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流亡的巴黎

流亡的巴黎

  •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艾曼纽·卢瓦耶
  • 出版年份: 2009
  • 出版日期: 2009-06-01
  • 商品条码: 9787563384006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借助一些鲜为人知的档案资料,《流亡的巴黎》重现了法国抵抗运动历史中这一段被人忘却的插曲。与此同时,也引领我们从交流、传输、融合的角度出发,去重新审视20世纪的文化和艺术史。在1940年至1944年之间,一大批法国作家和艺术家离开沦陷的法国,前往自由世界的文化之都——纽约避难。安德烈、布勒东、劳德·列维-斯特劳斯、鲍里斯·苏瓦林、雅·马利丹、儒勒·罗曼、圣埃絮佩里、圣琼·佩斯……这些名字,都出现在长长的流亡名单中。
内容简介
《流亡的巴黎》叙述的就是这段历史。这些知识分子是通过怎样的援救机制被送往美国的?他们是如何通过写作、通过创办学校和出版社来参与抵抗运动的?美国政府又是如何利用他们为军事情报部门服务的?与德国流亡者相反,法国流亡者在战后的1944年到1947年间,几乎全部回到了祖国。无论把流亡当成劫数还是机遇,这段经历都让流亡者们对政治参与和民族身份等问题有了不同的理解。
作者简介
作者:(法国)艾曼纽·卢瓦耶译者:张文敬

艾曼纽·卢瓦耶(EmmanuelleLoyer),女,法国历史学家,主要研究现代文化史。毕业于圣鲁高师,现在巴黎政治学院任教。主要著作有《一段法国文化史:从美丽年代到今天》(1995)、《让·维拉尔的国民戏剧:战后的乌托邦》(1997)、《阿维尼翁艺术节史》(与安托万·德巴合著,2007)。
目录
水的故事
第一部  流亡与身份
第一章  从避难到流亡:1940-1941年法国的溃败与美国基金会
一  走,还是走不走?
二  救援方程式
三  名单时刻
四马赛-里斯本-纽约:流亡者的神圣之路

第二章  流亡在纽约:流亡者的身份、自我主张和意识空间
一  纽约是不是法兰西?流亡都市的地图
二  “新移居社群”
三  流亡文化

第二部  战争年代纽约的艺术、文学和政治
第三章  纽约,法国文学的新首都
一  作家与战争
二  在流亡中写作

第四章1941-1946年美国的超现实主义
一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与“惊恐的地球”
二  波西米亚在纽约:流亡社交圈和纽约艺术界
三  超现实主义战争:让世界理解“自由”二字的超现实意义
四  美洲对超现实主义者的意义

第五章  流亡政治
一  流亡政治的“普罗居斯特之床”
二  “自由法国”在美国的失败:得到承认的希望渺茫
三  法国流亡者中的反戴高乐人士

第三部  远距离抵抗
第六章纽约自由高等学院的戴高乐主义与结构主义
一  难民还是移民?法国流亡学者与自由高等学院的创办
二  新旧之间
三自由高等学院:学术的政治
四  斯特劳斯,两个世界之间的结构主义

第七章  时代的约束
一  对事件的思考
二  解读与希望
三  思想的传播

第八章  “美国之音”
一  美国政府的宣传机构:美国战争信息局
二  “这里是法国同胞在美国向您报道……”
三  巴黎人在纽约

第九章  美国战略服务局和公共知识分子的诞生
一  情报战争
二  为战略服务局效力

第四部  跨大西洋对话
第十章  归去来兮
一  有关回归的传闻
二  既不是固守一地,也不是一去不归,而是往返于欧美之间
三  法美交流中的移形换位

第十一章回归成为新的流亡:从超现实主义到存在主义与抽象表现主义
一回归之战
二“行动文学”之争
三  超现实主义与抽象表现主义的血缘问题

第十二章  美国化的法国
一  对“美国化”的回顾
二  流亡者的桥梁作用
后记
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