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鲁迅百图

鲁迅百图

  • 字数: 70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 作者: 朱正
  • 出版日期: 2017-05-01
  • 商品条码: 9787535684240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15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朱正先生精选鲁迅先生人生重要节点上的100幅照片等各类图片,直观呈现了一代文学巨匠的成长历程、文学生涯和生平交游等方方面面,给了普通读者一个直面鲁迅的直观体验,再以娓娓道来的文字,让读者别有会心,更好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
作者简介
朱正,湖南长沙人,有名鲁迅研究专家,著有《鲁迅传》《鲁迅画传》等书。
目录
◎在绍兴 一 鲁迅出世 二 鲁迅的祖父 三 鲁迅的两位祖母 四 鲁迅的父亲 五 鲁迅的母亲 六 鲁迅入学了 ◎在南京 七 进了江南水师学堂 八 进了矿务铁路学堂 ◎去日本 九 到日本弘文学院留学 一○ “我以我血荐轩辕” 一一 在东京的留学生生活 一二 邹容剪去留学生监督的辫子 一三 鲁迅和留学生中的朋友 一四 学医去 一五 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一六 一张时事幻灯片的刺激 一七 藤野先生 一八 告别学医的梦 一九 母亲娶了一个媳妇 二○ 出版《域外小说集》 二一 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 二二 陶焕卿的朋友 ◎回国 二三 鲁迅回国了 二四 在辛亥革命中 二五 范爱农之死 二六 新国家的官员 二七 教育部佥事 二八 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二九 看好周瘦鹃选译的小说 三○ 京师图书馆开馆 三一 陈独秀创刊《新青年》 三二 和胡适订交 三三 钱玄同来约稿 三四 刘半农也来约稿 三五 “写出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魂灵来” 三六 罗曼?罗兰赞扬《阿Q正传》 三七 《阿Q正传》有了俄文译本 ◎北京到西安 三八 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教 三九 鲁迅和爱罗先珂订交 四○ 爱罗先珂在鲁迅家 四一赴西安讲学 四二兄弟失和 四三《语丝》周刊创刊 四四 许广平来敲门了 四五 鲁迅打官司 四六 刘和珍、杨德群之死 ◎厦门到广州 四七 到厦门去 四八 鲁迅在厦门大学的生活 四九 鲁迅和厦门的文学青年 五○ 鲁迅在厦门大学的同事们 五一 告别厦门 五二 到了广州 五三 政治风云的变化 五四 留别广州 五五 留别广州之二 ◎上海及北平 五六 鲁迅和许广平到了上海 五七 鲁迅赴一些大学讲演 五八 儿子海婴出生了 五九 “封建余孽” 六○ 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 六一 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六二 会见 六三 主编《现代文艺丛书》 六四 鲁迅五十岁纪念酒会 六五 李求实之死 六六 柔石之死 六七 殷夫之死 六八 冯铿之死 六九 胡也频之死 七○ 出刊纪念战死者 七一 介绍凯绥?珂勒惠支版画 七二 日本友人内山完造 七三 提倡木刻 七四 鲁迅和丁玲 七五 给《苏联闻见录》写序 七六 “北平五讲” 七七 编印《北平笺谱》 七八 编印《引玉集》 七九 翻译《毁灭》 八○“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八一 提倡新文字 八二 鲁迅会见陈赓 八三 参加民权保障同盟 八四 欢迎萧伯纳 八五 鲁迅和李济 八六 鲁迅“甘为孺子牛” 八七 那些书“不推荐阅读了” 八八 翻译《死魂灵》 八九 斯诺编译的《活的中国》 九○ 《八月的乡村》和《生死场》 九一 《勇敢的约翰》 九二 “他是多么爱着中国和中国人的” 九三 远东反战会议 九四 “风暴正不知何时过去” 九五 瞿秋白之死 九六 两个口号之争 九七 鲁迅不了解新政策 ◎最后时刻 九八 鲁迅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九九 “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一○○“民族魂”
摘要
    一 鲁迅出世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治今绍兴市)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
     在他出生之前,中国发生过这样一些事情:
     1644年清兵进入山海关,继明朝之后建立了清朝。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成了清朝从始至终的一个难以缓解的矛盾。对于汉族知识分子,清朝一方面屡兴文字狱来立威,使他们经常处于恐惧之中,不敢妄发议论;一方面开科取士,使顺从者觉得有一条出路,少数幸运者可以通过这途径进入仕途。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被动地成为世界列国中的一个国家了。中国人渐渐地看到了跟外国的差异和差距。
