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青少年国学课

青少年国学课

  • 字数: 174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 作者: 金鸿儒 著
  • 出版日期: 2016-11-01
  • 商品条码: 978754842890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89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1900年2月10日,梁启超写下了激扬一代中国人的巨作《少年中国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而今天梁启超曾寄望的少年具有的希望、进取、日新、破格、盛气、豪壮、造世界等气质,都在这一代身上依稀看见。可是,代价是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日趋稀薄,他们身上的特质与个体不复存在。到哪里才能找回我们丢失的传统?优选的途径和方法就是从老祖宗的国学典籍中寻找我们的根,重拾我们心灵的真、善、美。《青少年国学课》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剖析、解读传统国粹,并且将仁、义、礼、智、信等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融于其间,很好适合青少年阅读。通过阅读《青少年国学课》,青少年不仅能对国学有一个系统化的认识,而且能从中汲取很多为人处世的智慧,重拾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形中将真、善、美扎根于心中。
作者简介
金鸿儒,擅长历史国学类的写作与研究,文笔深邃而灵动,内容深刻而动人,常常在不经意间触动内心很柔软的心弦。曾供职于中国散文学会、百花洲文艺出版社,现专职写作。2013年出版《轻松学国学》后,连续加印十余次,名列全国历史类畅销榜前五名,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畅销榜靠前名,成为2013年度畅销书之一。
目录
第一章立身篇:有志者,事竟成
1.孔子在《论语》中倡导了哪些人生志向?/002
2.《大学》对修身提出了哪些要求?/004
3.儒家为什么把立身看作为人处世的基础?/006
4.道家和儒家关于立身的观点有哪些异同?/008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立身有什么启示?/010
6.为什么说立身要以立学为先?/012
7.人贵立志,为什么会“欲速则不达”?/014
8.“过犹不及”体现了孔子怎样的立身原则?/016
9.孔子为什么耻“恶衣恶食者”?/018
第二章敬事篇:貌思恭,事思敬
1.儒家的“敬事观”是如何要求的?/022
2.儒家的“敏行观”都有哪些体现?/023
3.《弟子规》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025
4.《弟子职》中“以生为本”的思想是如何体现的?/027
5.“恭敬不如从命”属于愚忠吗?/028
6.儒家的“尚贤”只是尊重人才的意思吗?/030
7.《三字经》只是一本识字读本吗?/031
8.“敬事”与“敏行”哪个更重要?/033
第三章诚信篇:立于诚,成于信
1.为什么说“人无信不立”?/036
2.为什么说“至诚,圣人也”?/037
3.儒家和佛家的“心诚则灵”有何不同?/039
4.“诚信就是金钱”是源于儒家思想吗?/040
5.诚信品质只是一种自我约束吗?/041
6.儒家的诚信思想有什么政治目的性?/042
7.为什么诚信具有道德至上性?/044
第四章谦让篇:成由谦,败由奢
1.谦让是儒家仁爱思想的延伸吗?/048
2.谦敬有哪些思想内涵?/049
3.谦让和“当仁不让”矛盾吗?/050
4.儒家倡导的谦让是无原则地讨好退让吗?/052
5.如何正确处理谦让和竞争之间的关系?/053
6.谦让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意义?/055
7.谦让对个人修养有什么影响?/056
8.怎样做到“严己宽人”?/057
第五章仁爱篇:爱人者,人恒爱
1.“杀身成仁”是儒家仁爱思想的体现吗?/060
2.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有什么异同?/061
3.孟子是怎样继承孔子的仁爱思想的?/064
4.儒家的仁爱与佛家的慈悲观念有哪些区别?/066
5.儒家的仁爱思想是一种人道主义思想吗?/068
6.儒家的仁爱思想在践行上有哪些要求?/070
7.儒家的仁爱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072
8.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如何改善人性的?/074
第六章道义篇:行以道,仗以义
1.孔孟之道的精髓有哪些?/078
2.中庸之道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吗?/080
3.道家的“道”与儒家的“道”之间有传承关系吗?/082
4.孟子“舍生取义”的主张对后世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084
5.孟子的“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有什么积极作用?/086
6.“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与儒家的忠孝观相违背吗?/088
7.“铁肩担道义”体现了儒家的什么精神?/090
8.儒家的义利观是怎样对待义与利的?/092
第七章省己篇:省乎己,迁于善
1.儒家的“省己”就是“为己”吗?/096
2.荀子的“性恶论”是儒家“省己”的缘由吗?/098
3.孟子的“性善论”与儒家的“省己”有冲突吗?/100
4.儒家的“省己”属于修身的范畴吗?/101
5.儒家的“内圣外王”是个什么样的概念?/103
6.《礼记》中提出了哪些日常行为规范?/106
7.儒家的“仁”与“善”有什么关联?/108
8.“上善若水”和“绝仁弃义”之间有矛盾吗?/109
第八章勤俭篇:精于勤,荒于嬉
1.《春秋》中记载了哪些荒嬉的故事?/114
2.儒家勤政观念的归宿是什么?/115
3.《诗经》中有哪些勤劳的典故?/117
4.孔子的节俭思想体现在哪些方面?/119
5.墨家的节用观点有哪些体现?/121
6.老子“少私寡欲”的背后有何良苦用心?/122
7.“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出自何处?/124
8.大唐盛世有哪些清俭的贤人?/125
9.勤俭透射出什么样的精神本色?/126
第九章勇毅篇:勇无惧,毅乃久
1.“勇者不惧”和“仁者无敌”之间有冲突吗?/130
2.《孙子兵法》中对“勇”有哪些要求?/132
3.《三十六计》中有哪些表现“毅”的计谋?/134
4.儒家的“勇”是侧重人的内心锤炼还是外在行为?/136
5.儒家为什么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138
6.墨家比儒家更提倡勇毅精神吗?/140
7.墨家的勇毅精神为什么更值得推崇与褒扬?/142
8.为什么说大义凛然是勇毅精神的很好体现?/145
第十章练达篇:练于阻,达于道
1.儒家的练达思想有哪些内涵?/150
2.孔子是如何践行练达思想的?/151
3.练达思想和《中庸》有什么关系?/152
4.练达体现的是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吗?/154
5.练达是儒家修身的必然结果吗?/155
6.练达与儒家的诚信观相违背吗?/157
7.练达在儒家教育中是如何体现的?/158
第十一章明礼篇:不学礼,无以立
1.为什么要将“礼义廉耻”放在一起提?/162
2.《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哪些行为礼仪?/164
3.儒家是怎样看待礼与法的关系的?/166
4.为什么称中国为礼仪之邦?/168
5.《周礼》和《礼记》有什么区别?/170
6.儒家认为礼具有哪些作用?/172
7.《礼记》中有关人的行为规范主要涉及哪些方面?/175
8.孔子礼的观念是从哪里来的?/177
第十二章好学篇:人不学,不知道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反映了什么样的学习观?/182
2.《论语》中提出了哪些学习方法?/183
3.《庄子》中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是什么意思?/184
4.荀子的《劝学》有哪些启迪和指导意义?/186
5.子思在《中庸》中的读书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187
6.《三字经》中有哪些勤奋学习的故事?/188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