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水绿瀛洲(大洋湾)/盐城地标

水绿瀛洲(大洋湾)/盐城地标

  • 字数: 7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徐向林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21413285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71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2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大洋湾位于盐城市区东北部亭湖区南洋镇境内,距离盐城市中心12公里,北接入海河流新洋港,紧靠盐城南洋国际机场、东环路,市区公交、机场专线巴士、出租车及大洋湾樱花节专线均可直达,交通十分便捷,区位优势明显,是一个集城市观光、休闲度假、游乐观赏、健康养生为一体的生态度假区和健康养生谷。本书围绕“水、绿、古、文、秀”五大要素,突出古典园林风格,融合五大主题景观,呈现大洋湾水网密布、花团锦簇的美丽盛景。
作者简介
徐向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兼职教授,盐阜大众报业集团策划部副主任。发表纪实文学、小说等作品千余万字,出版专著十余部,多部作品被收购影视改编版权,曾获中国工业文学奖、中国法制文学奖等奖项。
目录
序言
一道秀湾揽古今
飞阁流丹登瀛阁
渔舟唱晚小登瀛
时绕温泉望翠华
水墨神韵话古镇
碧波廊桥忆三相
奇湾奇观金楠馆
乡愁难却八大碗
一寸春心樱花恋
棹桨飞舞赛龙舟
后记
摘要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是诗仙李白脍炙人口的诗作《将进酒》中的首句。读者朋友们也许要问,本书明明写的是盐城大洋湾,为何与黄河扯上了关系?事实上,大洋湾的形成正是黄河这条母亲河给黄海湿地的一个馈赠品。 盐城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候盐城的东部区域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临海处十分低洼,上游的客水流经盐城汇人大海。但因人海河道疏于治理,客水人海时受到阻滞,又由于海平面的落差较大,客水也无法回流,遂在浅海处“安营扎寨”,故而在黄海的浅海处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古澙湖。 “漏”这个字比较生僻,它的读音同“息”,意指盐碱地。那时海潮经常倒灌进陆地,盐城东部的临海区域受海潮的冲刷,遍布盐碱地。上游客水因近海浅湾且被湾口淤积的泥沙所阻滞,遂在这片盐碱地上形成湖泊,这样的湖泊被后人称为古澙湖。那时,大洋湾也在古澙湖之中。古澙湖,也可看作是大洋湾的前世。 远古时期居于盐城的先民们,就是在这片古漏湖与盐碱地交错的土地上,四处捕获猎物,捕鱼拾贝为生。他们顽强地与大自然艰苦的环境抗争着、生存并繁衍着,燃起了这片土地上人类文明的星星之火。 古澙湖当然不会是一成不变的,由于海拔较低,它们会随着上游客水的大量压境和汛期时的降雨湖水猛涨、四处漫溢,于是湖与湖之间就形成了自然互通且密集分布的沟河港汊,此地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水乡泽国。 早期栖居在盐城的先人们,充满着生存的智慧,发明了“煮海为盐”的技术,形成了最早也是最原始的海盐生产体系。成规模的海盐生产历史,可追溯到战国时代。产出的海盐,通过境内遍布的沟河港汉往外输送。随着海盐生产的发展和水运交通的便捷,被称为“淮夷,,之地的盐城,逐渐有更多的移民涌入,开始呈现出人口众多的繁荣景象。 到秦汉时期,人烟渐稠的盐城境内开始“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官府组织人力,或治水疏通,或人工开凿,梳理出井井有条的运盐河道。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朝廷将古射阳县东部靠黄海的一部分划出来单独设县,因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运盐的盐河,故称盐渎县。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盐渎因“环城皆盐场”而更名为盐城,一直沿用至今。 那时临海的大洋湾,还没有出现湿地奇观“w”形湾,历史上的大洋湾,是古灶场的一部分,所产的海盐通过古洋河(现新洋港河)往外输运。古洋河是上游客水蟒蛇河人海段的河名,西起蟒蛇河,经皮岔河汇入后,穿过串场河、通榆运河,经南洋岸、黄尖,至新洋港闸入黄海,全长69.8公里,流域面积2478平方公里,河面宽度140米至240米,河底宽70米至170米。它是盐城市区通往黄海的一条自然形成的潮河,也是古盐城对外交流的一条重要水上通道。 P9-1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