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红与黑 思维导图版

红与黑 思维导图版

  • 字数: 2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地出版社
  • 作者: (法)司汤达
  • 出版日期: 202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455613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1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经典名著读本,开创新思路;博采众家之长,打造点评版名著新经典。“新课标经典文学名著金库名师精评版”丛书根据教育部近期新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规定,精选了适合青少年阅读、品类丰富的名著精品,力图满足中国孩子最刚性的名著阅读需求。同时,丛书为了让青少年朋友更深入更透彻地汲取名著精华,由一线语文名师结合教学详细点评,设置了“画线点评”“侧栏点评”“名师赏析”“好词好句”“写作借鉴”“延伸思考”“读后感”“知识考点”等丰富的体例,帮助读者扫清字词障碍,详解重点难点,剖析写作特色,激发阅读思考,感受不朽经典的语言魅力和文化内涵,建立不错的阅读视野与阅读力!
内容简介
《红与黑》是法国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品,也是19世纪欧洲文学目前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军职与圣职,梦想与现实,主人公于连用红与黑的色彩谱写了一首“灵魂的哲学诗”;自尊与自卑,野心与彷徨,司汤达用雄浑的笔力描摹出一位“少年野心家”跌宕起伏的人生。
作者简介
司汤达(1783-1842),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红与黑》《巴马修道院》等。
目录
第一章小城市长与家庭教师
第二章注定的缘分
第三章野心与挫折
第四章扭曲的白尊
第五章国王莅临
第六章事情败露
第七章1830年的作风
第八章省城的一家神学院
第九章人生初体验
第十章第一次晋升
第十一章野心勃勃的人
第十二章踏入上流社会
第十三章拉莫尔府
第十四章抬高身价的荣耀
第十五章小姐的权威与魅力
……
摘要
     第一章小城市长与家庭教师 维里埃尔算得上弗朗什-孔泰(法国东部的一个大区,首府为贝藏松,农、林、牧业较为发达)最秀美的小城之一。一栋栋白墙红瓦的房子,一株株茁壮成长的栗树,整齐地散布在小山的斜坡上。维里埃尔的北面绵延着汝拉山脉的分支。十月乍寒,维拉山峰已是白雪皑皑。一条激流从山上奔流而下,穿过小城汇入杜河,使很多木锯转动起来。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工业,但大多数居民都因此摆脱了贫困。(小城秀美,风光如画。作者开篇便勾勒出一幅如诗美景,可这段描绘极为悭吝,寥寥数十字便骤然而止,故事随着“从山上奔流而下”的“激流”,迅速切入热火朝天的工业生产场景。从静谧转入喧嚣,由自然之美好切入俗世之攘攘,故事那传统与变革共存、平静中潜藏着浮动与激变的复杂社会背景,在作者笔下徐徐拉开了帷幕。)不过,让小城富裕起来的并非木锯,而是靠生产一种名为“牟罗兹”的印花布。所以,拿破仑倒台后,维里埃尔的人家几乎都把房子修葺一新。 刚一进城,就能听到一台样子怪异的机器发出阵阵轰鸣,震得人头昏脑涨。在水流的冲击下,20个大铁锤时而升起,时而落下,起落间,一些长相甜美的姑娘把小铁块搁到大铁锤下,小铁块随即变成了小铁钉。没有人能说清一个铁锤一天能生产几千枚这样的钉子。这种粗鄙的劳动,常常令初来乍到的游人惊叹不已。如果游人问大街上的行人,这家制钉厂是谁开的,人们就会用拉长的怪腔说:“啊!当然是市长先生开的。”(这是一幅典型的资本主义工业时代的生产场景,条件艰苦、工作繁忙,底层劳苦大众的“粗鄙”劳动,为资本所有者换来了滚滚财富。而财富的主人,就是小城的当权者——市长先生。) 维里埃尔有一条主街,游人只要在此稍作停留,准能遇到一个高大威猛的男人。他总是行色匆匆,摆出一副高傲的神情。大街上的行人一看见他,就赶紧脱帽致意。这个荣获多枚勋章的骑士穿着一身灰衣服,头发花白,宽额头、鹰钩鼻,五官还算端正。乍一看,会让人觉得他脸上既有市长的威严,又散发着中老年男人的魅力。但是他那得意扬扬的神态中夹杂着一种难以言表的狭隘和无知,甚至让人觉得他专享的本事就是让欠债的人如期还钱,而他欠别人钱时却可以一拖再拖。这便是德·瑞那先生——维里埃尔的市长。(市长先生正式出场,这个小城的财富拥有者,果然是一个道貌岸然、庸俗且狡诈的人物。) 倘若游人接着转悠,百步内就会看到一幢外观华丽的别墅。透过别墅的铁栅栏,还能看到一座美丽的花园。别墅属于德·瑞那先生,是他靠经营制钉厂赚得的利润修建的。1815年,他当上了维里埃尔的市长,从那以后他便以制钉厂厂主身份为耻。可他忘了,他那瑰玮的别墅、漂亮的花园,都是靠砸铁钉挣来的。在维里埃尔城,要想获得公众的尊重,就得建造护墙。德·瑞那先生正是凭借着一堵护墙而使政绩名垂青史的。为了这堵墙的胸墙,德·瑞那先生三去巴黎,因为前内政部长曾公开表示反对这项工程。现在胸墙已经建立起来,而且还用方石板进行了装饰,这一切似乎是在向前任部长发出无声的挑战。 由于散步道上的风景不错,所以大量游人前来观赏。然而正午时分,山里的太阳特别毒辣,游人不得不在枝繁叶茂的悬铃木下小憩。这些悬铃木之所以长势喜人,浓密的树荫绿得发蓝,这都是市长先生让人在挡土墙后面添加新土的结果。而且,尽管没有得到市议会的支持,市长先生还是把散步道加宽了6尺。维里埃尔人把散步道命名为“忠诚大道”,名字就题写在大理石碑上,这使得市长先生又荣获了一枚勋章。我对这条大道专享不满的地方,就在于市政当局野蛮地修剪或砍伐悬铃木的方式。这些树每年都要遭受两次残害。曾经有位老军医指责市长先生过度残害树木。可市长先生却高傲地驳斥道:“我喜爱阴凉,裁剪树木就是为了让阴凉变得更多一些,而一棵树若是不能像核桃树那样产生效益,我想不出它还能有什么作用。”看吧,产生效益,这是维里埃尔的优选法则,绝大部分居民都把它奉为真理。(从市长大言不惭的话语中折射出当地人普遍的生存法则:一切都是为了追求“效益”,为了自身的舒适与利益。)初次领略到小城美景的游人想当然地认为本地人肯定对美很重视。确实,他们常常提及本地的美丽风光。不可否认,他们对此颇为重视,可他们这么做接近是为了招揽游人,从而让自己的腰包变得鼓鼓的,再以纳税的方式给城市带来收益。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秋日,德·瑞那夫人挽着丈夫的胳膊漫步在忠诚大道上,一边听着丈夫一本正经地发言,一边紧张地盯着三个孩子的一举一动。德·瑞那先生气急败坏地说:“这位先生来自巴黎,摆出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我会让他后悔的,我在官场又不是没有人……”德·瑞那市长憎恶的这位先生就是艾颇特先生,前两天他不仅进入了维里埃尔监狱和贫民收容所的管理层,还掌管了本地最重要的医院。 “但是,”德:瑞那夫人怯生生地说,“既然您是位为民谋福利的好官,又何必惧怕他人呢?’ 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