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踏上心灵的幽径
字数: 276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作者: (美)杰克·康菲尔德
出版日期: 2009-05-01
商品条码: 9787807091707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68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
¥3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心理学界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提出“超个人心理学”,从那时起,就有各式各样尝试整合心理治疗与灵性修行的学派与治疗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将东方的智慧与禅修方法,与西方现代心理学的理论与实务相结合。但能够将心理学、心理治疗提升到与灵性修行对等的地位,切实以整合的观点来看待人性与人生追寻之路的人,实在不多,本书作者杰克·康菲尔德堪称其中的翘楚,而这本代表作也可说是结合心理治疗与灵性修行的典范之作。 在书中,作者结合自己多年修行和心理治疗的经验,纠正了人们对灵性修行的误解——修行是为了逃避痛苦和困难,或是为了寻求超凡的体验;指出灵性修行与占有或智商无关,而是一种发现爱的能力。当你拥有这种爱,就踏上了专属于你的心灵幽径。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共五章,介绍灵性修行的基本观念与态度,思考人生真正的价值在哪里,我们的时间精力是否投注于自己看重的价值,我们渴望的是爱、接纳、了解,实际的现况却是充满外在与内在的战争,活在各种上瘾和欲望之中。
从自己不满的现况到追求真正的价值,就是灵性修行。但追求真理的道路有许多,我们要如何选择?作者认为必须选择一条与心联结的道路,然后坚定地投入。在过程中,一方面让身、心、灵得到深刻的疗愈,另一方面则要耐心地持续修行,像训练小狗一样平和地重复千百次,以破除多年积习[甚至累世】的机械性反应,得到真正的自由,活出精彩的人生。
第二部分共六章,谈到走上灵性修行道路后会遇到的各种困难与进展,并提出许多面对困难时有用的处理方法与态度,以及如何看待灵性的进展,避免陷入自我膨胀、属灵骄傲的人性陷阱,并介绍修行路上可能出现异于平常经验的身心现象【如狂喜、拙火】,要学习以平衡的态度面对各种经验。
作者在第十、十三章以南传佛教的内观为例,说明灵性修行的过程与目标。书中谈到许多不同层次的境界,虽然有强烈的佛教背景,但作者对各种不同宗教和灵性传承的认识与含融,使读者可以体会作者不自限于某种宗教信仰或教条学说的精神,发现“修行”的路虽然有许多,但“内在历程”与“终极目标”都是一致的。
前两部分着墨的重点为修行的基本精神与实修历程,可说是较强调“灵性修行”的部分,但也可看见“心理探索”的层面贯穿其中。第三部分则是从“心理探索”的层面探讨全人的整体观,虽然讨论的内容仍是“灵性修行”,却是从非常“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灵性修行。
第三部分共有九章,第十二到十五章及第二十章谈到如何扩大灵性修行的范围,包括扩展到人生的各个不同阶段【从婴儿期到成人期的各阶段都具有灵性的意义,甚地方官开始至人生的每一件亨都不是出于偶然】,扩展到自我追寻的各个层面【认识并接纳阴影、自我的成长、无我的体悟、真我的实现1,扩展到人与人的关系【学习有智慧地慷慨布施、健康的慈悲之道,跳脱病态的相互依赖,进入相互交融的一体感】,乃至扩展到生活的所有部分【家庭、工作、社区、全体人类、所有众生】。
第十六、十八章谈到真正愿意走上这条心理与灵性的修行道路的人,不能自行其是,需要有同伴和向导,特别是需要在这条路上有经验的老师。作者除了分享如何寻找老师,并慎重说明老师可能产生的问题,这些内容也都脱离不了心理层面的议题。第十九章则从心理动机、意图的角度介绍佛教“业”、“报”、“因果”的观念,由此建立为自己负责、从自己影响整个世界的态度。
第十七章直接谈到“心理治疗与禅修”的关系,可说是本书最重要、最特别的一章。事实上,这两者本来就是追求终极意义的探索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只是在方法上以不同的形态呈现出来。对作者而言,心理治疗就是一种灵性修行的道路,也是其他修行道路不可忽视的部分。虽然作者强调这种观点是针对西方社会的人,但笔者认为,即使是东方,在现代化的影响下,灵性修行显然也牵涉到许多心理议题,而心理治疗也常需要面对灵性议题。实在有必要结合两者,对有心追求灵性的人,才能得到完满的成果;对有心探索自我的人,也才能得到深入的收获。
第四部分是总结,共有三章,介绍灵性成熟的特质与境界。作者以充满诗意与人生体验的笔触,描写了难以用语言文字说明,却可以追寻、体悟的丰盛与完满人生。
目录
导读心理治疗有如灵性修行的道路
PARTONE踏上心灵幽径:基本法则
序曲
灵性修行与心理治疗的结合——我的亲身经历
第1章
我是否好好爱过
第2章
停止战争
第5章
坐定
第4章
必要的疗愈
第5章
训练小狗:观呼吸
PARTTWO灵性生活的前景与危险
