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中国香事
字数: 225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0-08-01
商品条码: 9787518425914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248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
¥16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1.作者为香文化圈内有影响力的人士。本书主编李萌则是北京香文化圈内的老资格人物,重量健康管理师。 2.内容丰富。涵盖中国香事的方方面面,从香的历史、香的种类、香的器具、香的用法四大方面来介绍香与香文化,联通已经中断一个世纪的中华香事,并创新更典雅的分享之法,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延续发展,功德无量。 3.引领潮流。本书不仅旁征博引,从古籍资料及古代绘画中完整梳理了业已失传的香文化,还收录了时下中国香文化人所创新的最流行的焚香用香之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图片有意境。本书图片大多为专门拍摄,虚实结合,意境悠远,有一些香器还出自名家之手,甚至是珍贵文物,为茶人所珍视。 5.本书硬皮精装,全铜版纸彩印,风格端庄、厚重、大气,契合香文化气质,加之作者权威,内容全面,实为馈赠送礼、典藏之佳品。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介绍中国传香文化的图文书。焚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文人气息的生活方式之一,曾经东传日本,影响世界,然而近代却逐渐衰落,甚至被遗忘。本书从香事、香物、香器、香用等四个方面全面梳理了中国香文化的起源、发展与现状,详细介绍了自古至今的珍贵香料及古人常用的熏香器具,并通过挖掘、整理古代香文化,借鉴日本香道,创造性地总结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香事仪程,对复兴传统香文化意义重大。全书旁征博引,资料翔实,而且图片精美,文化气息浓郁,让读者在阅读中真正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超然与馨香。
作者简介
李萌,香文化推广者,泓森道沉香创始人,重量健康管理师,北京交通大学·敦煌香文化中心副主任,中央民族大学·宗教与哲学学院,香文化负责人。
目录
第一章叙香史
始于上古:燎祭馨香重,甲骨黍稷香/18
香奉神明,祭祀用香之先声/18
先秦之“香”非今“香”/23
花椒:有椒其馨,胡考之宁/27
初展于汉:
香路通,异香兴,香料使用趋于成俗/32
汉初香草有限,国产为主/32
汉武帝开边,异香大量涌入/34
汉武帝尚香,推动香文化发展/38
苏合香:香出苏合国/44
兴盛于唐:万国来朝贡异香,馥郁芬芳飘长安/50
香品种类丰富,制作技术考究/50
朝堂焚香成制,宗教之香兴盛/61
香料贸易活跃,用香之风下移/62
麝香:唐代州郡的珍贵贡品/65
广行于宋:政府专事香贸,百姓雅事焚香/69
皇家定制香药库,香药专卖榷易院/69
四司六局掌筵席,香婆香人事香铺/70
香贸市场繁荣,香药应用广泛/75
龙涎香:名香出海隅/80
渐微于明:香至明代再无高峰/85
郑和出使西洋,促进中外香贸发展/85
炉瓶三事,桌案推荐/89
胡椒:以物代俸的“硬通货”/91
第二章述香用
以香为使/98
沉香:众香之首/99
檀香:旃檀妙香/101
乳香:最接近神的气息/104
降真香:久成紫香,能降诸真/107
行香:礼敬神佛/114
以香为用/118
驱邪除秽,清净除秽/118
美容香体/121
计时宴客/124
宴请熏香/129
以香为养/142
第三章品香韵
生闻/158
燃香/159
煎香/162
煮香/169
第四章鉴香品
香材/172
香粉/172
香膏/173
香丸/173
香饼/174
线香/174
盘香/174
塔香/177
签香/177
第五章赏香器
香之重器:香炉/180
春秋战国:青铜燎炉、豆形香炉/180
汉代:博山炉/181
随身香器:香囊/187
取暖香衣:熏笼/196
