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次终极追问 科学与宗教的纠葛

次终极追问 科学与宗教的纠葛

  • 字数: 48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格致出版社
  • 作者: (英)罗杰·瓦格纳(Roger Wagner),(英)安德鲁·布利格斯(Andrew Briggs)
  • 出版日期: 2020-04-01
  • 商品条码: 978754323022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4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文明史为线索,讲述了从人类蒙昧时代到科学发达文明繁盛的今天,科学与宗教之间纠葛不清的历史进程,以及它们在艺术的范畴内如何实现统一这样一个主题。全书共分十章,勾勒了这样一幅历史画卷:原始人基于冲动而展现出的创造力,在神话体系建立后,转变为以敬奉神明为动力,开始对世界万物予以关照与认识。而接下来古典哲学的兴起,将这一关照与认识同神明剥离开来,形成人类特有的能力,即以科学探索世界的能力。这种能力在神学昌盛的中世纪不仅没有被盲信所剿灭,反而在艺术的领域内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世界地理大发现的推进和中世纪结束后的启蒙祛魅,人类走向了一个新的时代。
目录

第一编 创世纪 I
第一章 人类始祖
第二章 药花部落
第三章 永恒之神
第四章 伊甸园时刻
第五章 灵长类动物的相似特征
第六章 好奇心的范围
第七章 终极追问
第二编 神驱动的科学
第八章 米利都的石狮
第九章 转入雅典
第十章 穿过阿卡德米学园之门
第三编 相遇在亚历山大
第十一章 两名学生
第十二章 网格式城市
第十三章 勤奋的杰克
第十四章 开天辟地
第四编 漫长的辩论
第十五章 智慧宫
第十六章 亚里士多德之梦
第十七章 安萨里朝圣之旅
第十八章 双城记
第十九章 强压之下的沉默
第二十章 实验科学
第二十一章 宇宙法则
第五编 一目了然的宇宙
第二十二章 反对亚里士多德
第二十三章 自由的哲学思考
第二十四章 知识自由
第二十五章 辛普利丘重生
第二十六章 创造
第六编 自然的牧师
第二十七章 新纪元
第二十八章 路德教派占星师
第二十九章 实验哲学
第三十章 牛津群英会
第七编 真理之海
第三十一章 伟大的牛顿
第三十二章 美丽的系统
第三十三章 数学神学
第三十四章 无尽的海滩
第八编 发现之旅
第三十五章 两次旅程
第三十六章 秘密中的秘密
第三十七章 科学信条
第九编 创世记 II
第三十八章 文字研究
第三十九章 启封
第四十章 知识开锁人
第四十一章 外邦
第四十二章 在巴比伦的河边
第四十三章 亚当和亚达帕
第四十四章 阿里阿德涅线团
第十编 穿过实验室之门
第四十五章 霍乱时期的科学
第四十六章 访问博物馆
第四十七章 思想实验
第四十八章 自然的统一性
第四十九章 上帝之作
第十一编 结语
第五十章结语
索引
译后记
摘要
     第一章 人类始祖 1832年12月16日,小猎犬号(HMS Beagle)驶入火地岛的成功湾(Tierra del Fuego)(图1.1)。这次航海经历给年轻的达尔文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大约40年后,他仍可以生动地回忆起“在一处荒凉而破碎的海岸上,第一次看到一队火地人(Fue-gian)的时候”的惊诧之情。这些人“真是一丝不挂,全身涂满颜料,激动使他们口流白沫,他们的神情是狂野、张皇而狐疑的”。他“无法相信,野蛮人与文明人之间的差别是如此之大”,一个念头闪入他的脑海:“原来这就是我们的祖先。” 第一次接触“野蛮人”之后,这段经历给达尔文带来的陌生感不降反升。他写道:“根据我们的理解,这些人的语言简直不能被称作音节分明的语言。船长库克把它比作一个人在漱口时从喉咙里发出的声音。不过无论哪一个欧洲人,甚至在漱口时,也从来都不会发出这样多嘶哑的咔咔作响的喉音。”他观察到一个现象:当腐烂的鲸油被运来之后,“一个老人把它切成细薄的片,并对它们低声地作祷告……然后将它们分派给饥饿的大众”。