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生产性场域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生产性场域研究

  • 字数: 3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 作者: 马振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08677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4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生产性场域研究》在人类学、民族学和旅游人类学理论指导下,采用田野调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旅游发展后的变迁。本文拟运用布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结合其资本、惯习、场域等概念.推导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生产性传承的概念和旅游生产性传承场域的概念,并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生产性传承场域中的政府、旅游生产商、旅游者、本地社区居民的地位及相互关系。文章还将对学界争论较多的文化“原真性”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在旅游生产性传承场域,应从客位思考的角度出发,基于不同的旅游发展阶段和不同需求的游客可以建构不同的“原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简介
马振,男,副教授,毕业于中南民族大学,法学博士,发表各种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旅游文化。
目录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学术研究现状
三、题旨、主要内容及创新
四、研究理论与方法
五、相关问题说明
第一章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貌
一、民间文学
二、民间音乐
三、民间舞蹈
四、传统戏剧
五、曲艺
六、杂技与竞技
七、民间美术
八、传统手工艺
九、传统医药
十、民俗-
十一、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困境
第二章 旅游与土家族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西兰卡普为例
第一节 “西兰卡普”的发展历史、传统传承方式及困境
一、西兰卡晋的发展历史
二、西兰卡普传统传承方式
三、西兰卡普传统传承方式在现实中的困境
第二节 旅游对西兰卡普传承的影响
一、旅游与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
二、西兰卡普传承客体的变化
三、传承主体身份的变化
四、西兰卡普社会功能的变化
五、西兰卡普传承的法规保障变化
六、“西兰卡普”旅游生产性传承及特点
第三节 “西兰卡普”旅游生产性传承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旅游手工艺品的设计与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旅游手工艺品的销售手段
三、企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回馈
第三章 旅游与节庆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恩施女儿会为例-
第一节 土家族女儿会历史源流、传统传承方式及困境
一、女儿会的历史源流
二、女儿会传统传承方式及特点
三、女儿会传统传承方式现实中的困境
第二节 旅游对女儿会传承的影响
一、女儿会参与旅游发展概述
二、女儿会传承空问的变化
三、女儿会社会功能的变化
四、女儿会文化内涵的变化
五、作为文化符号的“女儿会”,存在形式多样化
六、政府的重要地位
七、女儿会的旅游生产性传承
第三节 女儿会旅游生产性传承形式、问题及对策
一、女儿会的旅游生产性传承形式
二、女儿会在城市节事旅游传承中的问题
三、女儿会在乡村节事旅游传承中的问题
四、解决女儿会旅游传承中问题的对策
第四章 旅游与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摆手舞为例
第一节 土家族摆手舞概貌、传统传承方式及困境
一、摆手舞概貌
二、摆手舞传统传承方式
三、摆手舞传统传承方式在现实中的困境
第二节 旅游对摆手舞传承的影响
一、摆手舞文化功能的变化
二、摆手舞舞蹈本身的变化
三、摆手舞传承主体的变化
四、摆手舞传承保障措施的变化
五、摆手舞的旅游生产性传承
第三节 摆手舞旅游生产性传承形式、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摆手舞的旅游生产性传承形式与特点
二、摆手舞在旅游生产性传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五章 旅游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若干问题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传承场域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生产性传承中的原真性问题
结论以及讨论
一、旅游生产性传承及其场域已经存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生产性传承发展方向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生产性传承场域的开放性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生产性传承的整体性讨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