燃香工具/198
第六章咏香志
以文会友,馨香在野/202
《西园雅集》/202
《兰亭雅集》/204
《玉山雅集》/205
以香抒意,体物传情/211
先秦:吟香诗歌的华夏之源/211
唐代:诵香古诗的极盛时期/214
宋代:歌香曲词的黄金时代/216
苏轼:沉香山子赋/217
黄庭坚:黄太史四香/217
明清:书香小说的繁荣时期/225
以香载道,著书立说/226
跋燃我一生之忧伤,换你一丝之感悟/244
摘要
先秦之“香”非今“香” 香气从周代起在祭礼中发挥重要的沟通作用,自两汉至唐,随着佛道兴盛及西域和南海大量异域香料的流入,“香通神明”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 “香”字源于谷物之香。甲骨文中的香字似盛黍稷于器之形,以见馨香之意。禾黍边上的小点,表示谷粒或者黍粒。香字从黍从甘,“黍”表谷物,“甘”表甜美。《说文解字》:“香,芳也。”舯部曰:“芳,卿香也。”《大雅》曰:“其香始升。从黍从甘。”《春秋傅》曰:“黍稷馨香。凡香之属皆从香。” 先秦时期祭祀用香主要体现为燃烧香草和供香酒。《诗经·生民》记载用焚烧染有油脂的萧祭路神:“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孔疏:“萧,香蒿也。爇,烧也。言宗庙之祭,以香蒿合黍稷,以合其馨香之气,使神歆飨之,故此亦用萧,取其馨香也。”郑玄笺:“取萧草与祭牲之脂爇之于行神之位,馨香既闻。”萧,即牛尾蒿,有香气,嫩芽、嫩叶可生食或蒸食。古人采蒿与黍稷共同烧煮,以香气享神,或用香草煮成的水,作为祼礼的盥洗之用。 香草和香酒是祭祀活动中敬献神灵的重要祭品。《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中就记载古人以香草和酒作为祭品:“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诗中的“桂酒”“椒浆”并非仅是美称,而是实际的祭祀物品,蕙、兰、椒、桂,皆属芬芳之物,旨在强调祭品的芳洁美好。朱熹注曰:“此言以蕙裹肴而进之,又以兰为藉也。奠,置也。桂酒,切桂投酒中也。浆者,周礼四饮之一,此又以椒渍其中也。四者皆取其芬芳以飨神也。”意思是说用蕙草将肉包裹,并用兰叶置底用作铺衬,将桂椒渍于酒中酿制成芬芳琼浆,以此让祖先神明得以安享,以求更多福佑降临。 桂本身具有自然之芬芳,用桂所酿的酒浆清醇芳香,符合献享物品“贵质尚本”的要求。桂酒在“祭之以酒”的古代社会生活中,因为神明祖先所喜爱,成为□佳的祭祀物品。用桂酒祭祀神明的习俗在汉代依旧盛行,《汉书礼乐志》载:“尊桂酒,宾八乡。”意指古人将香酒尊献于祖先神明,以此表达人们对其□恭谨虔诚的礼敬。期望以香酒为媒,与神沟通,望神佑人安,幸福康乐。 用郁金香和黑黍酿制的鬯酒也是祭祀的重要供品。《周礼春官宗伯》云:“郁人掌祼器。凡祭祀、宾客之祼事,和郁鬯,以实彝而陈之。”郁草即为郁金香,《说文》曰:“郁,芳草也,谓用百草之华,煮以合酿黑黍,以降神香也。或说今郁金香是也。”《礼记·郊特牲》云:“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阴达于渊泉。灌以圭璋,用玉气也。既灌,然后迎牲,致阴气也。萧合黍稷,臭阳达于墙屋,故既奠,然后焫萧合膻芗。凡祭,慎诸此。”此时的“香”并无香料的含义,指的是祭祀时牺牲、黍稷及酒、柴所释放的香气。 宋人在作《香谱》时,将“香通神明”追溯至三代祭祀之礼。宋人叶廷珪在《香录》中有观点认为,“古者无香,燔柴炳萧,尚气臭而已,故香之字,虽载于经,而非今之所谓香也。至汉以来,外域入贡,香之名始见于百家传记。”又《颜氏香史》中说,“焚香之法,不见于三代。汉唐衣冠之儒,稍稍用之。”到了清代,《钦定四库全书·子部九·香谱·谱录类一·器物之属提要》中显示四库馆臣对南宋《陈氏香谱》的评价,就认为将“龙涎迷迭”的源头追溯为“左传馨香”是“殊为无谓”了,可见彼时博学的四库馆臣,已不觉得香事与“黍稷馨香”有什么关系了。 由此可知,先秦时期“香通神明”的“香”在范围上与今时有异。首先在“香”的含义上,先秦时期的“香”指兰、蕙、椒、桂、郁、鬯等散发的香气,表现在祭品上就是香草、动物油脂和粮食的燃烧之香气,而不是现今人们所熟悉的“焚香”;其次,“神明”的范围也扩大了,今时的神明在祭祀天地四方与祖先之外,呈现了官方祭祀之神与佛道及各种民间信仰神明的混融。 P23-27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