他猜测这可能是一种宗教行为。 达尔文注意到,“每个家族或部落里,都有一位男巫或会念咒语的医生,我们还无法断定他的职务”,尽管他们会为死者举行丧葬仪式,“菲茨罗伊船长还不确定火地岛人是否有一种明显的、对来世生活的见解”,或者他们“有一种宗教崇拜”。达尔文后来写道:“我们一直没能发现火地岛人相信任何类似我们所称为上帝的神。” 火地岛人这样的“野蛮”种族与欧洲人是否有共同的起源?19世纪初,支持“单源说”而不是“多源说”的学者认为火地岛人与欧洲人并非同源。这种理论(单源说)的突出特点是提供了将其他种族用作奴隶的一项正当理由,这一理论的支持方和反对方都积极寻找科学和宗教方面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在到达火地岛之前的几个月里,达尔文和菲茨罗伊就奴隶待遇问题发生了激烈争吵,作为一个在废奴主义者团体环境中长大的人,达尔文差点因为这个问题而离开考察队。最近有人认为达尔文之所以一直支持“多源说”,从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对奴隶制度的憎恨。 一位获得自由的奴隶曾经为达尔文讲解动物标本剥制技术。达尔文发现了在他们整个航行过程中所遇到的人种的共同特征。让达尔文非常感兴趣的是吉米·巴顿(Jemmy Button,一名火地岛人,菲茨罗伊船长把他带回了英国)是否能首先完成从野蛮到文明的思维转变,尔后还能够重新回归野蛮的状态。然而,经历过宗教洗礼的“野蛮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就像他们对待旅行者塞缪尔·巴伯(Samuel Barber)爵士的态度一样,这让达尔文琢磨不透。1861年,塞缪尔·巴伯爵士向皇家地理学会递交了一份报告,其中提到苏丹南部“居民与白尼罗河地区的所有其他部落居民一样……不知神为何物,甚至没有一点迷信的痕迹,他们只是一群野蛮人”。 如果达尔文认为“我们的祖先”与火地岛人具有相似的特征,那么就可以合理地认为,除了不掌握技术和不穿衣服之外,他们还应当表现出没有宗教信仰的特点。距离在成功湾第一次碰到“野蛮人”近40年后,达尔文得出结论:“大量的证据……说明许许多多一直存在而今天还存在的种族并没有一神或多神的观念,他们的语言中也找不到表达这种概念的一些字眼。” 山洞壁画上的野牛 根据成功湾火地岛人表现出来的所有原始状态判断,他们与达尔文属于同一个时代。在小猎犬号驶入火地岛20年后,人们在比利牛斯山悬崖的山洞内与真正的原始人类进行了首次亲密接触。 虽然数百年来世界各地发现了大量史前人工制品的文物,却未能确定文物所处的年代范围。1852年,致力于古生物学研究的退休法国治安法官爱德华‘拉尔秦(Edouard Lartet)在发掘位于法国奥瑞纳(Aurignac)的一处洞窟时,发现了人类的骨骼和石制工具,同时还发现了在冰河时代已灭绝的哺乳动物骨骼。该发现首次形成了一份历史年表,1861年拉尔泰发表了题为《上一地质时期人类与大型哺乳动物化石共存的新研究》的论文。 19世纪60年代初,他与朋友亨利·克里斯蒂(Henry Christy,英国银行家、生态科学爱好者)开始发掘位于多尔多涅河地区(Dordogne)的多个洞窟;1864年,他们在靠近莱埃齐斯镇(Les Eyzies)的玛德莲(La Madeleine)洞窟里发现了画有猛犸象牙的岩画,这似乎成为支持他观点的一项明显证据。 四年后,一群工人正在清理通往莱埃齐斯镇火车站的道路,在当地人称为“克罗马农”(Cro-Magnon)的石灰岩悬崖处,工人们在泥土里发现了一些石器和骨头。爱德华的儿子路易斯·拉尔泰(Louis Lartet)在洞窟的后侧发现了三名成年男性、一名妇女以及一名儿童的部分骨骼,这些骨骼与人工制品埋在同一个地方,路易斯发现的人工制品与他的父亲在奥瑞纳洞窟发现的人工制品制作风格类似。与1856年在德国尼安德谷(Neander Valley)发现的骨骼不同,此次发现的骨骼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这些骨骼与现代人类骨骼基本上是一样的。 1867年,拉尔泰和克里斯蒂在巴黎展出了发掘出土的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