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代州记忆

代州记忆

  • 字数: 279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岳文艺出版社
  • 作者: 编者:杨继兴//杨峻峰
  • 出版日期: 2016-09-01
  • 商品条码: 978753784904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9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5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杨继兴、杨峻峰主编的《代州记忆/忻州记忆系列丛书》收录了代州的老同志们的回忆录和史料文章数百篇。作者们立足代州的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有对历史大事件的记述,有亲身经历过的往事回忆,有国家大事,也有地域轶事,颇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目录
第一辑 烽火岁月
抗战前党在“五师”的活动/林左夫
“五师”――代县革命的摇篮/张文彬高光鉴
我的郝德青老师和同学们
――为代中、代师校庆纪念而作/郎焕元
抗战初期代县战地动委会的创建/杜向光
牺盟会在代县的活动/陈密
代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刘永年
难忘的四年代师生活/左瑜
雁门关伏击战/杨继兴
夜袭阳明堡日寇飞机场/杨继兴
及三五九旅在代县/庞效琦
我所知道的中解战斗/程家楷
代县抗战时期的四大队/张之直
杜向光的传奇人生/王果升
从决死队员到石油部领导的张文彬/王杲升
对代县抗日斗争的片断回忆/苏藜口述张之直整理
抗日县长杨亭秀/张卫平
清气满乾坤
――记代县县委原书记苏藜同志/张卫平
王今才烈士纪略/王杲升
日寇在代县制造的五大惨案/王文藻
抗日英烈金方昌/王杲升
虎胆英雄高凡/庞效琦
抗日巾帼英雄李秀清/谢还
纪念金东岗烈士/高光鉴
除奸英雄梁力行/王杲升
区委书记郭子明/贾玉昆
农会主任郎焕生/贾玉昆
活捉汉奸宗三海/张万山
记徐明烈士/高升亮
徐廷华烈士事略/董成立
跟着“老汉奸”不怕小汉奸
――记张彦二三事/张之直
抗美援朝空军英雄赵文全是咱代县人/杨继兴
父亲的六枚军功章/石俊文
第二辑 代商骄子
包头商界第一任总领梁大汉/李绍伟
大盛魁的舵主王廷相/王璜杨继兴
代商谢敫的奋斗人生/谢铮
民国时期晋北烟坊“日升号”/谢铮
代州商人与归绥的“日升元”钱庄/谢江谢铮
民国年问代州的爱国商人――王戒之/石俊文王平
从晋商新秀到爱国侨胞/李绍伟
晋商柳演的经商生涯/魏俊山
王里道商人买卖做到土默川/石俊文
西马村后油坊/杨继盛
代州的“和府”/蔺瑞平杨继兴
代县民国年间的“德记”京货行/黄鲁川口述黄凤翔整理
第三辑 知青生活
插队往事琐记/邵颖璋
从知青到军人/刘善顺
给老支书的一封信/
回想当年徒步上五台山/赵伸
久远的记忆/侯启元
腊八粥与冻葡萄/李华
难忘的插队生活/康进琦
难忘的第二故乡
――回忆在代县插队和工作的往事/何如明
知青生活的人生启迪/邵颖璋
山村书记老郭/赵伸
我的蹉跎岁月
――纪念知青插队40周年/刘善顺
知青恋歌/刘善顺
知青生活往事/赵伸
第四辑 凡人轶事
父亲童年的故事/石俊文
父母在我眼中老去/胡鸣英
父亲坟前的遐思/郎眉存
洒泪祭父亲
――为父亲去世一周年而作/黄凤翔
悼念薄大爷/张俊生
吃派饭的往事/李培根
代州会馆的变迁/崔有良
歌舞声声漫乡村/李培根
想起当年闹红火/翟晋文
我的广电情/张俊亮
故土情深永难忘/马春生
魂牵梦绕二十年
――怀念胞兄张之愚/张之直
香椿树/马官文
摘要
    五师较落后,在我的印象中,当时五师没有图书馆,没有理化实验室。即使有的话,恐怕也是很简陋,徒有其名。同学中文言文还较流行。学校当局有些腐败,如学生每月4元的津贴,延迟三四个月才发。据说是存在钱庄得利。但另一方面孕育着进步的因素,当时有些同学已在阅读进步书籍,追求进步。这是郝德青同志撒下的革命种子。
    德青同志,平遥人,北京师大毕业,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去五师教授历史地理,介绍学生阅读进步书籍,宣传马列主义。1933年夏离开五师。在太原国民师范、成成中学、**师范等学校教授历史,是学生崇敬的革命教员。抗战后在决死二纵队任团政治委员、晋绥八分区政治部主任、晋绥分局秘书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川西区党委秘书长、成都市委**书记。驻匈牙利大使、驻朝鲜大使、中央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外交学会会长、全国人大常务委员。
    1934年夏我到五师时,德青同志虽已离校,但影响还在,影响还很大。
    1934年7月和我同时考入五师的国师同学有吕守恒、曹一伟、任选。这三位同学在国师革命传统熏陶下,都是进步学生。考入五师后,我们即商量,了解情况,逐渐由浅入深介绍同学阅读进步书籍。当时青年学生思想转变的过程一般都是先阅读进步小说,如鲁迅、郭沫若、茅盾的著作和苏联的《铁流》《毁灭》高尔基的《母亲》等。进而阅读革命的社会科学书籍,如《大众哲学》《社会发展史》《家族私有财产及国家的起源》《国家与革命》《唯物史观》《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等。在五师一般也是根据这个规律介绍同学读书的。开始为了慎重,不主动介绍,而是将公开出版的进步书籍,如生活书店出版的书籍刊物,放在书桌上,同学借,即借给。或个别接触交流学习情况时诱导其读进步书籍。
    不久,发现高班同学贺鸿藻(代县阳明堡东关人,抗战初期牺牲)、同班同学侯良辅思想进步,即常在一起研究学习问题。贺鸿藻、侯良辅又介绍同学王润、郭映岚(繁峙沙河人,后情况不明)等读进步书籍。接着贺鸿藻介绍我认识了已毕业的五师同学铁銮(字西坡),思想进步,当时在代县西南街国民小学(校址在关帝庙)任校长。以后即经常在一起研究学习工作问题。经铁西坡、贺鸿藻研究,决定争取雷煊,雷是我们班的**名好学生,为人正派,将雷争取过来可影响一大片同学。于是我们便经常和雷接近,交流学习心得,后雷倾向革命。另外,我们利用各种机会,宣传抗日救国。  五师虽然学生不多,但政治情况还较复杂。1934年秋便发现高班学生李树和是代县国民党党员通讯处的负责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太原学生游行示威,到国民党山西省党部请愿,要求抗日。省党部头子苗培成、韩温下令警卫队开枪,打死学生穆光政。后学生捣毁省党部,赶走蒋记国民党分子。阎锡山便成立国民党山西省党员通讯处,即阎记国民党省党部。目的是不让蒋记国民党回来。他每月领十几元津贴,衣冠楚楚,功课很差,正派的同学对其轻视。李树和是雁门关广武人,与他接近的只有几个广武的学生,如张子亮(解放战争期间是国民党保密局陕北府谷组的组长)。李树和在五师是个特殊学生,没有什么群众基础。虽然如此,但引起我的警惕,觉得应该谨慎。
    到五师后我曾数次写信向李雪蜂、郑林同志汇报情况。李、郑亦数次来信指示,主要精神是谨慎从事。当时我的代名是李森。五师门房的工友老王是个忠厚善良的工人,和我很接近。我常向他讲些通俗的革命道理,如穷人为什么穷等。
    P4-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