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再造传统
字数: 126000.0
装帧: 精装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 刘东
出版日期: 2014-05-01
商品条码: 9787208120860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246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
¥3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 拥有全球眼光的中国文化宣言!传统不是死物,世界尚未定型,中国文化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如何再造传统。
★ 当代拥有独立精神的学界“动手派”,清华国学院刘东教授,十年磨一剑的忧思之作,以毕生激情为重振传统而奔劳呐喊。
内容简介
本书以作者为联合国《世界文化报告》新增的中国部分主持撰写的讨论提纲为基础,进行了大幅度扩充,参照国内的情势变迁进行增补与修改,尤其根据国内读者的不同需求对论述的重心与次序进行了调整。本书虽然篇幅有限,却收纳了尽量广博的内容。作者以前两节来完成对于全球化特别是文化全球化之现象描述与理论概括,接着用八节内容来展示和剖析传统文化在申遗、语言、建筑、电影、熊胆、体育、通识、家庭等方面所受到的冲击,最后以总结性的两节尖锐地提出了六个层层递进的问题,从而对中国在当今世界所遭遇的态势和承担的命运,以及相应的应对之策与发展模式,进行了提纲挈领的总括思考。
作者简介
刘东:教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副院长。早岁师从思想家李泽厚,曾先后任教于浙大、南大、中国社科院、北大,讲学足迹遍及亚美欧澳各洲;除国学领域外,所治学科依次为美学、比较文学、国际汉学、政治哲学、教育学,晚近又进入艺术社会学;发表过著译作品十七种;创办并主持了“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人文与社会译丛”及《中国学术》杂志。
目录
小引
第一章 尚在过程中的全球化
第二章 全球文化与文化全球
第三章 当中国传统遭遇全球化
1.申遗
2.语言
3.建筑
4.电影
5.熊胆
6.体育
7.通识
8.家庭
第四章 自我殖民与中体西用
在全球化中漂移的中国性
危与机并存的复杂态势
……
摘要
再造传统:熬出中国文化的现代形态
2009年与好友陈来协力主持清华国学院之后,刘东的思想重心发生了偏移,从更关注跨文化的对话转为更加立足本文明的立场。全球化进程席卷而来,不可逆转,文化全球化更是大势所趋,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备受西方文明冲击的同时,如何重建主体性,获得新生并延续活力?——这是令刘东费尽思量的重大问题,这些思虑也体现在清华国学院近年推出的各类学术成果中。
若要尝试构建更加健全的中国文化现代形态,刘东认为,我们不能将传统看作奄奄一息的,而是必须以丰富文化间性为基础,让它跟其他当代文化摸爬滚打,并长争高。刘东坚持学术译介,继承梁启超“讲学社”的衣钵,不断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清华讲学切磋,都不外出于这样的考虑。
中国的文化传统与中国人的安身立命息息相关,因此,这样的问题不应仅为少数思想者所承担,而是成为每个关心中国文化命运的人都应共同致力的课题。刘东希望自己2014年推出的小册子——《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能够与更多有文化使命的读者分享自己思索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面临的危难和机遇的心得。
刘东认为,只有时刻警惕自我殖民,将全球化当作宿命来承担,我们的传统才有可能重新焕发生机,进而,当代政治的合法性才能有所着落,人与自然的深重危机才能够和解。
眼下,刘东一心希望能够将自己毕生所思化作激情的文字,因为他的治学岁月无论如何前进,总要回到最原处的迷惑:要是连写作都没有劲头了,就不用提什么沉重的社会担当了,以学术为天职的我们,还靠什么来点燃后半段,以享受生命的辉煌火光呢?
