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秦朝果然很有料 第3卷

秦朝果然很有料 第3卷

  • 字数: 191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 作者: 纪陶然
  • 出版日期: 2020-06-01
  • 商品条码: 978750087354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7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3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本书为《秦朝那些事儿》系列第三卷,介绍了秦国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却在短短十几年后迅速灭亡的历史。秦王嬴政亲政后,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等诸侯国,建立秦朝。秦朝在内政外交上采取了一系列正确政策,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而秦二世昏庸暴虐,反秦起义风起云涌,并最终将秦朝吞没。
作者简介
纪陶然,专栏作家、评论人。作品以历史文学、文化评论、艺术鉴赏为主,涉及文学、历史、考古、传奇、典藏、地理、音乐等多个领域,著有《口号中国》《洗牌的秘密》《微言大义——晚清民国留言簿》和《天朝的镜像——西方人眼中的近代中国》等书。
目录
第一章秦王纪年/1
范雎的危机/1
蔡泽入秦/4
功成身退/7
伐天子迁九鼎/11
第二章以政为商/15
风险投资家/15
蛇打七寸/19
子楚继位/21
身世之谜/24
第三章初为人王/29
信陵君之死/29
神童拜上卿/33
屯留兵变/37
嫪毐之乱/39
吕氏春秋/42
谣言/44
第四章从谏如流/48
亢直的茅焦/48
水利工程/51
逐客令/55
谏逐客书/58
第五章秦王与韩非/62
尉缭之谋/62
韩非入秦/66
献玺称臣/69
韩非之死/72
第六章灭韩平赵/76
廉颇老矣/76
良将李牧/79
灭韩/83
赵国沦亡/86
第七章一统六合/92
燕丹善养士/92
荆轲刺秦王/95
伐楚/100
淹大梁定辽东/105
不战而降/108
第八章千古一帝/112
始皇帝/112
三公九卿/114
分封与郡县/117
另一种统一/118
行同伦书同文/120
第九章南征北战/123
南收百越/123
北击匈奴/126
万里长城/128
修路/130
十二铜人/133
第十章巡狩天下/138
祭天罚神/138
遇刺/141
焚书令/144
坑术士/148
第十一章沙丘宫变/151
灵异事件/151
最后的远行/154
沙丘宫变/158
二世虐政/161
第十二章斩木为兵/165
宁有种乎/165
张楚/168
直捣关中/171
诸侯复辟/174
第十三章刘项并起/179
斩蛇起义/179
项梁起兵/182
圯桥进履/185
定陶之战/188
第十四章决战入关/191
北上救赵/191
巨鹿之战/193
新安杀俘/195
刘邦西进/198
迂回入关/200
第十五章秦失其鹿/203
腰斩于市/203
指鹿为马/207
白马素车/210
过秦论/213
摘要
     范雎的危机 秦军被击溃后,邯郸之围遂解。赵、魏、楚合纵同盟取得了靠前的巨大胜利。邯郸之战是秦国商鞅变法之后,企图攻灭大诸侯国的第一次尝试。但是,这次尝试并没有成功。 当年齐国因乐毅伐齐而衰落,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不错盛的国家。秦国趁此良机不断对各个诸侯国用兵。 秦国首先多次出兵围困魏国都城大梁,并在伊阙一战,击溃魏韩联军主力二十四万人,迫使魏韩两国向秦国屈服。随后秦国又向楚国用兵。楚国因白起伐楚而迁都之后,已经呈现出明显的颓势,不足以正面同秦国对抗。 秦国在取得这一系列胜利之后,战国七雄中只有赵国能够同秦国抗衡。谁料想,长平一战使赵国四十万主力尽丧于荒野之中,秦国取得了进军邯郸的机会,赵国险些成为第一个被秦国灭亡的大诸侯国。但是邯郸一战,局势戏剧性逆转,赵国不但起死回生,合纵联盟还收复了大片失地。 邯郸之战对于秦国来说优选的损失是郑安平的叛变投敌。他投敌后,他所部两万秦军一同投降赵国,这可以说是秦国自立国以来未有之事。秦军向来以彪悍勇敢著称,自古以来只有战死的秦军,没有投降的秦军,而郑安平却一下子率领两万秦军投降了敌国,这是虎狼之国的奇耻大辱。 消息传到咸阳,秦昭王的心情可想而知。至于范雎,由于他是郑安平的举荐人,在震惊与错愕之余,心中考虑更多的是对自己前途命运的担忧。 秦国的律法规定,官员犯了重罪,官员的举荐人同罪论处。假设范雎犯了罪,范雎的举荐人王稽也要按同罪处置。郑安平犯了投敌叛国之罪,郑安平的举荐人范雎同样要按照投敌叛国之罪处置。 投敌叛国是十恶不赦的重罪,在秦国,这样的罪名要被杀掉父母妻三族。范雎面见秦昭王请罪。因范雎功劳太大,秦昭王又同范雎亲密无间,秦昭王不愿惩处范雎之罪。 虽没有受到惩罚,但范雎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为了给范雎减轻压力,秦昭王还传下旨意:任何军民人等,敢于议论郑安平之事者,一律与郑安平同罪。同时秦昭王还赐给范雎丰厚精美的食物以安慰范雎,表示自己对范雎的信任不变。 虽然范雎在侍奉秦昭王时常常出于私心,但秦昭王对范雎可以说做到了仁至义尽。如果说秦昭王与范雎还难以称为一对君臣典范的话,那么责任就在范雎而不在秦昭王了。 虽然秦昭王一直坚定地信任范雎,但是不能不说郑安平之事使得范雎在秦国朝堂上的威信大打折扣——原来这个运筹帷幄、料事如神、出手必胜的帝王之师,不是攻无不取,也不是马到成功,更不是知人善任,也会失败,也会犯错误,也会任人唯亲。 虽然出于秦昭王的旨意,大家不敢公开议论郑安平与范雎之事,但是在心中,已经降低了对范雎过去成就的评级和将来发展的预期。偏偏在此时,范雎所荐举的人,又出了大问题。 早在范雎成为秦国丞相之初,出于感恩,范雎举荐了自己的荐举人王稽,秦昭王任命王稽为河东郡守,并且有三年不用向朝廷汇报河东情况的权利。这样一来,范雎反而又成了王稽的举荐人。王稽在河东的政绩,与范雎有了微妙的联系。 王稽在出任河东郡守期间,凭着秦昭王和范雎对他的信任,有些忘乎所以,对下属十分苛刻。这时一个叫庄的秦国人来见王稽。庄是他的名字,但是他的姓氏失考,因而我们暂且称其为“佚庄”。 “佚庄”对王稽说:“我听说大人从来不赏赐手下的官吏,你难道不怕官吏有怨言,在大王面前进献谗言吗?” 王稽傲慢地答道:“我与大王相互信任,什么样的谗言能伤害我呢?” “佚庄”摇摇头,反驳道:“大人说得不对。即使父子之间,也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信任。君臣之间怎么亲密信任,也无法超越父子骨肉至亲的关系,大人怎么能凭借大王对您的信任,就对别人的谗言不加提防呢? “更何况,我听说如果有三个人说老虎来了,即使老虎没有来大家也会相信。如果有十个人说一个大力士可以折弯铁棒,即使他无法折弯,别人也会相信。如果您的属下都秘密向大王进献谗言,您即使什么都没有做,也无法辩解啊。” “佚庄”的话忠言逆耳,可是王稽并没有听从这一建议,仍然苛刻地对待手下官屯。P1-3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