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创造进化论

创造进化论

  • 字数: 21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法)亨利·柏格森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20115047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4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创造进化论》是法国哲学大师柏格森的巅峰之作,更是为他带来诺贝尔文学奖的传世名著。本书站在生命进化的角度演绎生命的发展历程,不同于环境决定物种演化的观点,创造进化论主张的是生命存在一种与生俱来的冲力,而这种冲力才是决定物种进化繁衍的主要推动力量。
《创造进化论》一书结合了生命哲学的有关内容,成为人类目前重新建构哲学的重要典范,它提出意识具有延续性,而一个强有力的证据便是生命的存在。
同时《创造进化论》还为人类那神秘莫测的直觉做出了相应的解读,从而披上了一层神秘主义的色彩。作为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创造进化论》也在解放人类思想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录
创造进化论
Section1进化的秘密:那些鲜为人知的进化秘事
1.我们为何会存在,又是如何存在的?/003
2.每一个人都是一部不可逆转的历史/007
3.宇宙最普遍却最易被人们忽略的秘密/011
4.生命繁殖创造的奇迹,超越个体性的再生力量/015
5.新旧交替,孕育与衰老的不期而遇/020
6.生命的规律是可以用公式计算的吗?/025
7.生命是永不停息的创造/028
8.生命是无法预见和重现的/033
9.生命伟大的特性——绵延/037
Section2进化的方向:一根藤上“七色花”
1.进化是机械地前进,还是目的明确的“阴谋”?/045
2.进化中的发明创造只是旧元素的重新组合吗?/048
3.了解进化的真实先要寻找其理式/053
4.进化的结果是不完美的和谐/057
5.不同个体却有相似器官,进化论还能相信吗?/061
6.容器的形状决定水的形状,环境的形态决定生命的形态/065
7.器官与功能——“相爱相杀”的存在/069
8.变异是一个变量,就像每滴雨落地的形状都不尽相同/074
9.万花筒只有一个源头,变异也会迎来相同的结果/078
Section3生命的冲动:创造进化的终极推动力
1.变异可以遗传,习惯是否可以流传给后代/085
2.变异本身是偶然的,但变异的趋势却存在目的性/089
3.生命的发展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093
4.你能否区分人类制造的产品与自然创造的有机体?/097
5.视觉与眼器官:看似相随,实则互阻/100
Section4创造性进化:进化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
1.生命是一趟单程列车,进化是一项简单运动/107
2.进化有多曲折?把昆虫社会与人类社会结合起来吧/110
3.在研究进化的道路上,我们一直在“舍本逐末”/114
4.动植物的区别来源于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对立/119
5.自然界的三大王国:动物、植物、微生物/122
6.能量的供给是“感觉—运动”系统的加油站/126
7.生命进化的优选成就——神经系统/131
8.成功的进化是主动地出击,而不是被动地防守/135
9.动物进化比植物进化更成功吗?/138
Section5智能与本能:一对性格迥异的“同胞兄弟”
1.人类与动物优选的区别在于智能/145
2.智能指向意识,本能瞄准无意识/149
3.本能认知材料,智能认知形式/153
4.行动源自思维的世界/156
5.智能的第一任务是制造工具/160
6.智能起源的秘密/164
7.用实际行动打破智能的“怪圈”/167
8.智能寄语——不按常理“出牌”,才能把握生命/171
9.进化催生出了本能,而本能则为进化铺路/176
Section6乌有的根源:乌有这个伪命题存在的基础
1.摄影机制与机械论错觉的概述/183
2.“乌有”这个观念的基本含义/185
3.为什么我们说乌有是一个伪命题/187
4.“取消”和“无”这两个观念的来源及代表的含义/192
5.存在与非存在的观念的含义/193
6.两种非存在观念的异同/196
7.为什么人们总是将“乌有”当作一个真命题/198
Section7变化的哲学:为摆脱错误的运动理论创建的哲学
1.人们眼中的变化——无差别的运动/203
2.摄影机制思维无法获得流动性现实存在的原因/206
3.如何摆脱运动问题中的理论谬误/207
4.古代的各种哲学——为了避免与运动相关的谬论创造的哲学/210
5.与空间扩展性相关的理式概念/213
6.永恒不变的事物——理式哲学家眼中的变化源头/216
Section8近现代哲学:与古代哲学密切相关的哲学
1.古代科学与现代科学的异同/223
2.现代科学领域中时间的含义/227
3.形而上学概念的产生过程/230
4.形而上学造成的古代科学与现代科学的相关性/233
5.现代哲学回归到古代哲学的历程/236
6.康德的批判哲学/239
7.斯宾塞进化论的不足以及得到正确进化论的方法/242
摘要
    1.我们为何会存在,又是如何存在的?