文摘:
第五章带着警觉加入全球
沿着上一章的论述思路,我们将在这一章里,透过几个最为紧迫而重大的侧面,尝试性地企望与规划“中国文化现代形态”。——具体而言,本章将再处理三个问题,它们依次凸显为:只能当成宿命去承担、重建政治合法性和重新思考发展模式。
尽管中国从未中断过同其他文明的互动,然而像当代全球化这样的环球网络关系,作为一种险象环生的冲击,甚至是一种前途未卜的赌命,决不会出于任何文明的主动追求。——在这方面,没有必要进行任何教条主义的夸口:既然整个地球都已笼罩在有可能被电影《阿凡达》所不幸言中的阴影下,那么,谁也不敢再去倚靠那个已被国际学界公认不可靠的“进步”概念了。
实际上,正因为全球化带来的高度风险,正因为它那种好坏参半的裹挟方式,支持它和反对它的对冲倾向,在每个国家、每个阶层、每个家庭、每个人的头脑中,都在激烈地交锋。我们甚至还看到,尽管“西方化”乃至“美国化”,已被很有道理地看成了全球化的内涵之一,然而,就连这种趋势发端的国家,照样受到了来自它的巨大反作用力。这样一来,略显反讽的是,就在那些非西方国家不断发出埋怨,批评全球化带来了失序与不公的同时,身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自己,也开始大肆怀疑起全球化来了,—尤其是它所逻辑蕴含的、带来了空前失业率与国际逆差的“自由贸易”,尽管后者曾被他们长期视作立国之本。
然而,正像一句谚语所说的那样:“愿意的,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命运推着走。”既然我们已经认识到,铺天盖地而来的全球化浪潮,已不能放过地表上的任何人,而要表现为针对全人类的无情宿命,那么,大家就只有暗自咬紧牙关,以昂扬的姿态与积极的行动,去承担这种无可规避的命运。必须清醒地看到,某些过去行之有效的文化经验,一旦被带到全球化的崭新语境下,已经转变成明日黄花。所以,正像圭拉姆 德拉德赫萨(GuillermodelaDehesa)所形容的,全球化对于全体地球人来说,都意味着一场输赢之间的“博弈”,——而这场“博弈”中最可能的“输家”,必将是那些对它置若罔闻的个人与国家。
进一步说,即使已经认识到席卷而来的全球化浪潮中,裹挟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也包含着泥沙俱下的诸多缺陷,我们还是只有投身到其中去,以便利用包含了独立思考的自我选择,去缓和与修正它的冲击和错误。无论如何,正如我反复强调的,认识到事实上的“历史与伦理的二律背反”,并不意味着就要把“历史上升为理性”,或者就要“正当化”历史的错误,以致竟然“把‘获得’当成‘失去’的理由(或者把‘失去’当成‘获得’的前提)”。所以,积极地把全球化当成宿命来承担,并不意味着就此而沉湎于宿命论,把一切罪过都推诿给客观历史,从而忘记自己应当承担的伦理责任、应当采取的主体姿态。——正相反,只有在接受既定历史结构的同时,又念念不忘自己的有限自由,才能在对于历史的不断修正下,以心中念兹在兹的价值理念,去减少、化解和驯服全球化所带来的疏离与异在。
由此可以看到,摆在我们面前的“全球化”,毋宁是一种相反相成的运动。——在无可回避的外来文化冲击下,我们只能是虽非全然被动地,却又心怀警觉地,既要加入,又要抵抗,既从本土中抽离,又朝向它再嵌入,既领受其裨益,又疏离其损害,既接受它的标准化,又启动传统的再发明,既拥抱着普世化,又向往着在地化,既在进行向心运动,又在发展离心趋势,既享受均质化的好处,又欣赏个性化的特色,既看到历史的断裂,又努力让文明延续,既在跨越有限的国界,又要回归文化的本根……宽广而全面地看,正是这种带有杂音的双向发展,才较为理想和包容地构成了所谓“全球化”的全部特征。
这才是我们所需要的既大胆又谨慎的文化权衡!对于我们这个文明共同体来说,只有秉持既有自尊又不自封、既有自信又有自警的心态,才能在这个迅速全球化的时代,护住文明进程中的“必要的张力”。一方面,既然置身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当然免不了水漫金山式的影响,由此不光要从西方文明那里,甚至还要从所有其他文明那里,或多或少地接受它们的影响。然而另一方面,必须警觉地意识到,并非只要坐等全球化的洪水冲刷,就可以在文化信息“大杂烩”的炖锅里,烹煮出一个堪称强大的文明范式。——相反,如果真要保持文明的活力,那就首先需要强大的文化自我,它决不会盲目拒绝外来的影响,却会把眼睛睁大,目光放远,以便更仔细与开阔地消化这种影响。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