     1851年到1864年发生了一场太平天国运动。就其持续时间之长和波及地区之广来说,这应该算是中国历目前规模很大的农民战争之一。天王洪秀全成功地给自己建造了穷奢极欲的人间天堂,但他从来不曾想到以一种适应时代潮流的新体制取代旧体制。可是这场起义给了清王朝致命的打击,使之不得不依靠汉族的力量支撑以后的局面。
     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1860年攻入北京,焚毁圆明园。咸丰皇帝逃到热河,并且死在那里。
     作为受到外国欺侮之后的反应,到19世纪60年代,一些地方办起了机器制造局、船厂之类的近代工业,派出了很早的一批留学生。不少人已经感到中国必须有所变革了。
     鲁迅出生的时候,中国就是这样一个局面。
     鲁迅的这张相片是1933年5月1日照的。
     二 鲁迅的祖父
     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致福,字震生,号介孚。1867年应浙江乡试,中试为举人。1871年会试,中试为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学习三年,1874年散馆(即毕业),外放知县。他做过正七品的朝廷命官,他们家是个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仕宦之家。
     可是他在1893年朝廷举行恩科乡试时,为几个亲友向主考官行贿,被举发,遭逮捕下狱。周作人在《鲁迅的青年时代》里回忆说:
     因为这是一个“钦案”,哄(轰)动了一时,衙门方面的骚扰由于知县俞凤冈的持重,不算利害,但是人情势利,亲戚本家的嘴脸都显现出来了。大人们怕小孩子在这纷乱的环境不合适.乃打发往外婆家去避难,这本来是在安桥头村,外公晴轩公中举人后移住皇甫庄,租住范氏房屋,这时便往皇甫庄去了。鲁迅被寄在大舅父怡堂处,我在小舅父寄湘那边……我因为年纪不够,不曾感觉着什么,鲁迅则不免很受到些激刺。 这是他们家的一个极大的变故。在为俄译本《阿Q正传》写的《著者自叙传略》中,鲁迅说: 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周福清在狱中作了家训《恒训》一册,鲁迅手抄了一份,并署上“己亥十月上浣孙樟寿谨钞于江南陆师学堂”。左边的图片是鲁迅手抄祖父所作家训《恒训》之一。 三 鲁迅的两位祖母
     这是祖父和两位祖母的画像。左边孙老太太是鲁迅父亲的生母,很早就去世了。右边是继祖母蒋老太太。
     蒋老太太是一位很慈祥的老人。鲁迅小时候就在她的照看之下。后来鲁迅回忆起她来,说:
     只是我在童年,总觉得它有点妖气,没有什么好感。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桌旁,给我猜谜,讲故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了――
     “你知道么?猫是老虎的先生。”她说。 “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呢,猫是老虎的师父。老虎本来是什么也不会的,就投到猫的门下来。猫就教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像自己的捉老鼠一样。这些教完了,老虎想,本领都学到了,谁也比不过它了,只有老师的猫还比自己强,要是杀掉猫,自己便是不错的脚色了。它打定主意,就上前去扑猫。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一跳,便上了树,老虎却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它还没有将一切本领传授完,还没有教给它上树。” 四 鲁迅的父亲 父亲周凤仪(1861―1896),后改名用吉,字伯宜。也是个读书人。中过秀才之后,应过几回乡试,都没有中试,后来更因为他父亲的案件连累扣考斥革,已经断然没有进入仕途的希望了。可是他仍然怀着忧国之心。周作人回忆说:
     又一回记得他在大厅明堂里同两三个本家站着,面有忧色的在谈国事,那大概是甲午秋冬之交,左宝贵战死之后吧。他又说过,现在有四个儿子,将来可以派一个往西洋去,一个往东洋去做学问,这话由鲁老太太传说下来,当然是可靠的,那时读书人只知道重科名,变法的空气还一点没有,他的这种意见总是很难得的了。
     大约是1894年的初冬,鲁迅父亲患了水肿病,鲁迅在《(呐喊)自序》里回忆说:
     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质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回家之后,又须忙别的事了,因为开方的医生是很有名的,以此所用的药引也奇特: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蟋蟀要原对的,结子的平地木……多不是容易办到的东西。然而我的父亲终于日重一日的亡故了。P3-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