第6章
稻草变黄金
第7章
为魔鬼命名
第8章
困难的问题与固执的访客
第9章
灵性的云霄飞车:拙火与其他副作用
第10章
自我的扩展与消融:暗夜与再生
第11章
寻找佛陀:一盏照亮自己的灯
PARTTHR匪扩大修行的范围
第12章
灵性生活的周期
第13章
神圣之地,没有疆界
第14章
我是谁:无我或真我
第15章
慷慨与慈悲
第16章
你无法独自完成:寻找老师的带领
第17章
心理治疗与禅修
第18章
皇帝的新衣:老师的问题
第19章
业:心是我们的园地
第20章
扩大修行的范围:不分彼此的心
PARTFOUR灵性的成熟
第21章
灵性的成熟
第22章
伟大的乐章
第23章
开悟就是与万物亲密
摘要
几乎每一位走上真正灵性道路的人,都会发现深刻的个人疗愈是灵性历程中必要的部分。承认这种需求时,就能把灵性修行导向身体、心、心智的疗愈。这不是什么新观念,自古以来,灵性修行就已被视为疗愈的过程。佛陀和耶稣都是有名的身体疗愈者,也是伟大的心灵医生。 越战期间,我在越南看见一个结合这两位导师的强大意象。虽然当地战火猛烈,我还是被一间寺庙吸引前去拜访,它是由有名的大师“椰子和尚”(Coconut Monk)在湄公三角洲的一座岛屿上兴建的。船抵达时,有许多僧侣迎接我们,带我们四处参观,说明他们对和平与非暴力的教导;随后带我们到岛屿尽头的小丘上,那里有座六十尺高的巨大佛陀立像,旁边站着一样高的耶稣雕像。他们的手臂环绕彼此的肩膀,面带微笑。当武装直升机飞过,四周进行着激烈的战斗时,佛陀和耶稣像兄弟般站在那里,向所有愿意追随他们道路的人展现慈悲和疗愈。 智慧的灵性修行需要我们主动处理生活的痛苦和冲突,以达到内在的整合与和谐。通过有经验的老师的指导,禅修有助于产生这种疗愈。如果缺少必要的疗愈步骤,学生会发现自己无法进入更深阶段的禅修,或是无法整合禅修与生活。 许多人刚接触灵性修行时,会希望跳过悲伤和创伤,略过生活中的困难。他们希望超越自己,进入充满神圣恩典的灵性领域,脱离一切冲突。有些灵性修行确实鼓励这种方式,并教导达成此一状态的方法:通过强烈的专注和狂热,带来狂喜和安详的状态。有些强力的瑜伽练习可以转换心智。虽然这些方法有其价值,可是一旦结束练习后,必然会感到失望,因为只要修行者的训练稍有松懈,就会再度面对所有想抛在脑后、未解决的身心问题。 我认识一位在印度修习瑜伽十年的人,他在离婚后去了印度。他离开家乡(英国)时非常沮丧,工作也很不快乐。身为瑜伽修行者,他有多年深入而严格的呼吸练习经验,为他带来长期的心灵平静和光明。这些经验都可算是某种疗愈。但不久后,寂寞又回来了,他想回家,却发现过去未解决的问题再度出现,和离家前一样强烈。这也是当初使他婚姻结束、工作不快乐的原因。更糟的是,这也是他罹患忧郁症的原因。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自己的心需要深刻的疗愈,他了解不能再逃避自己,于是开始在生活中寻求疗愈。他找到一位老师,很有智慧地引导他在禅修中接纳忧郁和寂寞。他与前妻寻求和解(但不是再结婚),加入能够帮助他了解童年的支持性团体,也找到一份社区工作,和他喜欢的人共事。这些都是疗愈心的漫长过程的一部分,印度那一段只是一个开始。 灵性道路上,需要发现深处的创伤,才能达到真正的成熟:包括来自过去的悲伤、未实现的渴望、一生累积的哀痛。正如阿姜查所说:“如果没有痛哭过许多次,禅修就还没有真正开始。” 若要以爱和智慧具体实现灵性生活,这种疗愈就是必要的。尚未得到疗愈的痛苦和愤怒,童年受虐或被抛弃的创伤,都会成为生命中强大的潜意识力量。除非我们能觉察和理解旧有的创伤,否则就会发现自己一再重复创伤的模式,包括未满足的需求、愤怒及困惑。虽然灵性生活有许多种疗愈,如恩典、灵恩的复兴、祈祷和仪式。但在系统化的灵性修行中,会自然发展出两种最重要的疗愈。 第一类疗愈出于我们与老师之间发展出的信赖关系。越战中耶稣和佛陀雕像的意象,提醒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疗愈还是可能的。它也提醒我们,疗愈不能只靠自己。内在疗愈的过程必然需要与老师或指导者发展一种承诺的关系,因为我们优选的痛苦大多来自过去的关系,要通过智慧而自觉的关系才能疗愈这些痛苦。这种关系会变成开启慈悲和自由精神的基础。过去的痛苦和失望让我们陷入孤立和封闭,有智慧的老师能让我们重新学会信任。当我们允许自己最深的恐惧和最糟糕的面向被别人看见和慈悲地接纳时,就学会了自我接纳。 我们与老师的健康关系是信赖的模式,由此学会信赖他人、自己、自己的身体、自己的直觉、自己的亲身体验。这种关系让我们信赖生命本身。教导和老师成为支持我们觉醒的神圣容器(较后面的章节会谈到我们与老师的关系)。 当我们以有系统的觉察练习,开始把觉察和爱的专注力量放在各个生活领域时,就会产生另一种疗愈。佛陀谈到在生活的四个基本面向培养觉察力,他称之为四种觉察的基础(四念住)。这四个面向是:身体和感官的觉察,心和感受的觉察,心智和思想的觉察、管理生命的原则的觉察(梵文称这些原则为法〔dharma〕或宇宙的定律)。 在这四个领域培养觉察力,是佛教关于洞识和觉醒的所有修行的基础。持续觉察的力量总是能产生疗愈和开放,本书就是教导如何把觉察力延伸到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以下是把禅修的专注引进生活的四个面向,以产生疗愈的方法。P43-45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