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杨靖宇

杨靖宇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1-07-01
  • 商品条码: 978722506160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全面考察英雄的人生足迹,深刻思考伟人的历史性贡献,深入研究杨靖宇的思想、品德和作风。壮志未酬身先死,英雄精神贯长虹。在中国共产党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深切缅怀杨靖宇将军的光辉业绩,深入学习杨靖宇将军的英雄故事,大力弘扬杨靖宇将军的崇高精神,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内容简介
《杨靖宇》由王二路编著
作者简介
王二路,男,1953年9月20日生。河北省石家庄人。现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杂文学会理事,自由撰稿人。共创作诗文约5000篇;在省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3000多篇;获得各种奖项60余项;并有许多作品被国内的各大网站转载。同时,已编写出版9本专著。另外,与人合作或参与出书近30部。
目录
第一章 出身佃农根苗壮 自幼聪颖志刚强001
英雄出世001
佃家003
正义少年004
忧国忧民013
学潮骨干018
第二章 投笔从戎闹革命 披荆斩棘向前冲024
投身农运024
确山暴动028
刘店起义043
王楼伏击048
深入信阳051
第三章 临危受命赴东北 深入白区斗顽敌056
赴沪学习056
临危受命058
深入矿工061
组织罢工065
被捕入狱067
坚贞不屈069
狱中斗争072
……
摘要
     杨靖宇出生在佃农之家,家境贫寒,从小俭朴善良,勤奋上进,心怀正义,好打抱不平。正所谓:出身佃农根苗壮,自幼聪颖志刚强。 英雄出世 河南省的南部有一个确山县。确山县在汉代时称朗陵,到隋代改为朗山,直到宋代才改称确山。确山县位于淮河北岸,西依桐柏、伏牛两山余脉,东眺黄淮平原。北距河南郑州约230公里,南距湖北武汉约280公里,它沟通南北铁路大动脉京汉线,自古有“中原之腹地,豫鄂之咽喉”之称。据确山县志记载,古朗陵城四周建有四寺,东有朗陵寺,南有铁佛寺,西有朝阳寺,北有凤凰寺。朗陵城西有观星台,是汉代朗陵侯观测星辰的地方;南面有霸王台,据说是当年项羽出兵的地方。相传古朗陵城,钟灵毓秀,风景旖旎,人杰地灵,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争相一睹其风采。 在确山县城正北约10公里处有一村落,名日:李湾村。李湾村坐落在京汉铁路豫南段的铁道线东侧,村庄的东、南、北三面是广阔无垠的黄淮平原,唯有西面,遥见山峦起伏,峰峦分别名为:乐山、秀山,它是由大别山与伏牛山余脉在这里形成的无数盆地与丘陵。当年,李湾村的四周修建着土围子寨墙,设四个寨门。郑州通往信阳的宽阔的大道穿村而过,村庄成为南北通衢,居民分为东西两区。 在李湾村西区西北角居住着一户姓马的人家。马家的院落内正北方是四间屋舍,其中西三间开有一个门,东一间另开一个门。院内东、西配房,都是三间宽,均为砖木结构,上盖茅草,灰瓦覆顶。 1905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初十)辰时,李湾村沉浸在晨曦微露、春风和煦的一片宁静之中。就在此时,居住在村西区西北角马姓人家的北屋里有一男婴呱呱坠地,声若洪钟,飘出窗外。男婴生肖蛇(俗称“小龙”)取乳名顺清。这个男婴就是后来威名震天下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 顺清8岁时入私塾读书。私塾先生依据崇尚贤德之意,为小顺清取学名马尚德,同时依千里马之意,又为他起了一个表字“骥生”。 参加革命后,杨靖宇曾使用过周敏、张贯一(又作张冠一、张观一)、乃超、元海等化名。在所有这些名字中,马尚德和张贯一影响较大。1934年初,中华苏维埃“二大”选举杨靖宇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时,所用的名字就是张贯一。杨靖宇这个名字是他在东北驰骋于白山黑水、跋涉于林海雪原,与日伪展开生死较量时起的,经过抗日战火的千锤百炼,这个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也世世代代留在了华夏儿女的心中。 佃农之家 杨靖宇祖籍河南省泌阳县罗湾村。祖父马绥武,为生活所迫,带着老婆孩子、挑着一副担子,一路走,一路讨饭,宿草垛,住寺庙,逃荒至河南省确山县城北左庄,以后迁至李湾村落了脚。在杨靖宇出生的六年前,马绥武即已病故,享年51岁(1848—1899)。在孙子顺清出生时,祖母杨氏(生卒年月不详)还健在。 马绥武有三个儿子,大儿子马锡龄、二儿子马延龄、三儿子马贺龄。那时,河南农村有大家族的传统习俗。杨靖宇的祖父母、叔、婶、父母、堂兄等都在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族中,杨靖宇的父亲马锡龄(1879年生),叔叔马延龄、马贺龄都是老实忠厚、善良而又能干的庄稼人。 杨靖宇出生那年,即光绪三十一(1905年)年,李湾村仅有174户人家,620口人,1351亩田,贫富差别悬殊。除自耕农外,佃农54户,地主14户。地主之中素有“五大家”之称。老绅士王子精一家霸占着全村土地三分之一,其次是身为官僚的刘亚均、王阴芬,再次是老保长王鸿恩、“老土包子”地主王喜。 杨靖宇的生父、佃农马锡龄,当时靠租种李湾村“老土包子”地主王喜家几亩耕地来养家糊口。他一年四季辛苦劳作,靠租种的几亩薄地勉强度日。在杨靖宇4岁的时候,妈妈又生了个小妹妹。 1910年7月29日,在杨靖宇刚刚5岁时,父亲马锡龄因长年人事繁重体力劳动,积劳成疾,加上没钱买药治病,不幸英年早逝,基世时才31岁。父亲的病故,使家里失去了顶梁柱,从此,母亲带着杨靖宇和妹妹依靠二叔,与祖母、叔父家一起生活。 杨靖宇生母张氏(单字名“君”,1884年生)勤劳善良、温和而刚毅。农忙时,母亲像男人一样到农田里干农活,回到家还得操恃家务。母亲在百忙中也不忘谆谆教诲幼小的杨靖宇:做人要有正义感、同情心,要帮助比自己家更贫穷、更困难的人。 正义少年 杨靖宇从懂事起,就特别愿听大人们讲故事。他非常崇敬抗金英雄岳飞的文武双全、智勇无比,崇拜他率领岳家军一次次打败金国的入侵。他痛恨张邦昌、秦桧等卖国求荣之人;他钦佩岳母为岳飞刺字的大义情怀,“精忠报国”四个字深深地刻在少年杨靖宇的脑海里。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辛亥革命开创了接近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当时刚满6岁的杨靖宇,天资聪颖,活蹦乱跳地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他同村中一群小伙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