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季羡林谈翻译
字数: 139000.0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 季羡林 著
出版日期: 2015-01-01
商品条码: 9787515405551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158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
¥26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2006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季羡林谈人生》一书,出版后产生很大社会影响。季羡林先生将此书送给总理。总理高度评价此书。
2006年,当代中国出版社社长周五一在三零一医院拜见季羡林先生。季先生看到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聆听大师·季羡林系列”,亲自在书中题词,并高兴地说:“没想到我老了竟然还成了畅销书的作者了。”
季羡林先生愈行愈远,而他的智慧和学问对读者的影响却愈久弥深。《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翻译的文章,生动有趣,活泼精炼,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为了表达对季羡林先生的纪念,当代中国出版社隆重推出“聆听大师·季羡林系列”之《季羡林谈翻译(典藏本)》,双色印刷,精编精选,典藏优选。
内容简介
季羡林生前亲自授权、审定的版本,季羡林先生不仅是我国的著名学者,而且是大翻译家。他精通多种外语,译著丰富,在长期的翻译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很多独到而精辟的翻译理论和观点。本书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翻译的文章,生动有趣,活泼精炼,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对学习外文和从事翻译工作的读者有所帮助。
作者简介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6日,山东清平人。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入德国哥根廷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6年被胡适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季先生是中国有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和散文家。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
目录
翻译
翻译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谈翻译
再谈翻译
翻译的危机
汉语与外语
大学外国语教学法刍议
新世纪应用语言学的几个问题
佛教梵语研究
文化交流推动人类社会前进
重新认识西方汉学家的作用
cini问题——中印文化交流的一个例证
再谈cini问题
《罗摩衍那》译后记
《沙恭达罗》译本序
推荐黄宝生汉译《摩诃婆罗多》
《南亚丛书》序
对于编修中国翻译史的一点意见
研究语言要把微观与宏观结合起来
中外文论门外絮语
外国文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关于外来词
中外两种竹枝词
漫谈古书今译
我同外国文学的不解之缘
在印度文学院授予名誉院士学衔仪式上的演说
摘要
翻译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现在颇有一些人喜欢谈论“中国之最”。实事求 是地说,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最”是极多极多的 。几大发明和几大奇迹,不必说了。即在九百多万平 方公里的锦绣山河中,在人民日常生活的饮食中,“ 最”也到处可见。
然而,有一个“最”却被人们接近忽略了,这就 是翻译。
无论是从历史的长短来看,还是从翻译作品的数 量来看,以及从翻译所产生的影响来看,中国都是世 界之“最”。这话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因而是接近正 确的。
根据学者们的研究,中国先秦时代已有翻译活动 。这是很自然的。只要语言文字不同,不管是在一个 国家或民族(中华民族包括很多民族)内,还是在众 多的国家或民族问,翻译都是必要的。否则思想就无 法沟通,文化就难以交流,人类社会也就难以前进。
至迟到了东汉初年,印度佛教就传人中国。在此 后的一千多年中,中国僧人和印度僧人,以及中亚某 些古代民族的僧人,翻译了大量的佛典,有时个人单 独进行,有时采用合作的方式。专就一个宗教来说, 称之为“最”,它是当之无愧的。从明清之际开始, 中间经过了19世纪末的洋务运动和1919年开始的五四 运动,一直到今天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人(其中间 有外国人)又翻译了其量极大的西方书籍,其中也有 少量东方书籍。各种学科几乎都有。佛典翻译以及其 他典籍的翻译,所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如果没有这些翻译,你能够想象今天中国文化和 中国社会会是什么样子吗? 这些话几乎都已属于老生常谈的范畴,用不着再 细说了。我现在想从一个崭新的、从来没有人提到过 的角度上,来谈一谈翻译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世界上一些大国中,颇 有一些有识之士,在认真地思考讨论人类文化的演变 和走向问题。英国学者汤因比可以作为一个代表。他 的大著《历史研究》已被译为汉文。他把世界上过去 所有的文明分为23或26个,说明没有任何文明是能永 存的。我的想法同这个说法相似。我把文化(文明) 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诞生、成长、繁荣、衰竭、消 逝。具体的例子请参看汤因比的著作。我在这里声明 一句:他的例子我并不接近赞同。
汤因比把整个中华文化(他称之为“文明”)分 为几个。这意见我认为有点牵强、机械。我觉得,不 能把中华文化分成几个,中华文化是一个整体。
但是,这里就出现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你既然主 张任何文化都不能永存,都是一个发展过程,为什么 中华文化竞能成为例外呢?为什么中华文化竞能延续 不断地一直存在到今天呢?这个问题提得好,提到了 点子上。我必须认真地予以答复。
倘若对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仔细加以分析, 中间确能分出若干阶段,中华文化并不是前后一致地 、毫无变化地发展下来的。试以汉唐文化同其他朝代 的文化相比,就能看出巨大的差别。汉唐时代,中华 文化在世界上占领导地位。当时的长安是世界上文化 的中心。其他朝代则不行。到了近代,世界文化重心 西移,我们则努力“西化”,非复汉唐之光辉灿烂了 。
但是,不管经过了多少波折,走过多少坎坷的道 路,既有阳关大道,也有独木小桥,中华文化反正没 有消逝。原因何在呢?我的答复是:倘若拿河流来作 比,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 的时候;但却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注入 的次数大大小小是颇多的。优选的有两次,一次是从 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大注 入依靠的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以能长葆青春,万 应灵药就是翻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最近若干年以来,中国学术界研究中国翻译问题 之风大兴。论文和专著都出了不少,又成立了全国的 和一些省市的翻译组织,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最 近林煌天同志等又编撰了这一部《中国翻译词典》, 可谓锦上添花了。对林煌天等同志编撰这样的词书我 是接近信任的。他们在翻译方面,既有实践经验,又 有组织经验。他们编撰的书很有特色,汇集了涉及翻 译学术方面的各种词条和有关资料,翻译工作者和文 化教育界人士都可用作参考。煌天同志要我为本书写 一篇序,我乐于接受,同时又乘机把自己对翻译工作 的重要性的看法一并写了出来,以便求教于高明。
1993年10月11日凌晨
P7-9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