     我们最确定、最了解和最清楚的存在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对其他对象产生的观念都是外在和肤浅的,而对我们自己的知觉才是内在和深刻的。从这一事实中,我们能发现什么呢?所谓的“存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我发现我总是在不同的状态之间过渡着,有时我感到温暖,有时我感到寒冷;有时我感到欢乐,有时我感到悲哀;有时我会做某些事情,有时我什么事也不做;有时我会耐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有时我会思考一些其他事情。于是,我感到我的存在划分成了许多变化,包括感觉、情感、意志和意念等等。而在划分成这些变化的同时,我的存在也不断继承了它们的不同色彩。因此,我一直处于持续的变化之中,并且这种变化的剧烈程度远超我的想象。
     在描述我的每一种状态时,我发现自己的每一种状态都像是一个区段。而每一个区段又像是一个被分割的整体。在我看来,我确实在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存在于不断的过渡中,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再从另一种状态过渡到其他状态。面对这种变化,我认为每一个被分割出来的状态在它作为本状态的时间里从始至终都是一样的。
     然而,只要我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我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每一个瞬间,我的所有感觉、情感、意志和意念都在发生变化。如果一种精神状态停止了变化,那么它将不能绵延下去。可以说这种精神状态的绵延中断了,或者说它的绵延不再流动了。
     对我们来说,内部状态往往要比外部状态稳定。因此,我们不妨用内部状态为例,来阐述状态的变化。我们在观察一个静止的外部对象时会产生比较稳定的视知觉。现在,我假设我所观察的对象是始终相同的,我在同一种光线下从同一个侧面或角度来观察它。结果,我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我现在对它产生的视知觉与刚才对它产生的视知觉是不同的,我后一刻对它产生的视知觉与前一刻对它产生的视知觉也是不同的。我感到我的记忆将过去的某些东西传到了当前。
     时间像是一条路,我的心理状态一直沿着这条路向前发展。随着时间的绵延,它不断地膨胀,不断地增长,就像是雪地上的雪球在滚动中不断地膨胀、不断地增长一样。其实并非如此简单,事实上,我的感觉、感情、欲望等更深层次的状态都在发生变化,它们绝不会与一个始终不变的对象相对应。
     我们在观察一个看似始终不变的外界对象时,会认为我们的视知觉一直与之相对应,例如,我们用视知觉来观察一棵树、一座山、一块石头时会认为它们始终是不变的。但实际上,我们在观察这些物体的过程中,前一刻的感觉、感情和欲望都与后一刻的不同,因为它们随时都在改变。
     我们之所以会认为这些物体是不变的,是因为视知觉的变化不足以被我们发现,或者说我们接近忽略了这种不间断的微小变化。只有当这种变化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新状态,让我们的意识出现新指向的时候,我们才会注意它。我们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才能发现自己状态的变化,但实际上我们本身就在持续不断的变化之中,或者说我们的状态本身就是变化。
     由于我们的状态一直在变化,所以保持同一种状态或者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两者本质上没有区别。
     其实,各种状态间的过渡与被延长的单一状态是极其相似的。如果保持不变的状态种类远超我们的想象,那么这种相似程度也远超我们的想象。换而言之,如果说我们的状态是不变的,就意味着我们的状态是被延长的单一状态,而被延长的单一状态与各种状态之间的过渡极其相似,所以尽管我们的状态都在变化,我们也时常会把它们看成一种不变的状态。
     变化是持续不断的,就像是水滴持续不断地滴落就变成了水流,我们再也看不出前一个水滴与后一个水滴的区别,于是,便认为水流是不动的。远远看着水流,它就像是一条不动的白布,但实际上每时每刻都有水滴在滴落。
     同样的道理,我们的心灵状态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但我们看不到它们的变化。只有在我们心灵状态的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并变得十分显著,以至于能够引起我们的注意时,我们才会将当前的状态描述为有别于前一刻状态的一种新状态。然后,我们会继续认为这一新状态保持不变,直到它的变化能被我们看出并被我们以更新的状态命名,这样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无尽。
     无数的心灵状态组成了我们的心灵生活。我们认为心灵状态是非连续的,这就意味着我们认为心灵生活也具有明显的非连续性。这是因为我们一直在分割我们的注意力,以至于将它固定在了某种心灵状态或心灵生活之上。举例来说,我们的面前存在一个平缓的斜坡,由于我们的注意行动是断开的,于是就会认为斜坡上有一个个分开的台阶。
     人类的心灵生活充满了不可预见性。它可以产生成千上万个事件,每一个事件都仿佛是独立的存在,与前后的事件没有任何联系。它们虽然显得是非连续的,却拥有一个连续的背景。它们就像是这个连续背景上的凸点,这些凸点之间仿佛有着一个个分开的间隔。当然,也可以把它们比作交响乐中的鼓点。
     P3-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