祺和邓友梅。   ——金 庸
内容简介
《草木春秋》由汪曾祺著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是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创作颇丰,代表作有《受戒》《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他的散文闲适从容,被公认为专享一位衔接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散文大师,其散文《端午的鸭蛋》和《胡同文化》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目录
辑一 人间草木
003人间草木
008生机
011花
017紫薇
021昆明的花
026北京的秋花
031蜡梅花
034草木春秋
042岁朝清供
辑二 四季物语
047葡萄月令
053夏天
056淡淡秋光
061冬天
064冬天的树
……
摘要
     人间草木 山丹丹 我在大青山挖到一棵山丹丹。这棵山丹丹的花真多。招待我们的老堡垒户看了看,说:“这棵山丹丹有十三年了。” “十三年了?咋知道?” “山丹丹长一年,多开一朵花。你看,十三朵。” 山丹丹记得自己的岁数。 我本想把这棵山丹丹带回呼和浩特,想了想,找了把铁锹,把老堡垒户的开满了蓝色党参花的土台上刨了个坑,把这棵山丹丹种上了。问老堡垒户: “能活?” “能活。这东西,皮实。” 大青山到处是山丹丹,开七朵花、八朵花的,多的是。 山丹丹花开花又落, 一年又一年…… 这支流行歌曲的作者未必知道,山丹丹过一年多开一朵花。唱歌的歌星就更不会知道了。 枸杞 枸杞到处都有。枸杞头是春天的野菜。采摘枸杞的嫩头,略焯过,切碎,与香千丁同拌,浇酱油、醋、香油;或入油锅爆炒,皆极清香。夏末秋初,开淡紫色小花,谁也不注意。随即结出小小的红色的卵形浆果,即枸杞子。我的家乡叫作狗奶子。 我在玉渊潭散步,在一个山包下的草丛里看见一对老夫妻弯着腰在找什么。他们一边走,一边搜索。走几步,停一停,弯腰。 “您二位找什么?” “枸杞子。” “有吗?” 老同志把手里一个罐头玻璃瓶举起来给我看,已经有半瓶了。 “不少!” “不少!” 他解嘲似的哈哈笑了几声。 “您慢慢捡着!” “慢慢捡着!” 看样子这对老夫妻是离休干部,穿得很整齐千净,气色很好。他们捡枸杞子干什么?是配药?泡酒?看来都不接近是。真要是需要,可以托熟人从宁夏捎一点或寄一点来——听口音,老同志是西北人,那边肯定会有熟人。 他们捡枸杞子其实只是玩!一边走着,一边捡枸杞子,这比单纯的散步要有意思。这是两个童心未泯的老人,两个老孩子! 人老了,是得学会这样的生活。看来,这二位中年时也是很会生活,会从生活中寻找乐趣的。他们为人一定很好,很厚道。他们还一定不贪权势,甘于淡泊。夫妻间一定不会为柴米油盐、儿女婚嫁而吵嘴。 从到甘家口商场的路上,路西,有一家的门头上种了很大的一丛枸杞,秋天结了很多枸杞子,通红通红的,礼花似的、喷泉似的垂挂下来,一个珊瑚珠穿成的华盖,好看极了。这丛枸杞可以拿到花会上去展览。这家怎么会想起在门头上种一丛枸杞? 槐花 玉渊潭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来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铺盖。地上排着油瓶、酱油瓶、醋瓶。一个白铁桶里已经有多半桶蜜。外面一个蜂窝煤炉子上坐着锅。一个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锅开了,她往锅里下了一把千切面。不大会儿,面熟了,她把面捞在碗里,加了作料、撒上青蒜,在一个碗里舀了半勺豆瓣。一人一碗。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 蜜蜂忙着采蜜,进进出出,飞满一天。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