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福克纳小说的文学地理学研究

福克纳小说的文学地理学研究

  • 字数: 2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作者: 王海燕
  • 出版日期: 2022-01-01
  • 商品条码: 978721815312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85
  • 出版年份: 2022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采用文学地理学批评方法,以福克纳长篇小说中的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其中主要地理意象、地理景观、地方形态的不同空间特征和建构手段,以及它们在小说叙述艺术、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等方面的具体体现,进而分析福克纳小说创作的地理思想来源及其对现代文学、美国文化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
作者简介
王海燕,文学博士,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理事,中南民族大学“英美文学与文化研究”科研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美国文学和文学地理学研究。曾先后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湖北大学学报》、《兰州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并完成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福克纳小说的文学地理学研究”及中央高校科研资助项目3个,参与各级科研项目近10个,参编教材一部。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福克纳的文学地理空间与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福克纳的文学地理空间
二、国外福克纳研究综述
三、国内福克纳研究综述
第二节 文学地理学与文学地理批评
一、文学地理学的发展演变
二、文学地理学批评
三、文学地理学批评相关术语
第二章 福克纳小说中的地理空间建构与叙事
第一节 以地理意象为中心的微观空间与叙事蕴涵
一、《喧哗与骚动》:多重感官意象
二、《我弥留之际》:秃鹰和路
三、《八月之光》:窗户和“永远在路上”
四、《大森林》: “老班”和“狮子”
五、《押沙龙,押沙龙!》:棉花
第二节 以地理景观为主体的家族空间与叙事逻辑
一、《喧哗与骚动》:康普生家族空间
二、《押沙龙,押沙龙!》:萨德本家族空间
三、《村子》《小镇》《大宅》:斯诺普斯家族空间
第三节 以乡镇空间为核心的地方与叙事层级
一、以法人湾为中心的乡村空间
二、以杰弗生为中心的城镇空间
第三章 福克纳小说中的地理空间特征与人物塑造
第一节 流动空间与人物的分裂感
一、《喧哗与骚动》:昆丁南北交替空间的分裂
二、《我弥留之际》:本德伦们从乡村到城镇的分裂
三、《八月之光》:克里斯默斯无处不在的分裂
四、《野棕榈》:夏洛特和哈里四处突围的分裂
第二节 封闭空间与人物的压抑感
一、《我弥留之际》:艾迪·本德伦棺材里的虚无人生
二、《八月之光》:伯顿小姐在大宅里的离群索居
三、《押沙龙,押沙龙!》:罗沙小姐镇上小屋里的孤岛余生
四、《村子》:瓦尔纳太太家庭厨房里的“完满人生”
第三节 灾难空间与人物的绝望感
一、《我弥留之际》:达尔纵火焚烧谷仓
二、《八月之光》:克里斯默斯火烧伯顿大宅
三、《押沙龙,押沙龙!》:托马斯命丧萨德本百里地
第四章 福克纳小说中的地理空间建构与主题表达
第一节 地理空间变易与农耕文化的没落
一、《押沙龙,押沙龙!》:破裂之屋与宏伟规划的瑕疵
二、《村子》:荒废乡村与种植经济的萎缩
三、《没有被征服的》:家园变迁与“南方父亲”的隐退
第二节 地理空间并置与“南方淑女”价值的崩溃
一、《喧哗与骚动》:碎片空间与凯蒂的沉沦
二、《圣殿》:公共空间与谭波儿的失语
三、《押沙龙,押沙龙!》:微观空间与埃伦的消逝
第三节 地理空间切换与“白色神话”的破灭
一、《八月之光》:异质空间与“黑人基督”
二、《押沙龙,押沙龙!》:家园空间与“黑白杂婚”
三、《去吧,摩西》:庄园空间与“黑白乱伦”
第五章 结语
一、福克纳独特的地理思想及其来源
二、福克纳长篇小说空间建构的文化价值
三、福克纳长篇小说的美学思想及其对后世文学所产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地理空间的流动与人物心理状态的关系研究——以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克里斯默斯为例
附录二 文学地理意象与身份建构——以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建筑意象为例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