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晚清民初细菌学说与卫生防疫

晚清民初细菌学说与卫生防疫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姬凌辉
  • 出版日期: 2023-03-01
  • 商品条码: 978722012893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08
  • 出版年份: 2023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9世纪末,细菌学说不仅在西方开始建立起来,同时随着东方睁眼看世界的觉醒,以及1894年香港鼠疫及1910年东北鼠疫等的暴发,逐渐浸渗中国各界,与传统中医文化在反复碰撞、交融中,终而扎根中华大地。国内外从中西医医学、历史学者的角度,不乏关于细菌学说的探讨,但东亚地区的相关专题研究尚付阙如,且国内的相关探究对于细菌之学在中国的传播很少谈及。本书即试图在史料中爬梳这一过程,揭示该时期包括气说、细菌等观念是如何被引介、理解与传播的,以及剖析在此基础上所建立起的防疫观念。 作者史学功底深厚,且擅长运用易被忽视的医学期刊、新闻报道、时人日记、政府示谕、卫生演说等史料,结合医疗史、社会文化史及思想史,突破传统“中与西”等二元思维,建构出一幅具体而清晰的晚清民初细菌学说传播史图像。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以细菌作为切入口的文化史著作。自19世纪下半叶,细菌学说不仅逐渐改变了东西方医学的汇通焦点,同时还构成了近代中国学科生成的重要面相。本书以晚清民初为观察时段,以细菌学说的容受与卫生防疫机制的调适为主线,辅以重大疫情为历史剖面,试图揭示该时期因虫致病说、细菌致病说、防疫观念、卫生机制之间错综复杂的情节,注重挖掘近代知识、观念与制度的往还与互动,呈现细菌学说在中国的“在地化”过程。大体上,时人在晚清民初的中国大地上刻画出了一张从通商口岸到东北三省,从东北三省到晋绥直隶,从晋绥直隶再到全国各地的社会文化版图。
作者简介
作者:姬凌辉,河南信阳人,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任浙江大学历史学院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和医疗社会史。近年来相继在《近代史研究》《“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民国档案》《近代史学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
目录
引言
一、研究现状
二、本书写法
第一章虫、气、细菌、卫生与晚清出洋国人的初步观察
一、前近代中国传统致病学说
二、近代西方“瘴气论”与公共卫生的兴起
三、如蝎如蟹:使西日记中的观察
四、小结
第二章甲午前后细菌概念的接引与沿海地区的检疫治疫
一、来华传教士对细菌概念的引介
二、1894年香港鼠疫与鼠疫杆菌
三、小 结
第三章清末细菌学说的传播与东北鼠疫期间的防疫观念
一、清末社会各界的译介与在地化实践
二、宣统鼠疫期间细菌学说与东北地区的防疫观念
三、小结
第四章民初细菌学说的多样化与晋绥鼠疫期间的防疫面相
一、民初细菌学说的多样化
二、民初细菌学名词审查与统一进程
三、晋绥鼠疫期间的防疫措施与观念
四、小结
第五章北洋政府时期中央防疫处及其生物制品的推广接种
一、中央防疫处的组织、人事与经费
二、1919年霍乱时期的防疫观念与生物制品的推广
三、小结
结语
一、纵横交织
二、医学之网
参考文献
一、史料之部
二、中文专著(含中译本)
三、回忆录、传记、文集
四、学位论文
五、期刊论文
六、英文著作
七、英文论文
八、工具书
九、电子及数据库资料
附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