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论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论

  • 字数: 25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 作者: 黄蜆,彭湘蓉,王振宇
  • 出版日期: 2023-05-01
  • 商品条码: 978722414925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6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问题,结合变化的时空场域,从十个方面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究。理论方面涉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缘起及发展、目标及内容、基本要素、功能四个问题,实践方面涉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网络政治参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网络社会治理、生态文明、乡村振兴六个问题。此外,本书在结语部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定位、重点向度和未来走向做出探索,以期进一步提升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能力。
作者简介
黄蜺,女,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共党员。现任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兼任陕西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 彭湘蓉,女,现为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与传播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王振宇,男,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目录
上篇:理论篇
绪 论 / 003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缘起 / 003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时代价值 / 009
第一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演进与趋势 / 017
第一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早期发展 / 018
一、万维网技术应用 / 018
二、门户网站建设 / 019
三、教育方法探索 / 020
第二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发展 / 021
一、网络社区时代 / 022
二、社交平台时代 / 024
三、4G移动互联网时代 / 026
第三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 028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智能技术的应用 / 028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未来研究的方向 / 030
第二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及内容 / 035
第一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 035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立的依据 / 035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体系 / 038
第二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041
一、确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原则 / 041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 042
第三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 045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 / 046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 / 050
第三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 / 057
第一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 / 057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征 / 057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作用 / 060
第二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 / 061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征 / 062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作用 / 065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对象 / 067
第三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072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内涵 / 072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类型 / 073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 / 076
第四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081
第一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征 / 081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开放性与多元性 / 081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性与无限性 / 083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整体性与特殊性 / 083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隐蔽性与渗透性 / 084
第二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类型 / 086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功能 / 086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 / 089

下篇:实践篇

第五章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 / 105
第一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人员构成与特点 / 105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人员构成 / 105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特点 / 110
第二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核心素质 / 113
一、政治信仰坚定 / 113
二、理论基础深厚 / 114
三、道德情操高尚 / 115
四、网络应用熟练 / 116
第三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 117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思想建设 / 117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组织建设 / 119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制度建设 / 121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能力建设 / 123
第六章 网络政治参与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 129
第一节 政治参与与网络政治参与 / 129
一、政治参与 / 129
二、网络政治参与 / 133
第二节 网络政治参与的平台 / 140
一、电子政务平台 / 140
二、自媒体平台 / 141
三、网络社群平台 / 142
第三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作用 / 143
一、激发网络政治参与的动力 / 144
二、引导网络政治参与的方向 / 144
三、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的行为 / 145
第四节 案 例 / 146
一、“学习强国”App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实践 / 146
二、“浙里办”政务App在网络政治参与中的实践 / 152
第七章 网络青年亚文化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 157
第一节 社会主流文化与网络青年亚文化 / 157
一、社会主流文化 / 157
二、网络青年亚文化 / 158
三、网络青年亚文化与社会主流文化的内在联系 / 159
第二节 网络青年亚文化的类型 / 161
一、“二次元”文化 / 161
二、“饭圈”文化 / 164
三、“弹幕”文化 / 166
四、“梗文化” / 169
五、电竞文化 / 172
第三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引导功能 / 175
一、建构青年主体性认知 / 175
二、促进与主流文化的融入 / 176
三、引导网络亚文化的健康发展 / 177
第四节 案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网络游戏的引导作用 / 178
一、以网游为载体,重塑文化输出价值内核 / 178
二、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发挥网游潜在价值作用 / 182
第八章 网络社会治理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 185
第一节 社会治理与网络社会治理 / 185
一、社会治理 / 185
二、网络社会治理 / 187
第二节 网络社会治理的主要内容 / 188
一、网络规范建构 / 188
二、网络平台管理 / 190
三、网络安全保障 / 192
四、网络行为规约 / 194
五、网络信息内容治理 / 196
第三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功能 / 198
一、引领网络社会价值 / 198
二、协调网络社会关系 / 200
三、净化网络生态环境 / 202
四、激发网络主体活力 / 204
第四节 案 例 / 206
一、“枫桥经验”在网络社会治理中的实践 / 206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枫桥经验”中的作用 / 211
第九章 生态文明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 213
第一节 生态文明与生态文明教育 / 213
一、生态文明 / 214
二、生态文明教育 / 216
第二节 生态文明教育内容和实施路径 / 218
一、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 219
二、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施路径 / 222
第三节 网络时代生态文明教育的长足发展 / 227
一、完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 / 228
二、构建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的长效机制 / 228
三、营造生态文明教育的智慧工作环境 / 229
四、完善生态文明教育的大数据评价体系 / 230
五、提升生态文明教育队伍的能力与素质 / 230
第四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 231
一、助力培育生态理念 / 231
二、助力明晰生态责任 / 232
三、助力融洽生态关系 / 232
四、助力生态文化发展 / 233
五、助力培育生态伦理 / 234
六、助力培育生态价值观 / 235
第五节 案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的创新实践 / 236
一、多主体共建,构建线上线下环保生态网 / 236
二、立足用户需求,“娱乐 +社交 +场景”的立体化表达 / 237
三、召集意见领袖,形成多级传播,促进全民参与 / 238
第十章 乡村振兴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 239
第一节 乡村振兴 / 239
一、乡村振兴战略内涵 / 240
二、乡村振兴战略意义 / 241
第二节 互联网环境下的乡村振兴发展 / 242
一、网络平台与乡村振兴 / 242
二、网络平台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存问题 / 244
三、网络平台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优化 / 246
第三节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和功能 / 248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乡村振兴的重要地位 / 248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功能 / 249
第四节 案 例 / 259
一、“互联网+党建”促进乡村振兴 / 259
二、互联网助力某县乡村振兴 / 261
后 记 / 26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